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法律科技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過去十年,法律科技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量是“供給側”的法院信息化,從智慧法院到現在的全國法院一張網,法院信息化逐漸進入平穩發展階段,而高效解決“需求側”(企業)法律問題的機會則在持續增加。業內人士認為,基於大語言模型生成式預訓練(GPT)AI技術的發展,對法律行業將産生深遠的影響,有望逐步改變法律服務的模式,提高司法效率。
法律科技市場可期
在互聯網法院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科技對於法治建設的作用愈發明顯,特別是在AI等技術支持下,法律服務對於科技的應用愈發深入,高效解決“需求側”(企業)法律問題的機會正在持續增加。法律AI技術和大模型的發展催化了不少法律科技領域的創新。
根據相關數據,中國2023年狹義法律服務規模(律師創收)約2000億人民幣。而針對互聯網&&、銀行、保險、融資租賃等行業企業以及中小企業法律服務進行測算,預估相關市場規模會達到1000億以上。
科技助力法律服務提效提質
面對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科技正在展現出巨大的賦能潛力。作為一家專精於法律科技技術的企業,共道科技通過專業化管理以及數智化工具賦能,致力於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區塊鏈、音視頻、大模型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賦能社會治理,打造全國性法律服務&&。據了解,公司在法律科技創新領域擁有二十余項發明專利,其中一半與法律AI技術相關,展現了其在法律科技領域的深厚實力。
共道科技的技術創新不僅體現在專利數量上,更在於其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其建設的行業首個互聯網庭審&&,累計服務了800多家法院,開庭125萬多場,服務當事人超過300萬人,成為司法數字化的典範。
在浙江法院,共道科技通過算法模型訓練和質控圖譜相結合,訓練核心算法模型11個,引入規則圖譜35個,面向1400多個案由提供立案預警、文書預警、智能評查等AI服務。項目上線後,僅用7天時間,評查浙江法院文書80萬份,有效預警3.5萬條,比人工檢查效率提高20倍。
在江蘇全省法院,共道科技將流程自動化技術和OCR、NLP、文書生成等AI能力相結合,法官只需通過簡單操作和自然語言指令,智能助理即可對辦案業務流程全鏈路、全場景、全自動執行,減少人工失誤,提高工作效率。
基於法鼎大模型開發的數字調解員産品,余杭區市場監管局直接參與進網絡交易糾紛的調解。余杭區市場監管局每年收到消費投訴舉報數十萬件,並保持較高增速。共道科技的法鼎大模型每天參與近1000個案件的調解工作,對調解員工作的替代率接近30%,且準確率達到90%以上,展現了AI技術在提升司法效率方面的驚人潛力。
探索法律服務新路徑
共道科技的發展歷程,是法律科技行業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科技不僅應用於法院,更是進一步向公共管理滲透。
例如,共道科技正通過幫助提高司法、執法效率來支持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行業領先的技術産品。比如智慧庭審産品,主要對傳統法庭進行數字化改造,使得庭審可以在線進行,智慧庭審可以讓當事人、律師、法官可以在線提交訴訟、在線舉證質證、在線簽辯、自動生成筆錄和AI輔助生成判決書等文書,極大地提高了庭審效率和質量,使得訴訟和庭審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目前共道的法院業務已經覆蓋全國十多個省份、服務了上千家法院。
為了進一步發揮科技賦能作用,共道科技還將充分發揮共道有業務場景、有數據積累、有算法能力的優勢,持續在大模型人工智能方面進行研發,包括用大模型重構現有産品、持續迭代基於大模型的數字調解員提高調解的效率和質量,還將大模型應用於更多場景,比如法律諮詢、合同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