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我國加快推進算力技術標準化建設
2024-11-28 記者 高少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年來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正在引領全球新一輪産業變革,加速智能時代到來,算力越來越成為重塑人類社會生産生活方式的關鍵基礎底座。在近日於上海舉行的2024年國際算力標準與應用研討會上,專家&&,標準是算力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更是築牢算力産業生態的關鍵途徑。在穩住算力産業“硬實力”的同時,更要深耕算力産業“軟實力”,未來應繼續堅持技術創新驅動,發揮標準引領支撐作用,共同構建開放、協同、創新的算力産業新生態。

  算力産業迎新一輪發展熱潮

  作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算力産業不僅引領着經濟轉型升級,也將在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正迎來新一輪算力産業發展熱潮。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生成式AI正推動算力發展與應用。目前,全球訓練算力仍佔據主流,但我國的智能算力已由推理算力主導。國際數據公司在2023年預測,到2027年中國智能算力中,推理算力佔比將上升到72.6%。預計到2025年,中國AI服務器公有雲的佔比將超過50%。在算力上雲方面,中國規上企業上雲比例已經達到80%。AI手機、AI電腦、AI XR與空間計算、車端與雲端算力協同等應用,都將驅動算力産業發展。

  隨着算力需求指數級增長,數據中心建設迎來熱潮。據業界統計,2024年上半年,全國已經建設和正在建設的智算中心超過250個,2024年上半年智算中心招投標相關事件791起,同比增長高達407%;已有超20個城市建設了智算中心。截至5月底,全國規劃具有超萬張GPU集群的智算中心已有十多個。

  智能算力正在成為我國算力競爭主賽道。根據《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年我國算力總規模達到230EFLOPS,智能算力佔比30%;2025年我國算力總規模將達到300EFLOPS,智能算力佔比將達到35%。目前,我國正加緊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推動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底座。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曲華鋒&&,為共同把握數字發展的時代機遇,算力産業界應從共築數字發展底座、共享創新技術經驗、共建算力産業生態、共謀互信互利發展等多個方面提升發展水平。

  目前,國內多地正積極推進算力産業發展。上海積極融入全球算力産業鏈和價值鏈,構建算力産業優良生態。算力規模持續擴大,松江、臨港、青浦、金山等重點區域建成一批千卡、萬卡智算集群。算力産業持續強化,集聚了智算GPU芯片、智能網卡、高速交換機、智能服務器等一批優質智算企業,揭牌成立了“上海市智能算力公共服務&&”。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一級巡視員戎之勤&&,上海將堅持技術創新,探索未來方向,加大對算力技術研發的投入,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合攻關,推動高端算力芯片、模型算法、訓練框架、集群組網、軟體工具等技術融合創新;打造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城市級超級場景,為算力産業發展打開大空間、提供大舞&。

  國産算力應從“可用”邁向“好用”

  當前國內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為數字經濟提供了堅實算力底座,國産AI芯片應用前景廣闊。在專家看來,我國智算中心新生態已初步形成,不過當前國內一些算力中心需求不足、應用不足現象值得關注,國産算力仍需要從“可用”向“好用”方向邁進。

  據中國信通院雲大所所長何寶宏介紹,在我國智算中心生態建設方面,2022年以前是早期探索階段,對國外芯片、算法依賴度高;2023年至2025年,國産算力産業技術生態爆發,上下游國産廠商逐步發展起來。預計到2026年以後,將能夠發展成為成熟的社會級服務。現在,我國智算産業仍面臨算力孤島問題、技術適配問題、算效與算能問題、國産生態問題等挑戰。

  未來幾年,大模型參數將達百萬億級,吉瓦級(GW)數據中心呼之欲出,業界預測,全球數據中心未來五年85%的增量將來自智能算力。智算中心將擁有更大的業務規模、更快的上線速度、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多的能源消耗。算力激增或將引發電力短缺,而綠色電力是AI算力發展的破局之道。

  針對當前國産算力産業面臨的不足和發展難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宏科提出,在應用與網絡、基礎設施結合的情況下,引入計算、存儲、智能和資源協同等方法,實現算力資源的高效使用和調度。中國工程院院士蔣昌俊認為,東數西算是跨區域資源調配國家級重點戰略工程,未來新基建的重點之一是建設一體化算力網絡,既要進一步提升智能算力的資源利用率,同時以AI為代表的、滿足更細緻業務場景需求的能力建設和解決方案建設也更加重要。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強調,大模型的使用對算力安全有着較高需求,應當加大安全方面的研發應用,可通過自主可信計算技術來提升算力網絡安全。

  標準規範是築牢産業生態關鍵

  算力在培育數字技術新動能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算力標準規範更是推動技術創新和産業發展的關鍵。推進國産算力産業發展,既需要穩住算力産業“硬實力”,同時也要深耕算力産業“軟實力”,以標準引領支撐産業健康發展。

  “全球算力生態體系的構建需要堅實的技術和基礎設施支撐,涉及設施、計算、網絡等多個環節。”國際電信聯盟前秘書長、中國通信學會名譽理事長趙厚麟&&,産業界各方要繼續強化在算力領域的國際技術和標準合作,匯聚更為廣闊的國際産業界共識,攜手並進,共同推動全球算力産業的蓬勃發展。

  推動算力技術標準化進程,加強全球技術交流與合作,是促進全球算力産業健康發展的重點所在。近年來,我國算力技術標準化領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業已發布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為算力産業的升級發展提供了標準支撐。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在推進算力産業標準化方面,需要攜手國際,共築標準高地;連通世界,深化産學研融合;國際合作,培養高端人才。鄔賀銓院士認為,行業亟須建立算力使用者接入認證、算力節點分類、計算任務分類、算力應用分級等標準體系,促進業界共識的達成。

  為共享計算時代的發展機遇,2024年國際算力標準與應用研討會邀請到多國嘉賓代表共同發起“全球算力合作發展倡議”。另外,中國信通院、香港生産力促進局、香港理工大學共同啟用三方合作備忘錄。未來,三方將圍繞數字技術領域開展標準研究和應用推廣、數字技術人才培訓、聯合攻關和生態孵化、組建聯合實驗室等一系列合作,共同提升我國標準和測試認證的應用落地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