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經濟如今已駛入萬億市場賽道,多重賽道正迸發嶄新活力。在互聯網數字技術發展下,銀發群體對知識與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斷增長,促使銀發教育從“傳統”養老走向“新興”悅老,發展數字銀發教育既必要又緊迫。首批入選2024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的量子之歌創始人、董事長李鵬&&,老年教育事業雖然已取得長足發展,但在老年教育“可及性”“均衡性”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數智引領 構建銀發服務新方向
日前,民政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4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消費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若干措施》提出,“挖掘養老服務消費潛力,更好滿足老年人服務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
“隨着需求多元化、個性化變化,傳統的單一養老服務模式已難以滿足日益多元的養老需求,整個行業處在創新與發展的探索期。”李鵬日前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隨着數字發展環境逐漸優化,銀發教育普惠及資源共享程度得到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到銀發經濟中的教育賽道,但在供需方面仍有失平衡。
對於如何創新銀發教育服務模式,李鵬認為,要圍繞技術創新,持續升級服務水平,以“數字化”推動教育普惠及資源共享,以“模式創新”增進數字銀發學習服務的均衡性、可及性,構建銀發服務新方向,幫助銀齡群體從傳統“養老”轉化到享受新興“悅老”,助力老年群體共享“數字紅利”。
基於用戶需求變化,量子之歌對“銀發經濟”的服務經歷了三個階段,從最初提供基礎在線興趣教育服務起步,逐步發展到滿足中老年人個性化、多元化需求的服務模式,最終形成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的全面産品服務生態。
“今年,我們積極響應國家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號召,對公司發展戰略和使命願景進行升級,致力於‘助力生活美好久長,成為大人們最喜愛和信賴的長期夥伴’,更加聚焦以‘線上+線下’一體化學習服務為基礎,全方位滿足銀發人群的多元化需求。”李鵬説。
據了解,量子之歌線上課程如書法名師精研班、峨眉養元八段錦課程等,能夠幫助學員隨時隨地深度學習傳統文化精髓,線下課程如“千尺游學項目”則以“銀發趣游學,圓夢看世界”為核心理念,融入非遺文化、國學智慧、養生之道等課程內容,打造寓教於樂的游學體驗。
“線上+線下”的融合新模式不僅為銀發人群提供了文化滋養,還通過深度互動和團隊協作,讓每位參與者享受“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體驗。
技術賦能 釋放銀發教育新動能
銀發教育新模式的創新離不開數字技術底座的支撐。量子之歌在業內率先提出課程研發CTA課程模型,將課程內容、適配工具和人工智能相結合,匹配自主研發的直播智能磨課系統、智能交互輔助系統、內容安全智能審核系統等産品,有效提升運營效率,創新鏈結銀發群體高頻學習需求。
在近日舉辦的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首個專業性、常態化分支機構——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量子之歌以數字化創新能力、人工智能在銀發經濟的應用實踐經驗以及“AI+教育”的跨學科視野,首批入選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
據了解,量子之歌成立於2019年,僅用三年半時間便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成年人興趣學習綜合服務&&。截至目前,線上線下已累計服務約1.3億用戶。
“近年來,量子之歌在銀發教育領域持續探索,對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趨勢有深刻的理解和預見,特別是在‘AI+教育’的實際交叉應用場景方面,以數字化賦能銀發教育,為銀發服務提供了嶄新思路。”李鵬説。
以“科技”為牽引、以“普惠”服務作為基石,量子之歌在數字賦能銀發教育上十分重視服務品質細節和新技術應用。
“在新技術應用方面,我們創新推出CTA課程模型,通過健康數據監測、書法診斷和運動識別等新技術提升學習體驗和效果。同時,我們還首創‘直播講師+班主任’的雙師制模式,滿足學員實時高頻的互動需求。”李鵬介紹。
多方發力 探索銀發教育新模式
為拓展智慧養老新體驗,滿足學員社交互動的豐富需求,日前,在北京市民政局指導下,在行業協會的具體支持和共同推動下,量子之歌利用已有優勢,充分融入北京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通過深入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等場所,全力打造“線上+線下”服務一體化的“四季千尺”品牌社區老年學堂,積極探索銀發服務新方向。據悉,今年內“四季千尺老年學堂”將在北京城六區開展試運營。
從醫療保健、旅游休閒、文化教育到智慧養老,銀發經濟在各領域迎來創新變革,市場規模與企業數量加速增長。
多方發力推動銀發經濟的發展步入“快車道”,全新市場機遇也將到來。業內專家指出,企業、政府和社會需要共同努力,通過創新服務模式、優化産品供給、提升服務質量滿足老年人群體的需求,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積極投身銀發事業的一支社會力量,我們將持續以科技為牽引、以普惠服務為基石,探索‘公益+普惠+商業’多層服務模式,希望通過實踐,攜手行業一起構建‘15分鐘學習圈’,實現‘老年大學辦到家門口’,最終打通‘老年教育最後一百米’。”李鵬説,未來將進一步增強老年教育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讓銀發人群學習無憂、價值盡顯,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銀發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