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飄香時節,每到周末的清晨,西安市民陳曉旭總愛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裏愜意奔跑。這座曾見證“九天闔閭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宮城,如今已成為陜西西安市民健身的好去處。
自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2021年在陜西舉辦以來,西安向社會開放一批全運場館,這不僅為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場館的後續利用探索了可複製的經驗,而且極大激發了人們參與體育運動、擁抱美好生活的熱情。這座擁有3100餘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正因為體育而變得富有活力、魅力十足。
全運場館傳奇再續
陜西全運會上,盪氣迴腸的巔峰對決鑄就賽場經典;全運會後,多場國內外體育比賽在西安舉行,眾多體育明星在這裡亮相,他們的汗水、淚水和在這裡取得的榮譽,共同鑄就這座千年古都的美好城市回憶。
今年春節期間,巴黎奧運會女籃資格賽中國隊所在小組的比賽在西安舉行。在春節期間舉辦國際比賽,給西安的年味增添了一種新鮮感。為充分滿足球迷的觀賽需求,陜西省體育館使用了承辦全運會時都不曾用過的2552個活動座椅,將觀眾席的最大承載量提升至7012席。
“以往春節期間,西安對外地游客來説,更像是一個簡單的旅游目的地。”陜西省籃球協會主席王立彬説,“女籃奧運資格賽吸引了很多外地體育迷專程來到西安,為中國女籃加油。球迷們發現,西安不僅僅是一座富有文化氣息的古都,更是一個春節期間還擁有國際體育賽事資源的國際大都市。”
今年4月,全球跳水運動精英齊聚西安。擁有全紅嬋、陳芋汐等奧運冠軍的中國隊再現“水花消失術”,奪得跳水世界盃總決賽9枚金牌中的8枚,為在巴黎首次包攬奧運會跳水項目8枚金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世界泳聯跳水項目主管馬洛説:“2008年時我曾經來西安比賽,還參觀過兵馬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我知道西安組織比賽的能力無懈可擊。西安給了我們太多支持,太多的愛!”
全民健身風潮涌動
在積極承辦國內外高水平賽事的同時,西安多個全運場館也向社會開放。觀賽之餘,人們能到高品質的體育場館中鍛煉身體,這極大激發了人們積極參與全民健身的熱情。
擁有“一場兩館”的西安奧體中心雖然離人口稠密的市中心較遠,但作為承辦過全運會田徑、游泳比賽和開閉幕式的場館,背後還有服務、保障過多次重要賽事的場館運營團隊,奧體中心依然是備受西安市民青睞的健身打卡地。
西安奧體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遙説,公司近年來通過自營和合作經營等方式,向社會開放奧體中心體育場跑道和足球場、跳水游泳館熱身池和跳水池、體育館熱身館等眾多場館。目前,人們可以在西安奧體中心開展籃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等十余種運動健身活動。
“今年以來,到西安奧體中心健身的客流超過25萬人次,有3400餘人較為穩定地長期在這接受體育培訓。”姚遙説,今年1至9月,公司實現大眾健身收入1264.87萬元,同比增長50%。
前職業球員、陜西足球名將王爾卓2022年5月退役後,看到家鄉火爆的足球氛圍和西安作為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之一的寶貴機遇,和好友開設了一家名為“狼娃青訓”的青訓機構。
“我還創建了一家自媒體,想用它的經費反哺青訓,讓更多熱愛足球的孩子們通過青訓找到自己的成才之路。”王爾卓説。
2023年,西安市各類體育組織累計舉辦全民健身活動800余項次,輻射人群超過600萬。最近,2024年陜西省社區運動會啟動儀式在西安舉行,還有超過20萬人報名即將開賽的2024西安馬拉松賽。在奔跑中穿越古城墻、“一日看盡長安花”,已成為西安人的健康生活新風尚。
體育産業方興未艾
日前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2024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上,陜西啟匯斯諾克産業有限公司展出了自主研發的新品球桌。優雅的外觀和流暢的手感,吸引不少斯諾克愛好者在展&前駐足。
“我們非常重視檯球桌産品生産核心的技術環節,比如包邦、油漆和打磨檯球桌腿等這些必須靠人工完成的環節。我們還結合年輕人的審美喜好,在中檔産品中推出藍色、法拉利紅、愛馬仕橙等鮮艷顏色的産品,這讓我們的産品迅速獲得市場關注。”該公司器材板塊負責人李浩説。
在西安老鋼廠設計創意産業園內,王旭正在自己創立的跑酷機構中,向前來諮詢的家長們分享這項運動的價值。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來我這學習跑酷,我教他們怎麼落地和發力。跑酷類似田徑,高矮胖瘦都能參與,鍛煉的過程也是不斷增強體質、挖掘自身潛能的過程。”王旭説。
隨着滑板、攀岩和自由式小輪車等新興運動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王旭這兩年明顯感覺到,人們對跑酷運動的認知與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除了培養少年兒童之外,王旭現在還在西安文理學院開設跑酷興趣課,既增強了大學生的體魄,也為他們畢業後順利就業增加了一些選擇。
數據顯示,通過科學布局體育産業和完善産業發展規劃,西安體育市場主體不斷壯大,體育産業法人單位在2023年底達到6614個,體育産業總規模超過500億元。
西安市體育局局長馬銳説,西安將進一步加強體育行業項目統籌謀劃,推動體育賽事經濟發展,大力推進體育産業融合發展並持續擴大體育健身休閒消費,奮力譜寫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