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以文旅産業升級帶動生産力躍升
——哈爾濱持續拓展“出圈”綜合效應
2024-08-22 記者 楊思琪 來源:經濟參考報

  年初,“冰城”哈爾濱憑藉冰雪游現象級“出圈”,“花式寵客”圈粉無數,被稱為“被流量喚醒的城市”。入夏以來,哈爾濱延續冬季熱度,堅持把發展特色文化旅游作為踐行綠色低碳理念、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先行産業,深挖特色地域文化,創新打造文旅産品,推動特色文旅由“一地一季”向“全域全季”轉變。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哈爾濱市接待游客7381.7萬人次,旅游收入1206.5億元,分別增長57.1%、157.1%,文旅“出圈”效應為振興發展增強信心、增添活力。

  “反季冰雪”成新名片

  “我家氣溫已達到35攝氏度,哈爾濱最高才30攝氏度,太涼爽了。”8月,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夢幻冰雪館,北京游客李先生觀賞冰雕、滑冰滑梯,體驗“一秒入冬”“夏穿棉襖看冰燈”。這是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世界最大室內冰雪主題樂園,溫度保持在零下8攝氏度到零下12攝氏度,連日來日均接待游客5000人以上。

  哈爾濱素有“冰城”之稱,去年冬天因豐富的冰雪資源和冰雪旅游走紅。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王洪新介紹,為了讓游客隨時都能體驗冰雪,哈爾濱着力打造四季冰雪項目,以室內冰雪館、冰雪藝術館、滑雪場等為代表的冰雪産業新業態逐步形成。“反季冰雪”正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名片,在夏季旅游市場中延續“長紅”。

  “游客最多時一天達3500人次,年齡從5歲到60多歲都有。”哈爾濱熱雪奇蹟室內滑雪場擁有初、中、高不同等級的雪道8條,是我國最大的室內滑雪場。公司負責人關亮説,去年滑雪場共接待游客32萬人次,如今來自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支專業滑雪隊在此夏訓。

  憑藉清爽氣候、獨特資源,哈爾濱再度成為避暑游、研學游的熱門目的地。在大劇院看一場演出,到周邊觀賞濕地風光;在太陽島上,新開闢的生態露營區提供消夏納涼之所;地處城市近郊的閆家崗農場裏,稻田畫成為觀光農業新亮點。

  哈爾濱市委主要負責同志介紹,哈爾濱持續鞏固拓展冰雪火爆“出圈”的綜合效應,注重以文旅産業升級帶動生産力躍升,促進旅游與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集聚優質要素,擴大招商引資,着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實踐地。

  值得注意的是,文旅熱為當地招商引資帶來新機遇。今年以來,哈爾濱先後赴上海、深圳、北京等地開展招商活動,舉辦冰雪經濟和特色文旅招商懇談會,目前已與中交集團、復星集團、深圳同路創意集團等對接洽談,促成項目簽約15項,協議簽約額31.75億元。

  網友對東北本土生産羽絨服提出“小心願”,哈爾濱市主動對接波司登集團。經過幾個月的高效洽談,波司登集團計劃投資10億元,在哈爾濱設立羽絨生産加工基地、羽絨服裝智能製造工廠、保暖防寒科技研發中心及冰雪運動裝備研發中心,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全産業鏈發展。

演職人員在《遇見·哈爾濱》演藝現場表演。記者 張濤 攝

小朋友在哈爾濱國際啤酒節現場和演員合影。記者 謝劍飛 攝

哈爾濱太陽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一景(無人機照片)。記者 王松 攝

  特色文旅打“三張牌”

  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支持下,依託中西合璧歐陸風情、“大國重器”産業基礎、綠色生態良好環境等資源優勢,哈爾濱進一步系統梳理、精心打造城市品牌,加快數字化賦能、文化IP再造、消費場景創新,助力特色文旅提質升級。

  ——打“文化牌”。抗聯英雄趙一曼寫給兒子的信、哈工大參研的“大國重器”……6月以來,《遇見·哈爾濱》江上沉浸式演藝幾乎每日在太陽島風景區開演,在一個小時內呈現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上座率頗高。“第一次這麼透徹地了解它的歷史”“看一場秀,更愛一座城”成為不少觀眾的共鳴。

  哈爾濱馬迭爾文化旅游投資集團董事長孔慶濱介紹,這是哈爾濱打造的一場“重頭戲”,舞&以三艘千噸駁船為載體,情景劇、歌舞、雜技、水上表演等表現形式交織,結合水幕電影、音樂噴泉、無人機表演等科技手段,展示哈爾濱歷史文化名城、英雄之城、音樂之城、冰雪之城的風采,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冬有冰雪大世界、夏有江上大舞&”的核心IP。

  ——打“創意牌”。在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小熊陽&”“麵包樹”等創意景觀與百年老建築群相映成趣,身穿公主服的游客感受旅拍魅力,冰箱貼、明信片等文創産品銷售火爆。這是哈爾濱不斷培育新場景新業態、創造引領文旅消費的縮影。

  在位於哈爾濱新區的哈爾濱創意設計中心,咖啡機、風扇、耳機、食品禮盒等上百件創意設計作品頗具設計感、功能實用,其中不乏成熟産品,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哈爾濱新區黨工委宣傳部部長王佳説,已有40余家設計機構在此入駐,可提供頂層設計、戰略諮詢、設計推廣等一站式服務,並通過舉辦紫丁香創意設計大賽、哈爾濱國際創意設計周,帶動文創産業發展。

  ——打“服務牌”。在哈爾濱不少餐廳,新增的“小份菜”菜單引人注意,菜量約為原來的五分之三,價格同樣下調。“量大、實惠是東北菜的特色,但很多游客想多吃幾道、又怕浪費,我們緊跟形勢推行小份菜制、半份菜制。”哈爾濱市商務局流通業發展處處長李萌説,這種“新食尚”既滿足了游客需求,又推行了綠色低碳、勤儉節約的理念,促進餐飲市場有序發展。

  紅專街早市成為哈爾濱熱門打卡點,高峰時期日人流量超萬人次,同比增長近50倍。“最怕接到投訴,影響的是城市現象,最好的辦法就是趕緊處理、優化服務。”哈爾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經緯市場所所長鄭松説,不斷吸納游客建議,撤市時間調整為上午9時,及時依規清退投訴較多的攤主,並增設游客服務中心,提供存包、諮詢、失物招領等服務。

  “我們一邊創新旅游發展模式,優化豐富産品供給,一邊加強安全管理,完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商業環境,”哈爾濱市中央大街管委會工作人員魯茜説,充分發揮旅游工作聯席機製作用,通過提升“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服務品質,持續排查整治交通、消防、特種設備等領域風險隱患,兼顧發展與安全。

  城市文化乘勢“出海”

  隨着免簽“朋友圈”持續擴容,外國游客來華漸熱,越來越多“洋面孔”活躍在哈爾濱。記者在東北虎林園採訪時,偶遇英國游客阿利斯泰爾一家四口來中國旅游。“在哈爾濱感覺非常好,天氣涼爽,美食很多,我會向更多朋友推介來感受中國吸引力。”

  為滿足國內外游客需求,今年舉辦的中國·哈爾濱國際啤酒節較往年提前開幕。來自俄羅斯、德國、美國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30余個啤酒品牌,以及不少本地啤酒傳遞着不同地域的文化與風情。“今年規模比以往大很多,有文創産品、烤串、甜品等各種攤位,還有很多外國人來,非常city。”哈爾濱市民臨女士説。

  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何晶介紹,在“爾濱熱”帶動下,省內各地紛紛因地制宜,拓展“避暑+”産業鏈條,推動特色文旅“出圈”更“出海”。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黑龍江省接待游客人次、游客總花費分別增長55.8%、170.9%,其中入境游47.1萬人次,同比增加158.7%。

  眼下,齊齊哈爾瞄準“烤肉經濟”,香飄四方;被稱為“小興安嶺”的伊春市努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湯旺河、五營、茅蘭溝等地景區人氣爆棚,“捧出綠色就醉人”;黑河、綏芬河推進邊境游,便利外國游客入境。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説,中國特色文旅火爆“出海”折射出中外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的熱切期望。探索沿邊地區跨境旅游合作,不僅對發展邊疆經濟、鞏固邊疆穩定具有重要作用,對中國旅游業發展也具有啟示意義和示範作用。

  受訪人士介紹,哈爾濱正在制訂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哈爾濱)發展規劃,從頂層設計、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進一步強化服務能力,推動本地、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對外文化貿易和入境旅游高質量發展,打造對俄交流、向北開放新高地,為推動對外貿易保穩增質、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貢獻力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