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創新賦能質效持續提升 北交所上市公司發展韌性足
2024-09-03 記者 韋夏怡 李靜 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三年來,北交所以獨特的定位和制度優勢,初步聚集了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截至9月2日記者發稿,共有251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總市值約3000億元,累積融資近530億元,再融資募資13.5億元。整體來看,北交所上市公司深耕主業,持續創新提質增效,展現出了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韌性與活力。同時,這些公司也正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投資者關係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整體經營保持穩健

  2024年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84.96億元,平均每家實現營收3.13億元,超六成公司營業收入增長,14家公司營收增幅超50%,四成公司歸母凈利潤實現增長,30家增幅超50%。2023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60.29億元,平均每家實現營業收入7.01億元,近六成公司營業收入增長,超九成盈利。

  北交所持續賦能創新型中小企業,積極推動發展新質生産力。目前,北交所251家上市公司中,129家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專精特新”集聚效應明顯;新技術企業佔比超九成,戰略新興和先進製造産業佔比超過八成,10家公司或其主營産品被評為製造業“單項冠軍”。

  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相關産業公司正持續推進“出海”步伐,逐步構建起發展新引擎。如鋰電材料龍頭貝特瑞連續14年負極出貨量全球第一;電池製造企業長虹能源在泰國進行高性能環保鹼性電池項目建設投資,進一步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

  對於北交所上市公司來説,登陸北交所之後,企業不僅市場關注度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優化,經營業績也實現了快速增長。

  作為首批登陸北交所的上市公司,蘇軸股份近三年的經營業績實現持續增長,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2023年,公司營收穩步增長13%至6.36億元,凈利潤1.24億元,同比增長48%;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增長18%至3.58億元,凈利潤0.74億元,同比增長34%,市場領先地位穩固。

  登陸北交所後的納科諾爾,公司綜合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知名度及産品的品牌效應不斷提升,經營業績持續增長。公司通過有效激勵措施和上市公司品牌效應,吸引高端技術人才,大大促進了公司在幹法電極、固態電池等新技術的創新研發進度,也推動了整體技術水平大幅提升。

  強研發助力關鍵技術突破

  穩健經營的背後,各關鍵技術領域的持續突破也強有力地支撐着北交所上市公司的長遠發展。北交所上市公司積極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研發投入連續三年增長。2024年上半年,北交所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達37.30億元,同比增長2.47%,超六成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扣除以標準四上市的未盈利公司後,公司平均研發強度7.4%,46家公司研發強度超10%。

  受益於持續穩定的研發投入,北交所上市公司在關鍵技術攻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突破,推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借助北交所的資本市場&&,蘇軸股份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産品迭代升級。”蘇軸股份董事會秘書、財務負責人沈鶯對《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近三年公司平均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重約為7%;2023年申報專利20項,已受理18項。同時,公司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客戶等的合作,共同開展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卡脖子技術研發,特別是航空航天領域“精密實體滾動軸承”的突破,實現批量交付,彰顯企業實力與擔當。

  生物醫藥企業諾思蘭德董事長許松山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北交所上市以來,公司在融資渠道、市場關注度、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得到了較大提升,尤其是“深改19條”的頒佈,使得公司在融資、市值、研發、市場認可度等方面更是有了顯著的提升和發展。在融資方面,公司順利完成了首發以及再融資,累計融資逾4.6億元。北交所為公司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有助於公司加速新藥研發進程。“登陸北交所給公司帶來了多方面的積極變化,具有顯著的助益。未來,隨着北交所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公司有望繼續借助這一&&實現更加穩健、可持續的發展。”許松山説。

  積極踐行提質守信重回報

  三年來,北交所上市公司積極響應“提質守信重回報”倡議,推出現金分紅、股份增持、回購等方案或舉措,着力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據統計,共計有218家公司推出2023年度現金分紅方案,佔全部公司家數的87.9%,現金分紅總額達58億元,其中七成以上公司現金分紅比例超過30%。隨着2024年半年報披露,北交所公司也推出中期分紅計劃,積極回報投資者,已有20家公司披露權益分派預案,擬分紅金額3.26億元。開市以來,91家公司發布112份股份回購方案,回購金額上限合計23.8億元,超50家公司披露董監高增持公告,堅定看好企業發展,大幅提振市場信心。

  着力加強投資者關係管理,北交所上市公司2023年接受各類機構調研超4500家次,召開業績説明會或投資者交流會超過300場。其中,如歐普泰、海泰新能等公司積極參與“北交所萬里行”“傾聽投融對話”等活動,增進投資者對公司價值的了解;利通科技等多家公司採用一圖看懂、可視化年報等形式展現公司經營成果,增強經營業績的可讀性和可理解性。全部北交所上市公司均召開年報業績説明會,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關鍵主體親自上陣,與投資者深度互動交流。

  此外,伴隨着綠色發展意識的不斷增強,北交所上市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加強ESG風險管理,不斷增強綠色發展理念。記者了解到,所有公司均在年度報告中披露社會責任相關信息,20家公司主動編制併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內容涵蓋公司環境保護、社會貢獻、公司治理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