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育一座地標 興一個産業 富一方百姓
——廣西賓陽縣香米産業發展觀察
2024-08-27 記者 覃星星 李歡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年來,廣西南寧市賓陽縣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在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同時,充分發揮“古辣香米”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這塊“金字招牌”的品牌效應,持續推動香米産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

  一粒米托起逾36億元大産業

  烈日炎炎,重新灌滿水的稻田縱橫交錯。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賓陽縣古辣鎮的鄉村田園美景甚是喜人。

  地處桂中南的賓陽縣自然條件優越,農業資源豐富,是廣西重要糧食生産基地,先後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首批“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全國優質糧食工程”行動示範縣等。在賓陽縣的古辣鎮,優質水稻種植面積達6.5萬畝,是賓陽縣名氣響噹噹的水稻主産區。這裡産出的大米被譽為“古辣香米”,其色澤光亮,口感極佳,於2017年被列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目錄,並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遠銷全國各地。

  這幾天,中穗五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廖旭斌十分關注新插秧苗的長勢情況,他幾乎天天都出現在古辣鎮大陳村的田埂邊。“我們去年試種了1000多畝古辣香米,收成很好,今年擴大了種植面積,目前已超過2萬畝。”廖旭斌説。

  同樣對古辣香米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的,還有許多香米種植加工企業。“我們種植的是優質香稻,加工後不愁銷路。”廣西新禾米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歐雷鳴介紹,該公司與合作基地緊密聯結,以地租、勞務收入、入股超額分成等保障農戶收益,形成農民收入增長與公司發展同步的良性聯結機制。“去年公司各類香米的銷售額約1.5億元,今年發展態勢良好,1-7月銷售金額同比增長35%。”歐雷鳴説。

  2022年底,該公司在原有大米種植加工的産業基礎上,購買項目用地70畝投資建設大米深加工食品産業基地,建設賓陽縣年綜合精深生産6萬噸優質特色米粉、1萬噸麥芽糖和2000噸雪餅生産項目。

  在穩定糧食面積、産量的基礎上,當地近年來積極創建賓陽古辣香米産業示範區,策劃並組織推廣“古辣香米”、“賓陽古辣香米産業示範區”兩大品牌。通過延伸價值鏈,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努力讓群眾從“吃飽”走向“吃好”。

  記者從賓陽縣農業部門獲悉,近年來,當地立足優勢資源做好農業産業特色發展這篇文章,成功塑造了“古辣香米”區域公用品牌。目前,全縣共有大米加工企業29家,其中規模以上14家;大米註冊商標152個,全縣稻米倉儲能力達到30萬噸以上;20畝以上的古辣香米規模種糧大戶有1500戶,形成了從工廠化育秧到烘乾收儲銷售一條龍水稻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體系。

  目前,賓陽縣古辣香米種植向其他鄉鎮延伸,其面積穩定在85萬畝,其中優質水稻種植面積佔95%以上。2023年,全縣古辣香米産業的綜合産值達到36.8億元。“作為地理標誌産品的古辣香米,質優價高銷路好,是我們增收的保障。”賓陽縣中華鎮農民施堅説。

賓陽縣古辣鎮,稻田裏的香米迎來豐收。(受訪者供圖)

  致力打造廣西水稻産業標杆

  為讓古辣香米産業持續健康發展,賓陽縣多措並舉,致力打造廣西水稻産業標杆,努力讓一粒米成長為一個富民産業。

  ——持續提升“古辣香米”品牌質量。在産業發展過程中,賓陽縣加大資金投入及政策扶持,不斷加強古辣香米主産區的道路、水渠、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廣機械化作業,基本實現糧食生産全程機械化,大幅提高農業生産效率。同時,積極與華南農業大學、廣西大學農學院等高校合作組建農業專家大院、共建“古辣香米研究院”,開展富硒水稻智能化育秧、病蟲害統防統治等多項水稻種植技能培訓。同時,建立“公司+合作社+科技+良種”的産業化經營模式,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機械化作業、統一測土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産品購銷”的標準化綠色栽培管理,促進香米産業健康發展。

  ——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按照“集體所有、市場導向、改革創新、因地制宜、村為主導”的發展原則,賓陽縣鼓勵支持村集體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成立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的家庭農場,實現特色産業規模經營,最大限度發揮農業資源的效益和作用。目前,已累計發展家庭農場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3家。

  ——大力發展社會化專業服務&&。為幫助農民降成本、控風險,賓陽縣依託億資聯、印象古辣、九龍騰、鴻發等米業企業,從完善服務保障入手,成立了多家集技術諮詢和培訓、專業育秧、烘乾儲藏等功能為一體的一條龍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開展農業科技、農業專業化等社會化服務,初步形成新型農業綜合服務體系。印象古辣公司建立了農業服務超市和糧食銀行,滿足農戶對耕、種、管、收、賣等環節多樣化服務需求。聚豐米業開設“禾醫生”農業服務中心,為廣大農戶提供統防統治服務,解決所遇到的難題。“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建立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為農戶提供全過程農技服務,有助於打造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産業鏈。”古辣鎮人大主席韋琦説。

  積極探索“香米+” 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立足香米種植的特色和優勢,賓陽縣積極培育壯大農村新産業新業態,以一二三産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助力群眾增收。

  始於水稻,但遠不止水稻。在古辣香米的培育發展中,賓陽縣進一步健全聯農帶農富農機制,積極探索“香米+”系列新模式,助推香米産業做優做強。依託“古辣香米”的品牌效應,賓陽縣推進“生態+”“旅游+”“文化+”等發展模式,促進農業、旅游、文化等産業的深度融合。聚焦香米深加工,延伸産業鏈,總投資約1300萬元的賓陽縣古辣“稻花香八寶”健康食品(大米製品)加工項目穩步推進,主打加工米餅、米粽、米花、米糍、米糕、米利、米粉、米酒等品牌和産品。

  為了做好“米”文章,賓陽縣延伸種苗、種植、康養、文旅、物流商貿、社會化服務等“大米+”全産業鏈,完善一批以香米元素為主的民宿、農家樂、農事體驗區等旅游新業態,推進“古辣香米”全産業鏈優化升級。

  近年來,賓陽縣持續推進農旅融合發展。當地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稻花香裏旅游景區,將農耕文化與自然景觀、特色節慶、民俗文化相結合,探索開發觀光、休閒、餐飲、農家樂、農耕研學等項目,實現了景區功能及産業互補,有力推動全域旅游提檔升級,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賓陽縣委書記梁展凡介紹,如今“古辣香米”名氣越傳越遠,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下一步,賓陽縣將充分發揮“古辣香米”品牌優勢,不斷優化香米品種結構。同時,全力打造集農業科技示範、休閒農業觀光、農耕文化傳承等為一體的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通過深化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全力助推鄉村振興邁上新&階。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