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國縣域/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研討會2024”在北京舉行,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榮譽上榜“2024中國縣域高質量發展百強縣”“2024中國縣域發展潛力百強縣”,這是該縣剛剛獲得“2024年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後又一殊榮。
沂水縣作為千年古縣、沂蒙精神主要發祥地之一,創新發展正當時,敢立潮頭破浪行,今年9月入選“2024年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並先後獲評國家衞生縣城,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全國投資潛力、新型城鎮化質量、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百強縣,連續五年獲評山東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連續六年獲評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
“自2022年以來,沂水縣委、縣政府始終錨定‘建設市域副中心、打造發展新高地、建設秀美新沂水’的總體發展定位,深入推進七縣戰略、六大工程、七項行動,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提質發展、爭先進位,縣域綜合實力實現新躍升。”沂水縣委書記陳士賢説。
沂水是經濟大縣,始終堅持工業強縣首位戰略,高端食品、裝備製造、紡織服裝和戰新産業“3+1”産業體系持續優化,394家規上工業企業加速壯大,建有沂水經濟開發區、廬山新材料高科園、高端食品産業園等園區,推動沂水工業結構升級、産業煥新。1-8月份完成技改投資75.3億元、全市第1,增長12.9%,;規上工業産值551.9億元,增長8%,工業用電量增長14.4%、全市第2。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而科技創新則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沂水縣圍繞“科創賦能”行動,設立2000萬元技改獎補專項資金,建立了以沂水産業技術研究院為載體的“1+4+N”科創&&,布局市級以上科創&&211家。瞄準氫能、低空經濟、人工智能、化工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製造等新賽道,堅定入局未來産業。2023年,沂水縣實施重點戰新産業項目7個,戰新産業産值佔比達到17.7%,一批“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更高的新質生産力強勢崛起。恒泰紡織搬遷再造實現了生産流程全數字化、寶美隆“智能軸”成為國內行業首創、興田機械“飛地”升級實現了特種裝備液壓器件的智能製造……
向新而行,沂水産業生態更加開放多元。培育了橡塑産業這一新主導産業,今年有望突破百億産值。推動服務業提質擴容,實現服務業增值142.2億元、增長6.9%。作為“中國食品城”,先後培育了佔全國市場份額70%的紫皮糖、50%的沙琪瑪、90%的吡啶、60%的乙胺等14個全國市場佔有率前三的拳頭産品,打造了國家級澱粉深加工集群、高端化工2個過百億級的産業集群。
在農村工作中,沂水縣以農業結構改革為産業振興主線,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融入新質生産力,依託創新打破傳統産業邊界和業態模式。截至目前,沂水縣設施蔬菜生産面積發展到2.4萬餘畝、産量12萬餘噸、産值12億余元;建造日光溫室大棚等各種大棚1.7萬餘個。
按照“全縣整治、全域旅游、全景沂水、全境精緻、全民共富、全面振興”的發展思路,沂水縣探索確立了黨建引領片區推進發展模式,成立11個實體化運行片區黨委,建設縣級以上鄉村振興示範片區22處;以“富民強村”為核心路徑,村級堅持“一村一品”,鎮域堅持“一鎮一業”,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337家;全力落實鄉村振興各要素保障,在實踐中充分激活人才、資金、土地等各類資源,抓“四雁”人才,抓資金統籌,抓美德信用,抓土地盤活,不斷激活鄉村振興“動力源”。
沂水縣堅持“惠民利民、就近就便”的原則,提檔升級公益閱讀陣地空間,在鎮村完成12個鎮街綜合文化站和315個農家書屋的提檔升級目標;在城區布局建設50個城市書房、口袋公園圖書角和店中店借閱書架,市民“十分鐘閱讀圈”基本形成。(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通訊員 溫敏 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