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中國智造全球“圈粉”展現創新底色
2024-08-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者按

  中國製造轉型中國智造在全球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掌聲。無論是在國際賽場還是在鄉村田間,無論是高端技術還是小微創新,越來越多的創新技術和産品都在刷新着人們對中國製造的傳統印象,科技創新的底色愈加鮮亮,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賽事經濟”成外貿新增長點

  □記者 丁雅雯 高婷 北京報道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83萬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出口14.26萬億元,增長6.7%;進口10.57萬億元,增長5.4%。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68萬億元,同比增長6.5%,月度進出口同比增速連續4個月保持5%以上。

  業內專家指出,我國外貿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受“賽事經濟”提振,相關産品出口火爆,或成為今年外貿出口新增長點。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外貿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前7個月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7月當月進出口同比、環比均增長。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認為,今年前7個月,我國出口貿易展現出穩健的增長態勢,“同比增長6.7%,這一數據不僅體現了中國外貿的韌性與活力,也映射出全球經濟復蘇背景下中國出口市場的深度調整與結構優化。具體而言,出口增長主要呈現市場多元化、商品結構高端化、企業主體活力增強等特點,這得益於我國出口結構優化、民營企業表現強勁及新興市場開拓。”

  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新聞發言人高士旺&&,今年前7個月,機電産品出口累計8.41萬億元,同比增長8.3%,佔貨物出口額的59%,各月韌性增長為全年貨物出口質升量穩奠定了堅實基礎。“儘管外部形勢複雜嚴峻,但我國機電行業供應鏈韌性和完整性、機電企業深耕國際市場等有利因素,有助於穩定和提升機電産品的全球份額和出口穩健增長。”

  “7月,以人民幣計價,我國出口增速達到6.5%,繼續處於較快增長水平,除上年同期出口基數偏低外,主要源於當前外需仍處於較強狀態。截至6月,衡量全球經濟景氣度的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指數已連續6個月處在擴張區間。”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總監馮琳説。

  東海證券分析師劉思佳&&,7月出口增速仍處於較快增長水平。“韓國和越南出口景氣度仍較高,海運價格進一步上行,這些都反映出7月外需韌性較強。”

  馮琳&&,展望8月,同期基數仍屬偏低水平,短期內較強的出口增長動能還有望延續,8月出口額有望繼續保持同比正增長,預計同比增速在4.0%左右。

  記者了解到,受2024歐洲盃和巴黎奧運會的提振影響,運動及周邊産品、賽事相關紀念品銷售火爆,“賽事經濟”或將成為今年外貿出口新增長點。

  阿里巴巴國際站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16日,今年阿里國際站上“奧運經濟”相關商品出口額已超過70億元。巴黎奧運會帶火了多條出海産業帶,義烏、廣州、佛山、深圳、東莞、蘇州、德州、揚州、青島等地的運動及周邊産品産業帶出口增長明顯。

  “義烏的球類用品、運動服飾、露營用品産業帶,廣州的運動服飾、健身塑形、人造草坪及運動地板、游樂園設施産業帶,德州的力量訓練用品、健身器材等産業帶出口量增長明顯。”阿里國際站有關負責人説,“在巴黎奧運會的帶動下,從今年3月起,通過&&向法國出口的體育用品數量明顯增長,網球服、定制運動服、訓練頭盔、戶外運動服、運動相機、高爾夫球包等熱門商品的出口量翻了4倍多。”

  廣州希利服飾有限公司是一家運動服飾生産企業,該企業總經理林志烈告訴記者,受巴黎奧運會帶動,企業線上店舖訪問量提升了30%至50%,每個月洽談合作的海外採購商最高達7000人。

  東莞市國洋運動器材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是生産、銷售輕裝備潛水用品,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巴黎奧運會對潛水這種小眾運動品類的帶動也非常明顯。截至目前,公司今年訂單量同比增長20%。“7、8月一般是出口淡季,但今年淡季不淡,工廠的産線就沒有停過。”

  “賽事經濟”相關紀念品的出口也頗為火爆。福建泉州振躍工藝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余重陽説:“‘賽事經濟’對工藝禮品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今年‘賽事訂單’大概佔企業訂單總額的30%至40%。不到半年時間,企業在歐洲市場的營業額已超過去年全年。”

  在“世界超市”義烏感受外貿信心

  □記者 陳芳 曹佩弦 唐弢 杭州報道

  巴黎奧運會開幕當天,浙江義烏民颯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生産的3萬個足球抵達了1萬多公里外的非洲大陸。與此同時,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三區的店面裏,民颯公司總經理陳紹美正接待第一次來義烏進貨的外國客商。

  “今年歐洲盃、奧運會等大型賽事密集,球迷熱情高漲,我們的産品線上線下銷售火爆。工廠訂單排到了8月底,根本忙不過來。”陳紹美的公司外向度達90%,生産的足球、籃球、排球等體育用品銷往全球上百個國家。

  有着“世界超市”之稱的義烏國際商貿城,坐擁7.5萬家商鋪,陳紹美的商鋪就是其中之一。據估算,如果在每個商戶前停留3分鐘,按一天8小時的營業時間計算,一個人逛完整個市場需要1年多的時間。從這裡,超過210萬種商品走向世界。

  數據顯示,義烏今年1月至6月實現進出口3247.7億元,同比增長20.8%。其中出口2880.3億元,同比增長21.4%。進出口和出口增速均實現較快增長,彰顯外貿活力。

  義烏的訂單火爆除了得益於快速更新的自主設計理念,還有新技術&&的加持。

  義烏廚具品牌“創藝廚具”創始人劉萍娟告訴記者,近年來,義烏創新打造數字貿易綜合服務&&“義烏小商品城Chinagoods”,幫助商家搭建海外站群、對接海外貿易,訂單量呈現增長態勢,線上的國際夥伴也越來越多。

  2023年10月,全球首個商品貿易領域大語言模型和新升級的Chinagoods AI智創服務&&在義烏博覽會亮相。在AI技術的加持下,錄製好的中文視頻可轉化成36種語言的版本。

  “這不僅幫助我們解決語言翻譯問題,還能消除線上上傳商品、在線客服等一系列貿易痛點,也讓更多的國際採購商通過AI視頻認識我們。”劉萍娟説,現在每天醒來都能看到半夜添加她微信的客戶。

  在新經濟形勢下,義烏老闆們正從“坐賈”轉變為“行商”,開啟品牌出海,搶訂單、拓市場之旅。

  2023年11月,義烏市文化用品行業協會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辦2023印尼東盟文具禮品博覽會,來自義烏的文化用品相關企業組團300多人參展。這也是義烏首個行業境外自辦展會。

  義烏文化用品行業協會會長黃昌潮&&,義烏文化用品企業正在通過行業協會“抱團”拓展海外市場。“印尼是我們全面打開東南亞市場的重要抓手,東南亞國家人口多,與中國文化契合度高,更利於我們的文化創意産品打響品牌。”

  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大廳中央,“改革再出發”的巨幅標語高懸其間。改革亦是義烏各類市場經營主體澎湃發展的原動力。

  早在2006年11月,浙江下發《關於開展擴大義烏市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改革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對義烏實行史無前例的擴權,總共下放131項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改革至今,類似外貿經營者備案、外國人來華簽證《邀請核實單》等事項,義烏當地即可簽發。

  義烏市商務局黨委委員、出口貿易科科長黃俊僑&&,如今義烏的改革仍在持續進行,比如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迭代升級二手車出口業務;積極拓展中間品貿易出口,打造千億級中間品産業和市場;做大小商品集拼中心版圖,推進國內集拼、國外分撥的“雙倉一線”物流模式;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培育獨特貿易生態優勢。

  “沒有人比我們這些扎根在義烏的市場經營主體更能切身感受到營商環境的每一點改善。儘管各個行業的發展總會面臨瓶頸和困難,但是我們仍會以更強的信心和動力擁抱世界市場。”黃昌潮説。

外商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選購。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在浙江台州仙居縣白塔鎮上葉村仙居岩畫藝術中心的展櫃上擺放着用當地石材製作的印章文創品。 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中國家電闊步走向海外

  □記者 鄒多為 唐詩凝 北京報道

  這個夏天,巴黎奧運會上艾比森戶外LED大屏比傳統屏幕降低約20%能耗,歐洲盃賽場海信VAR顯示屏助力裁判精準判罰……從冰箱、空調等白色家電,到個護智能“小神器”,在全球“圈粉”。

  海關總署8月7日發布最新數據,家電品類的出口表現讓人眼前一亮:今年前7個月,包括電扇、洗衣機、吸塵器、微波爐、液晶電視在內的家電累計出口4091.9億元,同比增長18.1%,高出全國出口整體增速11.4個百分點。

  事實上,從2023年3月到2024年7月,我國家電出口已連續17個月同比正增長。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我國廣大外貿經營主體積極適應市場需求,不斷深化産品的創新迭代、優化升級,加上海外需求改善、政策紅利釋放、通關效率提升,推動了以家電、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産品等出口呈現連續增長態勢。

  中國家電海外“圈粉”有什麼密碼?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中國家電的科技創新底色愈加鮮亮。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不再模式化地做産品代工,而是想方設法加大研發和創新力度,不斷突破技術壁壘,通過打造更多有技術競爭力的産品,在行業內迅速“冒頭”。

  從單一産品到多元業務,中國家電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加碼新能源賽道、家電主業拓展至關聯産業、從相對飽和的C端市場延伸至利潤更高的B端市場……中國家電企業不斷擴充産品類型,企業從單一的産品製造商身份,加速轉變為用戶生活方式的服務商和方案提供商。

  從産品“出海”向品牌“出海”,中國家電亮點紛呈。

  得益於供應鏈體系完善、産業集群效應明顯等諸多優勢,中國家電企業的“出海”藍圖逐漸向産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

  海爾堅持自主創牌,在海外多地開展本土化研發、製造、營銷布局;雲鯨智能致力於構建品牌矩陣,清潔電器等産品多次位列海外購物&&熱銷榜第一……

  “‘走出去’的同時更要‘走上去’。”中國家用電器服務維修協會副會長趙捷説,要繼續提“質”向“新”,在世界舞&上更好展示中國製造的創造力,“唱響”中國品牌。

  中國菌草成造福世界“幸福草”

  □記者 吉莉 盧旺達基加利報道

  菌草技術應用非洲區域研討會及培訓班日前在盧旺達南方省胡耶市開幕。研討會以“菌草技術的應用:菌菇生産、牲畜飼料和環境保護”為主題,深入探討菌草技術在非洲的應用現狀和未來前景。2001年,來自中國的菌草技術首次作為官方援助項目走出國門,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落地。20多年來,菌草技術已經在100多個國家落地生根,在脫貧、就業、治沙、畜牧、發電等領域釋放巨大潛力,成為造福世界的“幸福草”。

  菌草技術“以草代木”,從根本上解決了食用菌栽培需大量砍樹的“菌林矛盾”。菌草株型大、産量高、適應力強,除作為蘑菇培養基外,還可大面積種植以防水土流失,或做飼料、有機肥料等。菌草技術發明人林佔熺教授説,運用中國菌草技術發展菌草特色産業,具有千家萬戶能參與、能發展,以及投入省、見效快、經濟效益高、生態效益好、適應性廣等優點。這些特性使得菌草技術在資源匱乏、環境脆弱的地區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可觀的經濟價值。在非洲大陸,許多國家面臨着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土地貧瘠和環境惡化進一步加劇挑戰。引入菌草技術為當地農民帶來新的希望,通過種植菌草,農民不僅可以獲得優質的牲畜飼料,還可以利用菌草栽培食用菌,創造收入來源。

  在盧旺達,自菌草技術引入以來,當地菌草産業發展迅速,不僅為市場提供了豐富的食用菌産品,還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2013年,盧旺達青年萊昂尼達斯·穆希米伊馬納前往中國學習菌草技術。學成歸來後,他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創辦了一家食用菌培育工坊,目前有10名全職僱員,旺季還要招聘幾十名臨時工。工坊每月最多可生産約3萬個菌袋,每週能收穫600公斤鮮菇,産品不僅供應本國市場,還出口到烏干達和剛果(金)等國家。中國援盧旺達農業技術示範中心迄今已扶持50多家生産食用菌菌袋的盧旺達企業和合作社,從事食用菌培育的當地農戶超過4000戶,整個産業鏈帶動3萬多人就業。盧旺達農業官員&&,菌草技術已幫助很多盧旺達人擺脫貧困,緩解了許多家庭面臨的營養不良問題。

  一株“幸福草”,萬家“幸福路”。類似的成功案例在斐濟、巴布亞新幾內亞、中非共和國等國也屢見不鮮。這些國家採用菌草技術後,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産能力,還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中國傾力“傳幫帶”,通過開辦培訓課程、舉辦研討會和論壇、進行生産示範,助力更多國家借助菌草技術消除貧困、維護糧食安全,幫助越來越多民眾過上更好的生活。巴布亞新幾內亞前內閣部長給女兒起名“菌草”。萊索託人民創作歌頌菌草的民歌。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國家戰略和能力建設處處長阿姆松·西班達&&,菌草技術有助於實現消除貧困等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已成為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的優先項目。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馬拉佩近日説,中國菌草旱稻項目在巴新農業和減貧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巴新政府將繼續積極支持菌草旱稻項目發展。

  “中國草”的故事,為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注入強大信心,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誠意滿滿的“中國策”。從“中國草”到“中國路”,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從分享扶貧經驗到推動南南合作,致力於實現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和中國行動將繼續播撒希望和友誼,傳遞信心和力量,書寫出更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動人故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