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5日,黎巴嫩真主黨宣布,已開始對以色列進行大規模襲擊。同日,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宣布以色列全境進入48小時緊急狀態。本輪巴以衝突已經持續近11個月,至今未見緩和,反而有升級的危險。
與此同時,當地時間26日,烏克蘭全境又響起空襲警報,能源設施成為目標。烏克蘭危機爆發至今,已超過兩年半時間,但仍未見到結束的跡象。
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新聞》日報網站8月刊發題為《中東緊張局勢加劇全球“多重危機”》的文章稱,2024年,全球(包括中東地區)可能還會出現幾處潛在的政治裂痕,帶來更嚴重的經濟失衡。英國經濟學人智庫6月發布報告説,全球地緣政治環境呈現競爭和衝突日益加劇的特點,可能衝擊現有的國際經濟秩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由此導致的全球經濟碎片化可能會增加金融穩定風險。
不難看出,地緣緊張局勢不斷牽扯各方神經,也正在加深全球經濟裂痕。
其一,地緣緊張局勢下,世界部分地區和國家不但不能受益於疫情結束帶來的經濟復蘇,反而在疫情留下的疤痕上又添新傷。去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加沙地帶約有200萬人流離失所。以色列中央統計局8月18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以色列經濟今年第二季度增速大幅放緩,同比下降1.4%。以色列經濟學家指出,戰爭的總成本可能達到1200億美元,相當於以色列國內生産總值的20%。如果繼續執迷於戰爭,以色列將難以恢復如初。歐洲經濟則受累於烏克蘭危機所導致的能源價格高企等影響。地緣關係惡化、地區衝突還加重了不少國家的財政負擔。
其二,揮之不去的地緣政治危機感還影響金融市場。一些分析人士&&,至少自2016年以來,地緣政治風險已經達到冷戰後的最高點。這一風險始終是市場參與者無法忽視的重要因素,緊張局勢的升級或衝突的發展都有可能擾亂全球市場,並導致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加劇市場波動。地緣緊張局勢牽動着原油、黃金等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對全球經濟穩定復蘇形成一定的影響。
其三,地緣緊張局勢還導致全球供應鏈受阻和重構。從西方國家擴大原材料和産品的關稅和進口限制,到紅海危機導致國際主要船舶公司紛紛暫停紅海—蘇伊士運河航線或繞道非洲好望角,越來越多的地緣政治因素正在使全球供應鏈趨於複雜化。跨國企業在考慮經濟因素之外,需要越來越多地考慮地緣政治風險,這也迫使供應鏈出現重組。研究顯示,地緣政治分裂也影響了全球貿易路線,增加了碳排放和經濟不穩定性。
有分析人士指出,逆全球化思潮和地緣政治穩定的失衡,必然加大全球經濟持續復蘇的難度和不確定性。國際社會必須加強團結、深化合作、攜手應對、凝聚共識,形成最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