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西部篇丨“石頭山”蝶變“花果山”
2024-10-18 新華社記者 熊軒昂 來源:經濟參考報

  金秋時節,在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興街鎮三光片區的獼猴桃種植基地裏,有機獼猴桃“豐”景正好。“經過8年的努力,我們將這片石漠化山區打造成獼猴桃果園。”文山浩弘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鄧華龍是這片石漠化山區改造的親歷者。

  三光片區曾是全國石漠化程度最嚴重的地區之一。2016年以來,當地通過積極推進石漠化治理,大力發展獼猴桃種植,實現從“石頭山”向“花果山”的蝶變。

  憑藉氣候優勢和科學管理,三光片區獼猴桃種植基地産出的獼猴桃個大、多汁、甜度高,深受消費者喜愛。目前,基地引進紅心、黃心、綠心3個品種,今年預計總産量達800噸。鄧華龍介紹,針對石漠化地區缺水現狀,基地通過採取林下種草和科學滴灌等措施,實現改良土壤、保水增肥的效果,獼猴桃産量逐年上升。

  從嶙峋亂石到層層&地,從荒涼貧瘠到綠意盎然……三光片區在完成生態修復和基礎設施建設後,還打造了石漠公園,如今已發展成為集採摘體驗、民族文化展示、教育實踐於一體的旅游綜合體。

  三光片區的蝶變是文山州探索石漠化綜合治理的縮影。通過將生態治理與興林富民結合,文山州因地制宜推動油茶、八角等特色産業在石漠化地區落地,走出一條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贏的鄉村振興路。

  文山市新平街道紅旗社區的莊子田居民小組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落,這個村落超過80%的土地被石漠化困擾。近年來,當地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推廣規模化種植仙人掌,成功將這片貧瘠的土地轉變為充滿希望的綠色家園。莊子田居民小組黨支部書記魯春紅介紹,仙人掌果實清甜、口味獨特,上市後廣受歡迎。2023年莊子田的仙人掌首次挂果,800畝仙人掌銷售額達600萬元。

  在石漠荒山上種出綠果,將“地理劣勢”變為“産業優勢”,如今莊子田村民已掌握了一套獨有的仙人掌種植技術,仙人掌種植面積擴大到3000畝。“我們計劃將仙人掌種植推廣到其他面臨石漠化問題的村莊,讓更多村莊走上綠美致富路。”魯春紅説。

  據文山州林業和草原局統計,截至2024年9月底,文山州石漠化土地面積較2016年凈減少22.68萬公頃。從重度石漠化地區到生態宜居、産業興旺的綠洲,一個個生態奇蹟正在文山大地上演。

  (據新華社昆明10月17日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