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中國新能源汽車助力非洲交通綠色轉型
2024-09-06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者按

  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非洲市場的熱度正在持續升高。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整車、動力電池、智能座艙、車載軟體、産業鏈完備性及製造成本經濟性方面全球領先,使得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應用正逐漸成為中非綠色發展合作的新亮點。在為非洲提供更多綠色解決方案的同時,中國車企還將先進的生産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入非洲,幫助當地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建立本地化的生産能力,不斷為非洲綠色交通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人們光顧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一家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門店。新華社記者 王冠森 攝

出租車司機在肯尼亞蒙巴薩試駕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新華社記者 王冠森 攝

  新能源汽車成中非綠色合作新亮點

  □記者 王釗

  當前,面對環境、氣候、生物多樣性挑戰交織疊加的複雜局面,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時代的必然選擇,也給中非合作帶來了新契機。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中非綠色低碳合作新機遇——新能源車合作與機制創新對話會上,中外嘉賓就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合作潛能與合作機制創新、新能源汽車合作展望等話題展開熱烈研討。

  綠色低碳帶來合作新機遇

  氣候變化是當下全人類的共同挑戰。發展中國家不僅面臨生態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破壞等挑戰,也面臨着比發達國家更為迫切的發展需求。

  埃塞俄比亞前高級部長、原總理特別顧問奧克貝博士&&,非洲擁有14億人口,但過去10年的綠色投資僅佔全球的2%,正在形成新的“綠色鴻溝”。為了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必須將非洲納入全球綠色轉型的進程當中。

  近年來,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非洲,在適應及減緩氣候變化領域開展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見、摸得着、有實效,得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非洲國家的好評。”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一級巡視員蔣兆理&&,中國目前已與16個非洲國家簽署18份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發布《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確定建立新時代中非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啟動中非應對氣候變化三年行動計劃專項,並重點開發實施“非洲光帶”項目。

  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時代選擇,也為中非合作帶來新的機遇。肯尼亞睿納新國際諮詢公司首席執行官芮婉潔&&,2021年至2024年,中國參與建設了120多個非洲氣候項目。這些項目投入運行後,中國支持的新能源裝機容量將在非洲總裝機容量中佔據重要比例,未來中非合作潛力巨大。

  中國成為世界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産業鏈。數據顯示,中國為世界提供了70%的光伏組件和60%的風電設備,為實現全球能源轉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動力。

  “中非在可再生能源、交通、投融資等領域,有着廣闊的合作空間。”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二級巡視員崔丹丹&&,中國探索出一系列務實高效的綠色低碳解決方案,非洲地區則擁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開發潛力,為雙方共同探尋符合各自國情和發展需求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創造了有利條件。

  “未來,中國將通過物資援助、交流研討、技術援助、聯合研究等方式,持續幫助非洲國家、小島嶼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等相關發展中國家提高氣候適應和減緩能力。”蔣兆理説。

  機制創新護航新發展

  非洲國家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過程中,普遍面臨資金短缺和基礎設施薄弱的雙重挑戰。通過創新機制來彌補短板,已成為中非綠色合作的關鍵議題。

  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穆莎希克認為,《巴黎協定》設定了到2030年將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至3倍的目標,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仍存在2600億美元的投資缺口。為實現這一目標,現有機制亟需改革,並需積極探索新的合作夥伴關係。

  2023年10月,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綠色發展高級別論壇上,“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與16家中外合作夥伴共同發起綠色發展投融資合作夥伴關係(GIFP)。近一年來,GIFP作為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新機制,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據“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首席發展總監張建宇介紹,未來會通過發展混合融資和碳金融等多元投融資模式,推動更多綠色低碳項目在共建國家落地。

  新能源汽車成為新亮點

  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應用正逐漸成為中非綠色發展合作的新亮點。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對非洲出口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同比分別增長291%、109%。

  奧克貝認為,隨着非洲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到2025年,非洲將有超過4000個城市的人口超過5萬人。目前,非洲的汽車需求量為500萬輛,汽車保有量已達到4500萬輛,未來需要更多綠色解決方案。

  中汽碳(北京)數字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楊熹&&,通過與非洲國家的合作,中國企業可以將先進的生産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入非洲,幫助當地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建立本地化的生産能力。

  “新能源客車作為一種綠色、高效的交通方式,將為非洲的公共交通行業帶來全新的變革。”宇通客車非洲大區經理朱文然&&,未來希望非洲各國在政策激勵、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支持。

  雅迪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家中&&,中國車企將發揮在技術研發、智能製造、市場運營等領域的優勢,精準對接非洲市場需求,量身打造新産品與配套解決方案,促進非洲地區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中非綠色低碳合作新機遇——新能源車合作與機制創新對話會由生態環境部指導,中非環境合作中心、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主辦,“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承辦,北京市西城區政府支持,是“中非合作論壇:中非生態環境與氣候變化圓桌對話”系列活動之一。

  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非洲熱度高

  □記者 曹筱凡

  在非洲,被稱為“boda-boda”“tuk-tuk”的兩輪、三輪摩托車長期以來都是當地交通的典型形象。如今,隨着時代進步和技術發展,來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登陸非洲,正逐步改變當地街道面貌。

  “如果有人正在考慮是不是購買這輛車,我的建議是,不要猶豫、立刻購買!”在肯尼亞第二大城市蒙巴薩的一家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專賣店中,當地出租車司機朱馬告訴記者,自己試駕了一款中國電動汽車,感覺動力強勁、駕駛舒適。“這些電動汽車必將鋪滿我們的道路。”

  不少國際觀察人士的結論與朱馬的直觀感受一樣,越來越多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深耕非洲市場,其高性價比産品受到非洲消費者和政府的歡迎。

  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攜手當地合作夥伴開設了東非第一家比亞迪電動汽車經銷店。當地銷售人員&&,中國電動汽車無論是駕駛體驗、技術創新,還是安全性、經濟性,都贏得市場積極反饋。

  在南非,長城、哈弗、比亞迪等中國汽車製造商的電動汽車大量投入市場並受到消費者追捧。今年,南非主要巴士運營商也與中國企業簽訂了購買電動巴士的訂單。

  在埃及,今年一季度上牌的電動汽車數量就達到過去三年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絕大部分産自中國。埃及銷售商&&,中國電動汽車質優價廉,完全符合埃及市場需要。

  ……

  不少分析人士&&,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非洲市場熱度持續升高,重要原因之一是高性價比。

  標普全球交通出行公司歐洲、中東和非洲汽車預測首席分析師沃爾特·馬迪拉&&,高性價比的中國品牌為電動汽車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南非金山大學南方不平等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穆貝斯瓦內·馬希洛也認為,在同等條件下,價格優勢讓中國品牌在非洲佔據領先地位。

  電動汽車推廣組織AfricaNEV執行董事加德·森尤伊佐姆&&,中國企業正憑藉技術和市場優勢,不斷推動在非發展,滿足當地市場需求。

  當前,不少非洲國家紛紛&&支持國內綠色轉型政策,並積極建設相關基礎設施,也為新能源汽車普及創造了條件。例如,埃及政府就對電動汽車實施“零關稅”,促進相關産品銷售。同時,埃及國內的充電站數量也在幾年內成倍增長。

  另外,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整車、動力電池、智能座艙、車載軟體、産業鏈完備性及製造成本經濟性方面全球領先,吸引不少本地企業與中國夥伴合作,引進技術、推動本土化生産,發展潛力可觀。《南華早報》近日報道,部分肯尼亞企業已啟動與中方合作,採購電池和發動機並運回非洲進行組裝,充分結合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優勢和當地相關優惠政策帶來的發展機遇。

  “電動交通革命!”在報道中國電動汽車深耕非洲市場時,美國媒體使用了這樣的表述。憑藉技術優勢和政策契機,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非洲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也將不斷為當地綠色交通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埃及:中國電動汽車備受青睞

  □記者 張健 姚兵

  今年以來,中國電動汽車在埃及的銷量大幅增加。埃及官方數據顯示,一季度,埃及登記上牌的電動汽車數量超過1419輛,幾乎是過去三年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絕大部分産自中國。

  保拉·穆尼爾多年來一直駕駛燃油汽車。前不久,他購入一輛比亞迪宋L運動型多功能車,一説起來就讚不絕口。“我這輛車充一次電可行駛600多公里,中國電動汽車在技術和電池質量方面做得很棒!”穆尼爾告訴記者,比亞迪、吉利、極氪、蔚來等中國電動汽車品牌正受到越來越多埃及人青睞。在他的推薦下,一些朋友也購買了中國電動汽車。

  開羅一家電動汽車銷售門店的負責人塔梅爾·薩布裏説,人們傾向於購買具有價格優勢且質量好的電動汽車,中國電動汽車就具備這些特點。

  中國電動汽車在埃及市場廣受歡迎,也與埃及政府正在加快推動能源轉型有關。埃及汽車經銷商協會主席烏薩馬·阿卜杜勒-馬吉德介紹,埃及政府自2021年起開始關注進口電動汽車,當時埃及總統塞西發起一項名為“綠色出行”的重要倡議。倡議分兩部分:一是重點更換車齡超過20年的汽車,二是鼓勵使用電動汽車並為之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

  據了解,相對於燃油車進口的高關稅,埃及對電動汽車進口實行“零關稅”政策。同時,埃及也在加速布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2020年,埃及只有12個充電站,如今充電站數量已超過1200個。埃及政府還鼓勵外國汽車公司在埃及建廠投産。2022年,埃及政府啟動汽車産業本土化國家戰略,並成立由總理親自領導的汽車工業最高委員會,以推動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生産的本土化。

  埃及汽車界人士普遍認為,中國電動汽車對世界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産生重大影響,與中國在電動汽車製造方面的合作將助力埃及電動汽車産業本土化戰略的實施。記者了解到,埃及GV投資公司與中國一汽集團於今年上半年達成合作協議,計劃於2025年一季度開始在埃及生産中國一汽的平價電動汽車。GV投資公司計劃在未來3年到5年,使車輛65%的零部件實現本土化生産,並將産品出口至中東、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看到不止一個中國品牌的電動汽車完全在埃及生産。”馬吉德對記者説。

  科特迪瓦小夥:我要把中國電動汽車賣到非洲的各個角落

  □記者 沙青 李愛斌

  “我叫安德瑪,我來自科特迪瓦,我是重慶大阿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我們主要做的是代理中國大貨車以及電動車的出口。”重慶大阿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安德瑪説。

  來自科特迪瓦的安德瑪4年多前來到重慶,在長江師範學院學習國際經濟與貿易,畢業後安德瑪和朋友共同創建了汽車貿易公司,把中國汽車銷往非洲市場。

  “現在我們和中國重汽有合作,中國重汽是貨車領域的最大型的製造商之一,我們已經向非洲市場出口了50輛重型卡車,中國重汽這個牌子在非洲市場上還是非常受歡迎的。”安德瑪告訴記者。

  隨着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發展,安德瑪更是瞄準了這個機遇,把“中國製造”的新能源汽車帶到了非洲市場。

  安德瑪介紹,“目前為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已經向非洲市場和同樣有合作夥伴的中東市場,比如迪拜,出口了40輛新能源汽車。可以説現在我們是專業致力於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

  記者了解到,安德瑪能夠順利留在中國重慶創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家移民管理部門專門針對留學生和外國學生的創新創業簽證政策。

  “針對外國留學生&&了三項政策,一個是境內的高校留學生,重點高等院校畢業的留學生,那麼這部分留學生是在中國的全域都可以進行相應的創新創業。還有這一部分是在中國境內的一般的高校畢業的留學生,他可以到相應的重點發展區域進行相應的創新創業,比如説重慶,那麼就在我們的自貿區範圍內進行相應的創新創業。針對國際知名高校的外國學生,畢業在兩年之內的這部分人,他可以到中國境內的相應的所有的區域進行相應的創新創業。”重慶市公安局&&境管理局境外人員管理支隊副支隊長徐春蘭告訴記者。

  “作為一個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要在外國生活工作,你必須要有合法證明。重慶&&境管理部門在這方面給予了我們這些想要創業或就業的外國人很大的支持,支持我們外國人在重慶開啟自己的生意、發展自己的生意。所以對於外國人來説會非常地便利,加上這裡的人都很友好,環境和食物也很好,這就是我為什麼選擇待在這座美麗的城市。”安德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