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服務鄉村振興 “科技小院”孕育下一代農業技術人才
2024-10-22 記者 韋夏怡 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網

科技的“高大上”加上小院的“接地氣”,十多年前,中國農業大學師生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科技小院,深入田間地頭和村屯農家治學問、解民生。從科技幫扶的1.0版到産業興農的2.0版,再到鄉村振興的3.0版,科技小院集群化發展新格局日漸成形。這一模式持續推進的過程中,來自企業、機構等社會各界的支持助力也源源不斷。2023年8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正式設立了以社會力量(捐贈資金)助力科技小院的項目。這其中,作為消費電子行業的領軍企業,蘋果公司(Apple)也正深度參與其中。

10月22日,蘋果CEO蒂姆·庫克、蘋果COO傑夫·威廉姆斯及其團隊來到了位於北京順義的一家有機農場。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庫克和威廉姆斯首次同時在中國參加活動。“逛農場”的同時,“非常高興能夠與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和浙江大學的同學們見面,了解他們如何利用來自蘋果産品等科技和設備更有效地研究、監控農業項目,幫助農民獲得更多的知識,推廣更高效、可持續的農業實踐。這些同學非常的了不起,他們非常的關心所在社區,希望通過自身努力支持鄉村建設與振興並積極的改變世界。”庫克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

圖為蘋果CEO蒂姆·庫克、蘋果COO傑夫·威廉姆斯與中國農業大學李慧敏就相關科研項目進行交流

“我們的團隊引進了多個新型優良果蔬品種,研究了它們在不同生長條件下的産量和質量,並建立了標準化的種植體系,以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此外,我們還研發了一種新型果蔬保鮮技術,可以提升果蔬保鮮時間,延長貨架期,提高農産品收益。通過科技小院助力項目,我們希望信息化和數字化技術能夠幫助我們更加高效、便捷地開展日常科研工作。比如日常工作中,像iPhone上的延時攝影功能可以讓我們捕捉到植物在不同時期的變化;長焦鏡頭使我們能夠從更遠的地方更有效地觀察和記錄溫室內種植的作物生長的差異。”交流中,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李慧敏告訴記者,“我的研究方向是植物營養和果蔬保鮮,從2022年2月開始駐紮科技小院至今已有450天。實地駐紮的經歷讓我認識到,需要因地制宜地應用農業知識。如實際應用的授粉濃度取決於天氣和溫度等因素,如果我們有一個App可以記錄日常工作,同時提供極端天氣預警,並具有病蟲害識別和預警功能,這將大大改善科技小院的管理,同時提高我們的科研效率。”

與李慧敏等科研人員一道為此努力的正式另一位來自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在讀博士生沈心逸。“這是我第一次針對農業領域來開發應用。通過中國農業大學同學交流,我發現目前市面上的農業管理應用程序多基於歐洲農業標準,缺乏為國內農民量身定制的管理工具。這讓我認識到,開發符合中國實際需求的科技解決方案至關重要。為此,我們在借鑒國際上其他相關産品的基礎上,結合果園生産需求,正在開發一款真正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管理應用,旨在有效解決病蟲害預警、科研支持和供銷管理等具體問題。”沈心逸介紹道。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3年,蘋果就與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開始了合作。去年10月,蘋果向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新增了2500萬元捐贈,進一步助力農人學習新的技能以發展業務,並提供技術和數字化教育資源為鄉村地區的學生和教師賦能的承諾。在給科技小院提供運維資金支持的同時,蘋果方面還為每個駐紮小院的學生配備一台iPad用於日常工作和研究,並在與基金會合作的蒙頂山學院為學生安排農業管理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和交流活動。與此同時,借助與浙江大學在移動應用創新賽和學生編程者教育方面的長期合作,鼓勵浙大編程專業的學生與中國農業大學等農科專業的學生合作,為科技小院搭建農作物的數據庫和管理&&,並基於中國農業的實際情況定制開發App,以賦能更多農業工作者,實現科技賦能的目標。

作為首家參與到該項目的企業,蘋果目前已累計支持了以多家高校為依託的30個科技小院,覆蓋北京、河北、黑龍江、湖北、江西、貴州、山東、雲南、甘肅共9個省市。採訪中,庫克也&&,蘋果未來也將持續參與到這類項目當中,與包括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在內的更多可信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創新方法,協力推動科技與創新在教育和農村發展中的應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