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鄉村振興戰略的縱深推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廣度和深度也在不斷拓展。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能力與水平,助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2023年全國農險保費收入達到1400億元,今年農業保險保費規模會達到1600億元,支農、惠農、富農、強農作用進一步發揮。
近期,新華財經記者實地走訪湖北省丹江口市和鄖西縣,見證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使命與擔當,也記錄了中國人壽在當地的鄉村振興實踐。中國人壽充分發揮保險、投資、銀行的綜合金融優勢,推動農村變美、農業變強、農民變富,打造具有中國人壽特色的鄉村振興新樣本。
藝術致敬“守水人” 文化孕育和美鄉村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就是鄉村的“魂”,要讓優質文化和文明新風真正扎根於群眾內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漢江水自丹江口水庫由南向北,潤澤沿岸民生。今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通水十周年。記者走訪期間,正值中國人壽創新文化幫扶方式,攜手國家大劇院赴定點幫扶的湖北丹江口市和鄖西縣開展“文化振興公益行”,跨越1000多公里,通過三場公益演出和兩場藝術公開課,為當地3000余名觀眾、學生帶來了難忘的國家級藝術體驗。
在丹江口市“最美移民村”蔡灣村,陣陣悠揚歌聲從鄉村大舞&傳來,一曲曲經典時代佳作在山水間縈繞。在這裡,國家大劇院的藝術家們還深情演繹了耳熟能詳的湖北民歌和紅色旋律,並邀請守水護水志願者、藝術團等一同登&獻唱,讓當地百姓唱主角、展風采。在定點幫扶的丹江口市浪口鎮浪口村,中國人壽援建了文化廣場、愛心棧道等。
除了積極為定點幫扶市縣鄉村文化振興搭建&&、持續注入精神動能外,自2019年起,中國人壽還創新開展“百校體育幫扶計劃”,面向湖北、廣西、雲南、貴州、西藏等12個省區市鄉村學校,通過捐贈運動器材裝備、選派志願者支教、開展專業籃球集訓和聯賽等形式,持續提升欠發達地區鄉村小學體育教育水平,讓更多鄉村孩子通過體育的力量實現夢想。截至2023年底,項目已累計支持12個省區市的917所鄉村學校,受益學生達85萬人次。
金融盤活“一庫好水” 澆灌産業之花
2024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通水十周年。十年前,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全線通水,千里南水潤北方。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丹江口有“中國水都”之稱,“一庫好水”是丹江口市發展“水經濟”的動力之源。
如何讓“生態水”變“財富水”?中國人壽圍繞“一庫好水”下功夫、做文章,培育壯大水産業,拓寬鄉村振興致富路。
丹江口是我國北緣最大的優質柑橘生産基地,溫潤的季風氣候、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純凈的漢江水造就了當地柑橘酸甜多汁、果肉鮮嫩的口感。但受困於道路設施、物流條件、市場競爭等多重因素,當地柑橘經常積壓滯銷。
2021年起,中國人壽升級幫扶舉措,從過去助力外銷,轉向探索引進企業就地“消化”柑橘,瞄準飲料生産頭部企業,大力支持丹江口開展招商工作,於2022年9月成功引入北京一輕食品公司,全力打造北京一輕食品(丹江口)産業園。
在北京一輕食品丹江口(北冰洋)産業園,生産線高速運轉。據北京一輕食品(丹江口)有限公司總經理尹海勇介紹,這裡平均每秒就有10瓶飲料下線。
“選擇在當地建廠,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丹江口有好的區位優勢和原料優勢,丹江口是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源頭,同時也是我國北緣最大的優質柑橘生産基地;二是武當山有機茶,是我們的上等原料;三是為回饋丹江口人民做出的貢獻,在此建廠,用産業帶動橘農、茶農增收,共同致富。”尹海勇説。
圖為一輕食品(丹江口)産業園的無菌茶飲料生産線
尹海勇介紹説,通過“政府+企業+合作社+橘農”的合作賦能模式,採購範圍可以覆蓋江北五個鄉鎮的橘農,每年消耗5-10萬噸柑橘,預計佔丹江口柑橘産能的1/3。而且,在該模式下,收購柑橘價格上有封頂,下有保底,有利於減少橘農顧慮,更好保護橘農和企業利益,共同推動柑橘産業穩鏈、補鏈、強鏈,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有效促進當地柑橘産業振興,推動丹江口市“生態水”轉化為“財富水”,圍繞一庫碧水做好産業發展“大文章”。
據中國人壽選派丹江口市挂職幹部崔楠介紹,“截至目前,中國人壽在丹江口幫扶總資金超過9000萬元、落實幫扶項目超過200個。中國人壽還幫助引進總投資15億元的燕京啤酒項目,目前已開工建設,將進一步促進丹江口‘水經濟’的蓬勃發展。”
創新賦能“土特産” 擦亮普惠底色
“千萬工程”發展歷程是持續深化改革的過程,凝結了諸多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可以説,創新深深印在了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血脈裏。中國人壽在産業幫扶方面創新發力,立足定點幫扶地區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找準産業發展突破口,拓寬鄉村振興致富路。
鄉村産業振興離不開科技創新。新技術融入農業生産,産學研用協同創新,可以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草莓産業是丹江口市蒿坪鎮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中國人壽聯合瀋陽農業大學,在蒿坪鎮共同運營現代草莓示範基地。
“這裡是中國人壽和瀋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草莓團隊共同打造的目前湖北省最大的草莓産業園,通過兩三年的運營,從草莓種子資源的保護、雜交育種到工廠化育苗、鮮果生産包裝,整個産業鏈已經健全,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草莓産業鏈最健全的園區。該項目帶動當地農民就業,拓寬了老百姓增收渠道。”瀋陽農業大學草莓團隊高級實驗師吳迪説。
“中國人壽在園區軟體和運營上提供很大的幫助,比如,提供資金新上鮮果自動分揀線,通過中國人壽網上&&銷售等,未來還將在數字農業、智能農業方面達成合作。”吳迪透露,該基地培育的“初戀的味道”草莓苗,採用前沿基質育苗技術,這一技術不僅提升了草莓種苗的生長環境與質量,顏色粉嫩、香甜可口、銷售火爆,還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摘草莓、賞春景,開闢了經濟發展“新賽道”。
“小草莓”成就“大産業”是中國人壽助力鄉村振興創新發展的積極探索之一。在此基礎上,中國人壽還創新消費幫扶模式,深挖産業附加值。
茶産業歷來是湖北鄖西縣的重點優勢特色産業,是綠色産業,更是富民産業。這裡茶場多、茶葉質量好,但由於缺乏技術和品牌,茶葉經營困難。為解決茶葉的銷售通路問題,從2019年起,中國人壽融合鄖西七夕文化,幫助當地茶葉打造“國壽七夕茶”品牌,率先在中國人壽系統內推廣,2019至2023年,累計銷售“國壽七夕茶”2.4萬餘斤,實現銷售額1300余萬元,帶動1850戶低收入家庭增收600余萬元。
在此基礎上,中國人壽深度挖掘“國壽七夕茶”附加值,於2023年在安家鄉神霧嶺茶廠推出“茶園認種”活動。神霧嶺茶廠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5月,神霧嶺茶廠900畝茶園通過獲得由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茶葉質量認證發展研究中心頒發的全國首批‘生態低碳茶’認證證書,在此開展茶園認種,引領帶動産業發展,帶動百姓就業增收,社會效益突出。”“茶園認種”不僅進一步拓寬茶葉銷售渠道,同時創新茶葉銷售方式,吸引認種人到此康養旅游,通過推動發展茶旅融合,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除了推進産學研一體化和促進消費幫扶,中國人壽還因地制宜培育主導産業,在土特産上做出大文章。
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鄖西縣土門鎮家竹村是中國人壽定點幫扶村,也是鄉村振興重點示範村。2021年,中國人壽駐村幹部通過入戶走訪了解情況,協助家竹村確定羊肚菌種植為主導産業。之後,中國人壽通過援建大棚、流轉土地、組建專業合作社、招引種植能手、聘請專家指導等一系列措施扶持當地羊肚菌種植生産。2023年採摘收穫新鮮羊肚菌3500公斤,大棚建設和羊肚菌採摘帶動當地農戶務工20餘人,每戶增收3000余元,預計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0余萬元,農民“錢袋子”鼓了起來。
丹江口、鄖西是中國人壽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縮影。中國人壽相關負責人&&,未來將持續業務優勢,精準施策,創新優化工作舉措,全力以赴打好鄉村振興“持久戰”,多點發力下好幫扶“一盤棋”,圍繞科技賦能農業新質生産力提升,為金融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譜寫新篇章。(張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