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説起深圳,很多人腦海中立刻閃現的是一個高度城市化的現代化大都市,但深圳農業500強企業數量卻位居全國前列。深圳人或許不直接從事種養勞動,但很多深圳人卻以創新的方式參與和影響着全國農業。深圳在農業科技、農業新零售、農業新商業模式和農業新貿易等領域均佔據高地,“深圳農場”正是深圳農業創新精神的體現。
“深圳農場”脫穎而出
在距離深圳萬里之遙的新疆喀什市帕哈太克裏鄉,深圳援疆企業——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海稻”)指導當地農民種植的耐鹽鹼水稻平均畝産達到670公斤,比去年增長20%。目前公司以喀什耐鹽鹼水稻為主開發的功能主糧和功能食品取得成功,帕鄉水鳥牌海水稻大米暢銷全國,直接帶動當地少數民族農民增收。而中農海稻的喀什耐鹽鹼水稻基地也成為距離深圳最遠的“深圳農場”。
何為“深圳農場”?記者從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了解到,“深圳農場”是深圳依託科技、人才與市場等優勢,結合對口地區的資源特色,開展的特色農産品種植養殖、新技術融合、産業鏈延伸及複合業態發展等多元化經營。借助“深圳農場”這一創新模式,深圳賦能對口地區農業提質增效,推動全國農産品大區轉型與升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自2022年“深圳農場”項目開展以來,深圳市已成功創建了69個“深圳農場”。這些“深圳農場”的經營主體是在深汕特別合作區或深圳對口的9省(自治區)106縣內依法註冊登記並實際經營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等。其中經營主體最多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有34個;其次為廣東省26個;江西省9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個。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掛牌的“深圳農場”主要分為種植、養殖和水産等三類;“深圳農場”的評選,重點是從深圳企業參與度、生産規模化程度、生産經營水平、綜合效益示範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其中,技術創新是“深圳農場”發展的一大特色。
近兩年,“深圳農場”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強與農業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引進更多優質資源與先進技術,不斷強化農機裝備、生物育種、綠色生態、智慧農業等現代農業科技與物質裝備支撐。在“深圳農場”,從耕地整地到播種,從田間管理到運輸收穫,新一代全自主農業人工智能技術推動了農場從經驗種植向標準化、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轉變,為現代農業注入新質生産力。
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深圳農場”項目負責人&&,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經濟基礎、産業結構等因素都會影響項目的申報和推進。因此,打造本土特色農産品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點之一。“深圳農場”建設正是立足對口地區資源特色,積極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水産等産業,推動打造更具科技含量、附加值和經濟效益的知名農特産品,這對當地現代農業發展、産業鏈條延伸等都有重要影響和帶動作用,也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中農海稻喀什基地。(受訪者供圖)
創新驅動: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
創辦兩年來,“深圳農場”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強與農業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引進更多優質資源與先進技術,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依靠農業科技,“深圳農場”正成為農業新商業的試驗田。
中農投控集團(深圳)有限公司總裁張奇龍認為,“深圳農場”的發展不再僅局限於傳統農業範疇,而是將科技作為推動力,利用深圳在生物科技、信息科技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優勢,探索將這些高端科技應用於農業生産,提升農産品的附加值,滿足市場對健康、個性化農産品的需求,實現農業産業的現代化。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深圳農場”項目的顯著特點是科技賦能。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如無人飛機、無人農機、智慧農業系統等,實現農業生産的智能化、精準化和高效化。科技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農産品的産量和質量,還降低了生産成本和勞動強度,為農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動力。
2023年7月,廣東萬綠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引進深圳市稻可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廣東河源市東源縣圳興産業投資有限公司入股農場共同經營,成功獲評“深圳農場”萬綠智慧無人農場。農場注重科技支撐和品種創新,讓農業智能科技服務於整個産業鏈條,致力於提升“從種子到筷子”的産業效率。據萬綠智慧無人農場負責人介紹,在種業芯片方面,萬綠智慧與國家植物航天育種中心、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等頂尖機構緊密合作,定向研究和開發符合三産需求的新品種,帶動當地農民種植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在機械化生産方面,萬綠智慧與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團隊合作,針對南方丘陵地形的特點,研究農業機械智能化技術。
萬綠智慧無人農場還通過電商&&銷售“航天絲苗米”,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打破地域限制,不僅將優質農産品成功打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還銷往全國各地乃至國際市場,實現了農産品的品牌化和規模化銷售。
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萬佳水産有限公司則依託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資源特色,與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黎雙飛教授合作,成功培育出本土特色水産章紅魚。章紅魚不僅味道鮮美,還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深受消費者喜愛。2023年饒平縣萬佳水産養殖基地成功申報“深圳農場”。公司還借助網絡直播&&,邀請知名主播進行産品推廣和銷售,大大提高了章紅魚的知名度和銷量。章紅魚也憑藉其獨特的口感和營養價值,登上眾多消費者的餐桌。
深圳市豐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農藝師王興林認為,“深圳農場”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探索出了一系列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模式。如通過基因組測序和代謝組檢測,為農産品建立“生物身份證”,增強消費者信任;利用智慧農業技術實現遠程管理和精準操作,提高農業生産的智能化水平等。
三産融合的新發展理念
傳統農業往往依賴單一作物的種植或養殖,易受市場波動、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抗風險能力較弱。而“深圳農場”通過整合科技、人才、市場等資源,將農業生産、農産品加工業、農産品市場服務業深度融合滲透,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將一産農業進行多元化經營,實現了産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延伸了農業産業鏈,拓展了農業産業範圍,顯著提高了農業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實現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種植養殖的基礎上,“深圳農場”發掘了鄉村的多種功能,開發了鄉村旅游、休閒康養、教育實踐、文化體驗、電子商務、直播帶貨等新産業新業態。鄉村旅游是“深圳農場”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通過整合農場周邊自然景觀、鄉村文化等資源,打造集觀光、體驗、休閒於一體的鄉村旅游産品。同時注重生態環保,保留鄉村原味,提供特色民宿、農耕體驗、親子活動等服務,讓游客在親近自然的同時,感受鄉村文化的魅力。
深業錦農都市田園綜合體項目就是充分利用深圳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結合深汕合作區赤石鎮的自然資源,打造了集現代農業、康養旅居、文化創意、研學基地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成為鄉村旅游的典範。深業錦農都市田園綜合體負責人&&,項目包括科技農業生産基地、山水康養旅居體驗基地、文創空間體驗基地和研學基地。“我們計劃打造集‘農、學、旅、居’於一體的現代都市田園綜合體,為世界級灣區與鄉村的建設貢獻力量。”
現代農業研究學者普遍認為,未來農業將呈現三産融合、主體多元、綠色發展和全球資源配置等特徵。“深圳農場”就是對標未來農場,是三産融合發展的産物。通過市場化的經營主體,“深圳農場”利用信息技術與生物科技賦能,生産滿足個性化營養健康需求的農産品,最終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王興林告訴記者,“深圳農場”正是通過科技創新,如生物育種、智慧農業等手段,提高農業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同時注重生態保護和資源合理利用,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廣東省汕頭市隴田鎮田市村的葉揚綠莊正好印證了“深圳農場”的發展模式。葉揚綠莊鼓勵農民們以豆豉和鳥糞作為主要肥料,用原生態的種植方式種植出的番石榴個頭大、品質優,富含維生素C和果膠等營養成分,形成了具有地域品牌及風物標識的龍頭産品,經濟效益相當可觀。作為精準扶貧産業項目的一部分,葉揚綠莊不僅實現了農業産業的升級,也體現了“深圳農場”對健康、安全農産品的承諾,成為“深圳農場”創新經營模式的代表。
當下,“深圳農場”的創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相關負責人&&,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申報,這不僅是對深圳農業創新精神的延續,也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支持。深圳將繼續為“深圳農場”提供政策支持和資源對接,確保其在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