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官網公布第十次廣東省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結果,其中,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文化站獲評“省特級文化站”。
擦亮甘泉文化品牌、深挖瓜嶺古村文化並完成AAA景區建設、推動新塘鎮東華村農家書屋廣州示範點建設、久裕村村歌獲得全國二等獎……近年來,新塘鎮黨委、政府始終致力於活用本土文化資源,堅持文化惠民促振興,大力推進各項文化事業發展,共促鄉村文化繁榮,為“百千萬工程”賦能,為群眾“家門口”的幸福生活“加碼”。
保護傳承歷史文化
新塘鎮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包括宋代水陸驛站,明清時期的名人如陳大震、陳政、湛若水等。近年來,增城區和新塘鎮大力整合資源,實施“甘泉文化工程”,並圍繞“打造嶺南水鄉文化、擦亮甘泉文化品牌”,通過文化節、論壇、進校園等系列活動,講好甘泉故事,宣傳甘泉文化。
新塘鎮擁有文物點126處、142個,國家級非遺項目1個(欖雕),市級傳承人2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18個,區級傳承人9人。新塘鎮通過推廣非遺文化兩進(進校園、進社區),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新塘鎮建立文物保護鎮村網格化巡查機制,修葺和維護古建築,確保文物點的實時現狀得到動態保護。同時組織給鎮內39棵古樹和省、市、區級非遺項目“立傳”及新塘文史的蒐集整理,協助出版了系列書籍。
村歌唱出鄉村振興“好聲音”
近日,在2024中國農民豐收節村歌大賽總決賽中,新塘鎮久裕村村歌《迎面吹來了久裕的風》獲得全國二等獎,詞曲作者獲得優秀詞曲獎。
近年來,新塘鎮依託文化的力量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隨着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村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漸豐富,鄉村文化繁榮發展,為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植入新元素。
自2023年啟動村歌大賽以來,新塘鎮瓜嶺村村歌《僑鄉瓜嶺》、坭紫村村歌《追光人》均入圍了2023—2024中國村歌大賽南部賽區“十強”。一首首既有歷史的底色、又有時代的亮色的村歌,生動展現了新塘鎮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底蘊,也向外界展示了新塘鎮實施“百千萬工程”成效。
匠心打造品牌文化活動
新塘鎮擁有文學、書畫、攝影等各類民間文體協會20多個,農村曲藝社35個。多彩的協會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業餘生活,也為全鎮文體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成為互動惠民文化生力軍。全鎮呈現出“廣場公園多、文化陣地多”“文化團體多、獲獎多”“文化活動多、品牌多”的“三多”現象。
新塘鎮還通過“節慶+社區+協會”的形式,積極打造多彩新塘系列品牌,三月三帥府爺巡游、龍舟節、曲藝聯誼會等活動的成功開展,營造了“區域有品牌、社區有特色、節慶有亮點、年年有看點”的群眾文化活動局面。
延伸公共文化服務
新塘鎮高標準建設配置鎮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鎮綜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
同時,進一步完善公共圖書館、文化藝術長廊、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公共電子閱覽室)等公共文化設施配套,開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和“粵書吧”等新型閱讀空間試點建設。
此外,重點推動新塘鎮東華村農家書屋廣州示範點建設,該書屋被廣州市新聞出版局納入2022-2023年廣州市農家書屋閱讀服務創新升級示範點,在冊圖書約3000余冊,已開展“新生活、新家園”社區文化讀書日暨農家書屋捐贈儀式以及讀書會等活動。
新塘鎮以推進文化建設為抓手,以文化活動為載體,建設文化服務陣地,提升全鎮文化風脈,多元主體同向發力,努力將鄉村文化“軟實力”變成推動“百千萬工程”的“硬支撐”。
今年,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組織開展的最美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專題交流展示活動中,瓜嶺鄉村振興會客廳獲評最美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創新案例類),成為廣州市唯一獲此榮譽的項目。(鐘林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