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任和信心——共商金融開放合作 共享經濟穩定發展”為主題的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於10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金融街舉辦。這場被譽為“中國金融改革發展風向標”的思想盛宴,吸引着全球頂流金融機構和投資人士的目光。
多位與會專家&&,探討如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加快金融強國建設,厚植金融服務民生情懷,成為今年金融街論壇年會的標誌信號之一。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等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在踐行金融為民、潤澤實體經濟上先行一步,以大格局、大視野、大氣象推動金融産品和金融服務各領域各賽道的競相創新與發展。
大格局:奮楫改革創新 踐行高質量發展
2024年,是中國平安誕生的第三十六年。近日,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當年因何而生、從何而來、為什麼出發,這些需要我們始終銘記。當前中國平安“正處於叩問初心、承前啟後、規劃新征程的重要節點”。
“改革風正勁、創新潮更涌。邁進新征程,中國平安將挺膺擔當,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貫穿工作始終,踐行金融高質量發展,深化‘綜合金融+醫療養老’雙輪並行、科技驅動戰略,為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馬明哲&&。
馬明哲説,中國平安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力當改革創新“實幹派”,持續推進公司戰略改革、服務模式創新。眾所周知,公司深化“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的戰略創新,打造高品質的綜合金融和醫療養老服務,解決人民“急難愁盼”,助力“健康中國”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與此同時,中國平安奮力書寫金融“五篇大文章”,將“金融活水”持續引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中國平安累計投入近9.46萬億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平安保險資金綠色投資規模1248.77億元,綠色貸款餘額1646.34億元。2024年上半年,平安綠色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36.05億元,通過“三村工程”提供鄉村産業幫扶資金170.24億元。
圍繞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國平安還將持續重點發力。科技金融方面,充分利用險資投資、銀行貸款、證券投行等多種組合工具,服務處於不同階段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夯實産業發展基礎,強化産業鏈的抗風險能力;綠色金融方面,在險資投資、銀行貸款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比如,下調綠色貸款利率,擴大險資綠色投資規模等;普惠金融方面,平安銀行、陸金所近5000億元貸款餘額已用於支持小微企業,平安産險為外賣騎手等新市民日均提供專屬風險保障95萬人次,未來還將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便利性和可得性,讓普惠服務更有溫度;養老金融方面,按照市場公認的“9073”模式搭建養老服務體系,以居家養老布局為主;數字金融方面,持續推進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經營、數字化管理,運用科技賦能主業,降成本、促銷售、提效率、控風險。
中國平安追求可持續增長,注重長期遠見和短期實效的平衡,以穩健發展穿越周期。聚焦“綜合金融+醫療養老”主業,優化結構,裁剪枯枝,降低成本,發揮協同效應,增強風險管控,形成增長穩定、抗風險能力強的經營結構,以前瞻的醫療養老戰略挺進廣闊的藍海市場,打造新的增長極。追求有品質的增長,在經營過程中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以人民需求為導向,以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最終實現經營效率最優化和價值最大化。
2024年9月,“中國平安服務百千萬工程”調研活動在中山、江門兩地開展。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一行先後調研了中山漁業養殖專項貸款支持項目、新會小鳥天堂古樹名木保險、恩平智慧農業種植項目及鄉村黨建共建等項目。中國平安還向兩所平安希望小學及部分高考升學學子進行了公益捐贈。
大視野:深化“雙輪驅動”戰略 推進“三省”頭號工程
據中國平安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介紹,自誕生三十六年來,中國平安經歷了四個階段的改革,其中第四個十年就是需求驅動,推進“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
數據顯示,在綜合金融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集團個人客戶數2.36億,較年初增長1.9%。其中,持有集團內4個及以上合同的客戶佔比為24.9%,留存率達97.8%,客戶信任度顯著增強。醫療養老方面,享有醫養生態圈服務權益的客戶對平安壽險新業務價值貢獻佔比超68%。“整體看,‘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正在持續為公司創造價值,該戰略是中國平安管理層當下和未來的工作重心。”謝永林&&。
在今年5月的司慶大會上,馬明哲宣布,以深化“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為戰略指引和業務支點,中國平安全面升級、深入推進“省心、省時、省錢”的“三省”工程。我們向每位平安人發出號召,“成為客戶身邊最專業的金融顧問、家庭醫生、養老管家”。用我們的專業和誠信,讓每一位客戶在綜合金融和醫療養老的服務中盡享“三省” 的極致體驗。
據悉,2024年是中國平安的“三省”推廣年。“金融為民”是金融工作的價值坐標,中國平安奮力打造“三省”服務,就是要持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感恩客戶對平安服務的信賴。
在升級及創新産品服務體驗方面,平安人壽重磅推出“111極速賠”服務,為客戶帶來“一句話報案、一鍵上傳、一分鐘審核”的“三省”理賠服務體驗;平安産險通過“平安好車主”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車保險、車服務和車主生活,將服務範圍擴展到理賠、加油、洗車、代駕、救援、年檢等82項之多;平安健康險將“三省”理念融入到産品設計中,首創行業主動健康管理型高品質醫療險“頤享易保”;平安銀行則面向廣大留學生群體提供更為全面、貼心的權益升級;平安健康也全新升級了“平安家醫”家庭醫生王牌服務,為每個中國家庭打造“11312”一站式主動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鼓勵保險業發揮其長期投資的優勢,培育耐心資本,推動資金、資本、資産的良性循環。中國平安的保險資金投資也在充分發揮耐心資本功能,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催生新質生産力。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達到5.2萬億元,近10年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達5.4%。
大氣象:科技賦能金融服務 數實融合塑造新優勢
中國平安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科技賦能的金融服務提升效率和精準度,助力實現“金融為民,科技向善”使命。要深入分析數字化現象對人類進程及生産力帶來的影響,因為數字化將在戰略、組織、管理、運營、人才、服務等方面,為企業帶來思維模式上的巨大顛覆與産業實踐上的系統變革。
譬如,AI在保險金融領域的運用。在保險服務方面,通過AI技術,推出智能理賠服務,車險理賠在客戶上傳照片後,AI系統可以在10秒內完成定損和賠付,將減少客戶等待的時間;在信貸領域,運用微表情識別技術,從客戶申請貸款的那一刻起就嚴控風險,確保資金的安全和高效利用。公司通過AI技術不僅驅動了千億級的産品銷售,還通過22億次AI服務和流程重塑,年化成本節約100億元。
“數實融合可以提升服務實體質效,讓金融服務更便捷,還可以拓寬服務邊界,讓金融服務更普惠。”盛瑞生説。中國平安先行先試,開啟全面數字化轉型,深入實施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經營、數字化管理的“三數工程”。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團專利申請數累計達52185項,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擁有超2萬名科技開發人員、超3000名科學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隊伍。
跨境電商是數字經濟時代全球經貿合作的重要形式。針對中小外貿企業面臨的交易時間長、匯率風險大等痛點,平安聯合外部合作方打造了跨境電商外綜服&&,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智能報關、跨境結算、快速辦稅等一站式服務。該&&已累計服務近千家跨境電商企業,與全球約20家跨境電商&&建立起了高效、安全、便利的一站式跨境貿易合作鏈結。
在西藏自治區,平安用數字技術,解決農險承保過程中道德風險防範難、理賠難的問題,讓西藏牦牛也能上保險。通過將一枚帶有該頭牛身份、地理位置等信息的二維碼特製耳標釘在牦牛耳朵上來實現。同時,通過拍照和系統記錄,實現牦牛的精準識別,一旦牦牛發生意外死亡,只要資料上傳齊全,理賠款最快可在24小時內到賬。過去一年,平安共計為西藏的20萬頭牦牛提供保險保障服務。
“數實融合已經成為中國平安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助推器,也是公司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盛瑞生&&,除了以數實融合賦能數字金融、普惠金融,中國平安也積極推動數實融合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和養老金融等領域的應用。中國平安將繼續加強數字賦能,深化推進、全面推動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