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公募基金行業如何實踐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使命?天弘基金在剛剛落幕的《穩中求進,同路同行——天弘基金2025年度策略會暨20周年活動》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此次活動中,天弘基金總經理高陽、副總經理聶挺進、固收體系總監姜曉麗,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李迅雷、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及天弘基金的投研人員分享了對於投研體系建設、公募基金行業價值創造的思考,以及對2025年的投資展望。
天弘基金總經理高陽
天弘基金總經理高陽在致辭中&&,天弘基金將積極擁抱並響應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助力長錢長投,服務於國家戰略,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壯大耐心資本;充分發揮專業買方的資源配置功能、價值發現功能,為資本市場的平穩發展貢獻力量;聚焦投資者回報,以增強投資者獲得感為導向,努力為持有人創造長期合意、可預期、可持續的投資收益。
這些價值的實現,都需要以強大的投研能力作為基石,但當前公募基金在投研體系打造上,仍面臨着許多痛點。天弘基金給出了自己的解法——構建流程化、&&化、智能化的科學投資體系。
天弘基金副總經理聶挺進認為,行業存在着高度依賴投資經理個人能力、缺乏體系化精細化管理賦能機制、投研業務明星晉陞管理者後缺乏管理抓手、投研人才考核激勵機制錯配、缺乏數字化投研人才的培養機制等長期痛點。
天弘基金副總經理聶挺進
針對這些痛點,聶挺進&&,天弘基金將以數字化建設為抓手、科學化投資為導向,構建投研生産流程化、交互決策&&化、關鍵節點智能化的投研體系,最終為了給客戶創造可追溯、可複製、可預期的風險調整後的超額收益。
一是投研生産流程化。研究端根據定價體系確定個股清晰的勝率賠率,構建“專家+算法”驅動的選股策略。投資端,基於風格策略構建選股框架,通過組合優化器、組合試算器、行為糾偏器等幫助提高組合構建的科學性與有效性。風控端則通過量化手段和戰術紀律,系統化控制回撤風險。研究、投資、風控三者均通過數字化手段嵌入&&中。
二是交互決策&&化。過去公募基金的投研&&存在投研端研究不連續易斷檔、投研過程與決策主觀,策略散點化、隨機化;&&端系統&&分散斷點、投研缺少&&支撐;投資交易效率低下等問題。天弘基金正在打造的投研一體化&&TIRD,能夠確保投研端研究可積累、過程清晰化、考核可量化,策略積累迭代、業績評價可解釋,並且從過去一個個電腦之間分佈式的&&,變成協作式的&&。最終,實現了知識留存完整、共享及時,策略産生順暢,團隊激勵明確的效果。
三是關鍵節點智能化。這方面需要找到投研關鍵的應用場景,根據場景定義功能,根據功能訓練專業大模型。在聶挺進看來,投研AI技術投資應該在提升投資業績(優化投資決策、提升alpha能力),豐富客戶服務(將投研能力直接通過端到端向客戶賦能);提高投研自動化水平,提升效率、打通基本面+量化成果;降低成本和降低風險等方面入手。
天弘基金固收體系總監姜曉麗
天弘基金固收體系總監姜曉麗在介紹天弘固收投研體系演進時則指出,分工協作是提升生産率的法門,在投資領域也是一樣,但固收團隊中各人的專業、經驗、世界觀都不同,要信服並將他人的研究為我所用、做到“合而不同”,關鍵在於堅持“科學”與“開放”。
首先,研究方法必須是科學的,即可驗證、可論證的,確保每一個分工的模塊,哪怕是研究籌碼結構,也必須用科學的、可重復的方式刻畫出來;其次,為了保證科學性,所有模塊的負責人必須做到開放,能接受挑戰、求證偽,科學和開放二者是充要條件。在這個過程中,信任是潤滑劑,團隊做到信任、無縫銜接,才能真正合起來,發揮1+1>2。在建立起團隊信任、形成良好氛圍的基礎上,不同模塊的組合可憑藉投研人員自己的經驗、世界觀、風格來實現,並對投資結果負責。
在具體的實踐案例中,姜曉麗分享了天弘基金獨創的“天弘五周期”債券投資模型,該模型力爭從宏觀經濟、貨幣政策、行為、倉位、情緒全方位捕捉機會、規避風險。該模型的特色是機構行為周期,刻畫了債券市場由熊轉牛過程中先從價值配置盤、趨勢交易盤、高頻交易盤、剩餘流動性配置盤遞進的過程,其有效性經受住了理論和現實驗證的雙重考驗,在投資實踐中有一系列的跟蹤驗證指標。
憑藉對科學投研體系的持續構建完善,天弘基金投研業績取得顯著成效,並為投資者持續創造收益。海通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主動權益産品整體業績近3年排名前21%。固收方面,截至2024年9月30日,天弘基金旗下固收類基金近七年排名第1,近五年排名5,近十年排名9。
投資者回報方面,天弘基金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天弘基金公募業務累計為客戶創造收益3136.64億元。
面臨諸多新機遇與挑戰,公募基金應如何承接居民財富管理需求?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在圓桌對談中&&,未來幾年A股將會是居民理財的核心載體。具體來看,初期指數基金佔主導,中段可能是指數增強,兩三年後,能夠持續跑贏指數的主動基金,也能夠獲得大發展。另外,隨着長線資金入市,偏紅利或者“固收+”的資産,對於低波性偏好比較高的中長線的資金將會是一個重要載體。最後,人均GDP在1.2萬美元之後,就開始了居民財富全球化配置的新階段,因此包括黃金、甚至數字貨幣可能都是海外配置可以重點關注的資産。(王欣然)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