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獲悉,為進一步明確北交所市場定位把握標準,引導和規範上市申報行為,北交所對擬IPO企業“創新性”指標做出要求。
北交所最近發布的《發行上市審核動態創新性評價專刊(總第11期)》顯示,《關於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交易所應當堅守板塊定位,嚴格執行審核標準,對申報項目依法作出明確判斷”。為落實《意見》相關要求,進一步明確北交所市場定位把握標準,引導和規範上市申報行為,北交所本次就如何開展擬上市企業創新特徵信息披露及論證做出引導。
北交所&&,申報在北交所發行上市的,發行人報告期內應當具備基本的創新投入或産出,充分披露其創新特徵,結合客觀依據論證是否通過技術創新、産品創新、模式創新及轉型升級等創新方式,增強核心競爭力,促進業績增長,提升抗風險能力。保薦機構推薦發行人申報在北交所發行上市的,應當在發行人前述信息披露及論證基礎上,結合發行人所屬行業及其發展趨勢、所在産業鏈位置、市場空間及市場地位、經營模式、産品功能與技術水平、研發創新活動開展及成果形成情況、核心競爭力等,對發行人是否符合北交所定位進行充分核查把關,審慎作出專業判斷;發行人屬於部分特定行業領域的,保薦機構還應重點關注發行人是否屬於國家産業政策鼓勵領域,是否具有較大市場空間,市場份額是否位於行業前列,是否具有穩健良好的經營業績、現金流或成長性;發行人的業績實現及增長主要依靠運營資質、勞動力密集投入、補貼政策等非創新因素驅動,或者主營業務地域集中導致市場空間狹小且缺乏市場拓展能力,或者下游應用領域需求呈現持續萎縮趨勢且無明顯改觀的,保薦機構應當審慎推薦其申報在北交所發行上市。為規範上市申報行為,發行人和保薦機構應當按照示範格式要求,就發行人符合北交所定位分別出具專項説明和專項意見。
北交所方面指出,在創新性量化指標方面,發行人申報在北交所發行上市的,原則上應當滿足以下三項基本要求之一:
一是通過持續開展研發投入,維持創新能力和競爭優勢。主要表現為資金、人力等資源投入,具體如:研發強度較高,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在3%以上;或者研發投入金額較大,最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金額在1000萬元以上;或者研發投入增長較快,最近三年研發投入複合增長率達到10%以上,最近一年研發投入金額達到1500萬元以上。此外,企業在研發人力資源方面應有相應體現,具體來看,最近一年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0%,或者研發人員不少於10人。二是通過獨立或合作研發形成知識産權成果並應用於公司主營業務。具體來看,通常擁有Ⅰ類知識産權3項以上或軟體著作權50項以上。三是積極參與標準研究制定並形成一定成果,通常參與制定過2項以上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保薦機構在推薦企業申報北交所發行上市時,應當充分評估企業是否符合上述基本要求之一。對不符合上述基本要求的企業,北交所審核機構將通過強化問詢審核、徵詢行業諮詢委或主管部門意見等方式,就相關企業是否符合北交所定位進行嚴格把關,結合各方因素認定其是否符合北交所定位。
對於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創新特徵相關信息披露,北交所指出,《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46號——北京證券交易所公司招股説明書》第三十一條要求,簡要披露發行人自身的創新特徵,包括但不限於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情況。發行人應當採用簡明易懂的語言,層次清晰的結構和內容,在招股説明書中充分、客觀、準確地披露其創新特徵,説明在技術水平、産品關鍵性能指標、業務模式競爭力等方面與主要競爭對手的比較情況。從過往實踐來看,一般涉及創新投入、創新産出、創新認可等方面,以及研發設計、採購、生産與銷售等環節借助技術突破、模式創新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的具體情況、盈利前景以及競爭優勢等,發行人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或新設備、新方法對傳統産業進行改造升級的,還應當披露其在提升産品質量、産業鏈升級、降本增效,以及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等方面形成的競爭優勢情況。
北交所&&,創新特徵相關信息披露內容應當真實、準確、完整,並盡量作定量分析,確實無法定量分析的,應針對性作出定性描述。引用信息或數據來源於第三方的,應當有充分、客觀、獨立的依據。
同時,發行人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選擇以下一個方面或者多個方面,充分論證自身是否具有創新性:
一是技術創新方面,主要圍繞發行人的核心技術與發行人獨立或合作研發形成的知識産權是否相關,是否符合行業發展趨勢,相較於行業通用技術是否形成明顯差異及具備競爭優勢,産業化前景是否明確等角度進行論證。二是産品創新方面,主要圍繞發行人通過工藝改進、性能優化、技術路線調整等手段對産品更新迭代或者形成新産品情況,相關産品相較於國內外競品是否具備競爭優勢、實現進口替代或填補國內空白等角度進行論證。三是模式創新方面,發行人在研發設計、採購、生産與銷售等環節借助技術突破、模式創新催生出新業務模式的,主要圍繞新業務模式的産業化路徑是否清晰、盈利前景是否明確,與現有同行業競爭對手相比是否具備競爭優勢,適用新業務模式是否為發行人業績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等角度進行論證。四是轉型升級方面,發行人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及其他先進適用技術或新設備、新方法對傳統産業進行改造升級的,主要圍繞在提升産品質量、産業鏈升級、降本增效,以及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等方面是否取得顯著成效,與同行業企業相比在産品質量、生産運營效率、耗能排放等方面是否形成明顯優勢等角度進行論證。
對於企業屬於部分特定行業領域的,保薦機構推薦其申報北交所發行上市時,應重點關注相關企業是否具有以下特徵:一是主營業務是否屬於國家産業政策鼓勵領域,是否具有較大市場空間,市場份額是否位於行業前列。二是是否具有穩健良好的經營業績、現金流或成長性。
北交所方面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北交所上市公司249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92.37%,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48.19%;最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為3174.67萬元,最近三年平均研發強度(剔除未盈利企業)為5.97%,最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複合增長率為16.44%;平均每家公司擁有90名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17.52%;平均每家公司擁有22項發明專利。3家公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0家公司被評選為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