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國資收購存量房,怎麼收?怎麼用?
2024-08-08 記者 翟濯 鄧華寧 周凱 鄭州 南京 重慶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期,多地國資入市收購二手房和已建成存量商品房。國企按什麼標準收房?收來的房子怎麼用?

  記者近日走訪河南、江蘇、重慶等地發現,這些房源大都位於主城區或軌道交通線附近,目前一部分已對外出租給新市民和年輕人,租金低於市場價;另有一些房源則直接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體系,成為政府籌集保障性住房的方式之一。

  今年4月份以來,多地推出商品住房“以舊換新”政策,其中模式之一是由國企收購居民舊房,以便他們購買新房。

  鄭州是該模式下首個從試點到全面鋪開的省會城市。鄭州城市發展集團是目前鄭州國企收房的唯一主體。

  記者從城發集團獲悉,自4月20日啟動試點以來,該集團已接到群眾累計報名登記10000多套,經篩選符合條件的房源8000多套,3000套完成現場勘驗、價格評估,簽訂意向協議,目前已收購近1000套住房。

  記者了解到,鄭州“以舊換新”二手房收購有7項標準,包括:普通商品住房,竣工備案不超過20年;房屋坐落在市內八區;建築面積不超過120平方米(含);房屋不存在租賃關係;房屋所在小區有正常物業管理服務等。

  和鄭州模式類似的還有江蘇南京、太倉等地。南京安居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南京率先入市的12家涉房國企之一。記者從南京安居集團獲悉,該集團首批“以舊換新”試點即推出了14個樓盤項目。截至目前,案場累計到訪約3000組,繳納新房意向認籌金680多組;已出具600多套存量住房評估報告,其中208組確認成交。

  太倉市城市發展集團副總經理朱建峰介紹,截至6月底,太倉市商品房“以舊換新”已累計成交新房288套,新房銷售額約9.9億元;置換存量房343套。7月新增43個報名參加“以舊換新”的客戶,新房銷售額1.26億元,置換存量房48套。

  “以舊換新”模式之外,部分城市積極利用中國人民銀行&&的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盤活存量房資源。

工作人員與換房群眾在鄭州鄭東新區CBD房産交易大廳辦理二手房交易過戶。 張曉冬 攝

  重慶市是該計劃首批八個試點城市之一。自今年2月起,已由重慶嘉寓房屋租賃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建渝住房租賃基金收購了7個項目、合計4207套房源。

  6月23日,重慶嘉寓房屋租賃有限責任公司利用批量收購的商品房,推出首個租賃住房項目——佳寓光環店開門營業,95套租賃房源對外招租。嘉寓房屋租賃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首批房源面積在35平方米上下,每月租金1500元左右,可拎包入住,租金比周邊同類租賃房屋便宜10%左右。

  佳寓光環店由專業的運營團隊向租戶提供日常租住服務,並根據租戶年輕化的特點,專門配備智能送餐機器人等服務。同時,針對應屆畢業生推出免押金、專屬折扣、搬家補貼等優惠。從6月23日開業以來,出租率已超過95%。

  南京安居集團目前收購的住房則以委託運營租賃為主。“這些房源雖然房齡較長,但很多位於主城區,交通便利配套齊備,在出租市場上很受歡迎。”安居集團副總經理王胡浩説。

  不同於重慶、南京,鄭州、太倉等地則將國企收來的住房直接納入保障房體系。

  作為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展現了較強的人口虹吸效應,近3年人口增量分別為12.5萬、8.6萬、18萬。鄭州市住宅與房地産業協會會長葉琦介紹,隨着新市民群體的增加,鄭州市保障性租賃住房目前仍有缺口,超過13萬人在線等候配租。

  “通過‘以舊換新’活動收購的這批房源,主要面向鄭州低收入家庭和政府救助人群,並不直接投入市場。”葉琦説,不過,鄭州房地産市場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6月份市區商品住房銷售備案面積(不含安置房)同比增長41.58%,環比增長13.93%;二手房交易面積環比增長5.04%。

  太倉市也將收購來的普通房源納入保障房體系,房源清單定期提供給各區鎮及有關部門,由後者對接聯絡在太倉無房的外賣小哥、滴滴司機、企業員工等。同時,定期將房源上架“太倉房産超市”,市民可通過線上“太倉房産超市”小程序以及線下“房産超市”租賃區挑選承租房源。

  “相對於新建保障房,國資入市收購存量房,可以快速滿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人才的住房需求,具有較強的普惠性;也有利於推動房企去庫存,改善企業現金流狀況,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南京房地産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輝説。

  今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會議,要求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思路,推動縣級以上城市有力有序有效開展收購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央行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