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九十月份,在廣州的華南國家植物園內,檀香樹已進入果熟期,粒大、飽滿、紫紅色的果實非常誘人。檀香作為一種集藥用、香精香料、精細雕刻及宗教用品於一體的重要珍貴用材樹種,在中國有着悠久的使用歷史和文化淵源,並在現代健康産業中展現出新的活力。
檀香的中醫應用越來越廣泛
“我們最開始將來自印尼的種子培育成活,長成幼苗。隨後為了保證存活率,在1964年又繼續引進了幾百顆檀香種子,培育出300余株幼苗進行引種造林栽培試驗。”華南國家植物園植物生物技術研究方向研究員馬國華説。
10月28日,華南國家植物園檀香基地內,工作人員點燃一根由檀香木製成的熏香。 (受訪者供圖)
中國進口檀香木已有1000多年歷史,最初主要作為敬獻佛祖的貴重香料,後逐漸用於中醫、雕刻工藝品以及製作香薰、香精等。檀香的藥用價值在中醫典籍中有着詳細的記載。《本草綱目》中提到檀香能夠行氣溫中、開胃止痛,可用於治療心痛、霍亂、腎氣腹痛等症狀。其辛溫的性味,歸脾、胃、心、肺經,使得檀香在中醫臨床中成為一味不可或缺的理氣藥。
據中醫理論,檀香味辛能行氣,性溫可散寒,因此常用於治療寒凝氣滯、胸膈不舒、胸痹心痛以及脘腹疼痛等症狀。檀香還可以與其他中草藥配伍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在現代社會中,隨着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檀香在中醫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科研提升檀香産業價值
然而,檀香樹的種植並不容易。它對氣候條件和土壤環境的要求較高,最適宜生長的氣溫在23至35攝氏度之間。在過去,檀香樹在中國的種植面積有限,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擴大,科研人員加大了對檀香樹的研究和推廣力度。華南國家植物園等科研機構在檀香樹的引種造林、栽培試驗以及種植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為檀香産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檀香樹對氣候條件和土壤環境的要求較高,最適宜生長的氣溫在23至35攝氏度之間。直到20世紀90年代,檀香樹在全中國僅推廣200多畝。這為後來中國檀香樹的種植和培育提供了豐富的經驗。”馬國華説。
如今,中國已擁有約10萬畝的檀香樹種植面積,廣泛分佈在廣東、福建、廣西、海南以及雲南等地。其中,廣東的種植面積佔了將近九成。檀香樹的種植不僅為中藥材市場提供了豐富的原料,也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機遇與挑戰並存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環保和文化的需求也逐漸增強,檀香作為一種天然、環保、具有文化內涵的産品,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但由於政策、生態環境等原因,檀香生産和出口存在一定的難度和限制。未來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同時也給國內的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了更多挑戰和機遇。
在檀香健康産業中,檀香的應用不僅限於中藥材。檀香精油、檀香香薰等産品也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檀香精油具有舒緩神經、改善睡眠、減輕壓力等功效,成為現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一種選擇。檀香香薰則以其獨特的香氣和凈化空氣的作用,成為家庭、辦公室等場所的常用裝飾品。
此外,檀香在宗教用品和工藝品領域也佔據着重要地位。在寺廟、教堂等宗教場所,檀香木製成的佛像、香爐等物品被視為神聖之物。在工藝品市場,檀香木因其質地堅硬、色澤美觀、香氣持久等特點,成為雕刻工藝品和製作高端傢具的優選材料。
全球檀香市場規模龐大且持續增長,主要源自於供需關係和文化宗教習俗的影響,以及人們對環境健康和天然原料的追求。隨着時間的推移,檀香市場有望繼續呈現增長趨勢,並在未來成為一個更加重要的行業。
掌握了檀香培育和種植的成功經驗後,馬國華團隊總結經驗,積極參與國際檀香種植的合作項目。“我們目前分別在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種植了2000畝和500畝的檀香木,希望通過這些合作促進檀香種植技術的國際交流,讓這些適合在當地生長的作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馬國華認為,在崇尚自然、關注健康的現代社會,檀香的用途將更為廣泛。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産業的不斷創新,檀香産業將實現更加高效、環保、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