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雨湖區民政局選取具有豐富經驗的助餐送餐配餐企業合作,推出了這種連鎖運營的社區食堂。截至目前,全區共建成中央廚房1個、社區食堂10個、老年助餐點30個,今年以來累計用餐超20萬人次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和平街道杉山社區食堂,不僅讓老年人就近吃上了可口 飯菜,也給很多年輕人就餐帶來了實惠和便利(2024 年 7 月 22 日攝) 蔡俊雄攝
上午在家門口的社區學校上一堂形體課,中午在就近的社區食堂花上8元錢吃上一頓可口的飯菜,下午約上幾個老夥伴在社區活動中心聊聊天打打牌……一天下來,對70歲的文阿姨來説,生活比前兩年充實了不少。
文阿姨所在的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是一個老城區,近年來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從去年開始,雨湖區緊緊圍繞“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設,打造普惠型社區嵌入式養老模式,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逐步構建品牌化、標準化、連鎖化的助學、助餐、助娛、助醫等服務體系,讓老年人從養老變享老。
一出家門就能吃上一頓可口飯
中午11點剛過,和平街道杉山社區食堂就開始陸續上客。本刊記者看到,能容納二三十人同時用餐的大廳寬敞明亮,桌椅也進行了適老化改造。在這裡,自助餐8菜1湯,年輕人是12元錢,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只需要8元錢。與年輕人多用微信支付不同,老年人只要在機器上人臉識別一下就完成了支付。
為了讓老年人就餐更方便、更實惠,當地民政部門與銀行合作開發了定制社區食堂“頤養卡”和老年就餐服務系統&&,老年人通過掃碼、掃臉、刷卡的方式,可在全區內的社區食堂就餐。
“考慮到老年人的飲食特點和習慣,菜品經過了專業營養設計,不僅葷素搭配,還控制了油鹽量,口味比較清淡,也容易消化。”杉山社區食堂運營企業湘潭市一屋人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文利説。
雨湖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干建暉介紹,從去年開始,雨湖區民政局選取具有豐富經驗的助餐送餐配餐企業合作,推出了這種連鎖運營的社區食堂。截至目前,全區共建成中央廚房1個、社區食堂10個、老年助餐點30個,今年以來累計用餐超20萬人次。
“我們5月底開業的,上個月微虧,這個月就開始有利潤了。食堂賺錢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讓老年人一出家門就能吃上一頓可口飯。”楊文利説,現在每天來吃飯的客人加起來有400人左右,老年人佔比20%。
社區學校裏的老少共學
既要讓老年人吃好,也要讓老年人玩好。在雨湖區,與社區食堂同步建設的還有社區學校。
幹建暉介紹,緊扣老年人物質精神雙重需求,依託社區資源,雨湖區嵌入式辦好老年人家門口的學校。老年人都可在15分鐘步行範圍內找到學習基地。去年10月初,雨湖區9家社區學校同時啟用。
老少共學——這是雨湖區探索的一個新模式。本刊記者在先鋒街道高嶺社區學校看到,老人們在形體教室裏上課,而不遠處的另一處教室則是孩子們的課堂。據介紹,雨湖區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打造“朝夕”陣地。在社區學校,老年人和兒童共享教育資源,共同學習、成長,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促進了代際間的和諧與交流。
當地民政部門介紹,雨湖區致力於建設1所區級老年大學、N所社區(老年)學校,形成“1+N”的老年教育矩陣。配合該矩陣建設,雨湖區還多種方式調配優質師資,建立了老年學校公益講師庫,對師資招募、資格審查、教學水平統一把控。針對所有收費學員,由區民政局統一贈送意外保險,保障人身安全。
目前,17所社區學校輻射的老年人已超兩萬名,開設班級72個,招收收費學員2300餘人次,公益課免費學員5000餘人,有效解決了老年人上學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引領養老服務溫情升級
少搞大而全,主打“小而美”——這是雨湖區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新模式的突出特點。
幹建暉説,作為老城區,雨湖區社區數量多,但可利用土地資源匱乏、建設成本高,籌建養老機構困難較多,為破解老城區養老服務需求與有限供給的不足,雨湖區積極探索嵌入式養老模式,把養老院開到社區內、家門口,既充分尊重了老年人原有的生活習慣和居家養老的願望,又為破解城區養老機構的長續發展困境作出了大膽探索。
根據社區場地、資源特點,雨湖區打造了“一點一特色”的多樣化運營模式,如有的社區租用窯灣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閒置場地並與其達成合作,主打醫養結合服務;有的社區則將養老服務與社區兒童之家功能融合,主打“一老一小”共享同樂的特色模式等。在一些條件較好的社區,雨湖區整合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的功能優勢,推出了升級版的街社一體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讓老年人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助餐、助學、助醫等高品質、一站式養老服務。
窯灣街道羅祖殿社區街社一體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裡不僅有社區食堂、社區學校,還有醫療互助站、康復中心、適老化産品體驗中心和智慧&&系統,可為社區老年人提供長期照護和短期托養服務,涵蓋助餐、助學、助娛、助急等服務功能。
據介紹,羅祖殿社區常住人口8180人,60歲以上老年人2021人,佔比24.7%,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街社一體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充分利用了政府閒置資産,採取“公助民營”方式建設而成,今年4月初營業以來廣受好評。
“要讓運營機構能夠活得好,政府需要積極發揮引導和幫扶作用。”幹建暉説,在支持養老企業運營上,民政部門也下了一番功夫。對不同星級養老機構床位發放運營補貼、&&相關老年人助餐補貼標準、養老機構按照民水民電收費等,一系列優惠補貼政策為機構運營商輸血。
在養老機構實際運營中,鼓勵機構運營方自我造血為主的創新更是無處不在。以社區食堂為例,為讓社區食堂能夠“長久飄香”,雨湖區創新了“9點鐘課桌11點鐘飯桌”做法,鼓勵老年食堂聯動老年學校,利用非就餐時間開展文體娛樂、社交互動等活動,實現飯桌課桌按需轉換。同時,鼓勵“老年+青年+企事業單位”三重客流融合,拓寬老年食堂“造血”渠道,以開源方式助力持續發展。
以創新為底色引領養老服務溫情升級的嵌入式養老模式,是雨湖區實施扁平化治理實踐的重要成果。雨湖區委書記段偉長介紹,雨湖區積極回應民生關切,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持續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讓“在雨湖,感受幸福”這一品牌更加閃亮。
雨湖是湘潭的窗口。湘潭市民政局黨委書記文雯説,近年來,湘潭以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通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資源整合,堅持突出改革導向,強化政策創新,激發社會活力,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多次獲得湖南省政府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