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多國財政問題凸顯壓力料難解
2024-10-25 記者 廖冰清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法國、英國等多個發達經濟體的財政赤字持續攀升、債務問題日益凸顯。隨着金融脆弱性問題不斷累積,世界經濟增長前景仍面臨挑戰。在全球通脹放緩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經濟體加入降息行列,以期加快經濟復蘇進程。

  多國財政負擔日益加劇

  許多發達經濟體正日漸暴露出嚴重的財政和債務問題。美國財政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2024財年,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達到1.833萬億美元,為有記錄以來第三高,較2023財年擴大逾8%;政府債務利息支出達到1.1萬億美元,較2023財年增長29%,約佔GDP的近4%,佔比創1998年來新高。

  受累於每況愈下的財政狀況,法國的信用評級近來遭到Scope、惠譽、標普等多家國際評級機構下調。據彭博社報道,法國政府近日向議會提交了一項在未來幾年控制赤字的長期計劃,承諾將預算赤字佔經濟産出的比例從2024年的6.1%降至2029年的2.8%,並從明年開始實施大規模財政整頓。

  與此同時,英國也在積極尋求彌補日益擴大的財政資金缺口。英國《衛報》和《金融時報》等媒體報道稱,英國政府正在計劃提高資本利得稅,預計財政大臣裏夫斯將在10月30日公布的預算案中宣布全面財政改革措施。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8月底,英國公共部門凈債務已達到GDP的100%。

  事實上,歐洲多國都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希臘、意大利、法國、西班牙、比利時、葡萄牙等多個國家的國家債務佔GDP比重已達到100%以上。據法國《回聲報》報道,IMF在8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警示,由於增長乏力和削減開支力度不足,歐洲國家的政府債務水平可能進一步升高。

  10月2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發布的《財政監測報告》中還警告,全球公共債務水平都在上升,預計到2024年底將超過100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93%,到2030年將接近全球GDP的100%。

  債務困境拖累經濟前景

  多國債務高企、財政壓力增加給全球經濟增長蒙上陰影。在10月22日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IMF指出,一些下行風險仍影響着世界經濟前景,包括地區衝突升級、貨幣政策緊縮時間過長、金融市場波動可能重現並對主權債務市場産生不利影響等。儘管近來利率下行降低了融資成本,但不足以擺脫財政困境。許多國家迫切需要改變財政政策,以確保公共債務走上可持續的道路,並重建財政緩衝。

  IMF將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維持在3.2%,與7月預測值持平。但其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寬鬆的金融條件導致全球資産估值過高、政府和私營部門債務水平增加以及金融機構更多地使用杠桿,都將使金融脆弱性持續上升。隨着全球經濟繼續增長以及多國央行放寬貨幣政策,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可能上升,債務和杠桿等金融脆弱性問題可能不斷累積。

  世界經濟論壇9月發布的《首席經濟學家展望》顯示,全球經濟短期前景趨於穩定,但仍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公共債務水平對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宏觀經濟穩定均構成威脅,財政挑戰依然嚴峻。報告稱,當前的債務問題和財政困境將破壞政府促進經濟增長的努力,使各國對下一次經濟衰退準備不足。

  對此,一些經濟學家建議,應逐步開展財政整頓,側重於提高支出效率而不是大幅削減支出,通過為生産性投資創造財政空間來增強長期經濟前景。

  IMF也認為,各國需要重建可靠的財政緩衝,將融資成本維持在合理水平,並加強金融監管。雖然有必要進行大規模的財政整頓,但這並不是要求緊縮,否則可能適得其反,使經濟陷入衰退。一定要盡快推進結構性改革,通過促進未來增長,來幫助穩定債務動態。

  利率下行“喜憂參半”

  有分析認為,各國赤字和債務增加的原因之一是近年來為對抗通脹而頻繁加息導致的高利率。債務水平升高與高利率的組合加重了許多國家的財政支出和債務利息支出負擔,進而對經濟造成損害。持久的財政整頓有助於推動政策利率下行,緩解對宏觀經濟的不利影響。

  隨着全球範圍內的通脹水平逐漸下降,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經濟體開啟了降息周期。

  美聯儲在9月18日結束貨幣政策會議後宣布,下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50個基點到4.75%至5%之間。這是美聯儲自2020年3月以來首次降息,且幅度超過常規。歐洲央行10月18日將三大關鍵利率下調25個基點,為今年6月宣布降息後第三次下調利率。新西蘭央行10月9日宣布,將基準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4.75%,這是新西蘭央行今年8月開啟降息周期以來第二次降息。10月23日,加拿大央行宣布降息50個基點,為連續第四次降息。

  不過,貨幣政策外溢效應仍值得警惕,尤其是美聯儲的降息行動將影響其他央行利率決策。分析人士指出,美聯儲降息在提升美元流動性的同時將加大地區市場波動和投資風險。在美元利率下行周期,由於利率成本降低,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可能過度借貸,加大此後債務違約風險。因此,美聯儲政策可能加劇這些經濟體的金融脆弱性。

  美聯儲最新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與會者一致認為,9月會議上政策立場的重新調整不應被解讀為美聯儲準備迅速降息的信號。如果通脹率繼續下降至目標水平,且就業率繼續以近期趨勢增長,那麼隨着時間的推移,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更中性的立場是合適的。

  降息通道開啟後,美聯儲仍面臨平衡通脹改善趨勢與經濟下行風險的挑戰。通脹意外回升和勞動力市場疲軟,進一步加劇美聯儲降息前景的不確定性,並導致美債市場持續波動。

  此外,世界貿易組織日前發布的報告警告稱,隨着各國央行降低利率,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貨幣政策分歧可能導致金融動蕩和資本流向轉變。這可能會使不發達經濟體的償債成本上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