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球可持續發展的“中國藥方”
2018-07-19 作者: 記者 鐘源/北京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到2030年,擁堵的“大城市病”該怎麼解決?資源型城市怎樣實現成功轉型?“綠水青山”又如何變成“金山銀山”……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一個重要標桿,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經過30多年的發展,正在向全球展示著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

  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以“捍衛黃金水道,鞏固生態屏障”為主題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在著力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同時,充分利用水陸空立體交通區位,帶動産業轉型升級高品質發展,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圖為瀘州市江陽區主城區鳥瞰圖。資料照片

  全球可持續發展的“中國藥方”

  依靠科技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事業已成為全球共識。2016年,在聯合國召開的一場高級別論壇上,很多國家代表都認為,科技創新應貫穿于執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整個過程,科技創新對支撐和引領可持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科技如何引領和推動社會發展?這是值得人類關心的大命題,也是目前世界發展的一個短板。

  以我國為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科技和經濟的結合取得顯著成就,但科技對社會發展的支撐還遠遠不夠。破解制約可持續發展的典型瓶頸問題,形成係統解決方案,激發社會發展領域的新動能,實現更高層次的經濟發展,自然而然地成為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重要任務。

  “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于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經濟得以快速增長,但諸如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日益增多,針對這種社會發展嚴重滯後于經濟發展的問題,科技部在大連開了有關科技促進社會發展的研討會。在會上著重討論了經濟、社會綜合協調發展的概念,並建議選取若幹地方進行試點。”科技部社會發展司原司長、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名譽理事長甘師俊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實際上在一些發展比較快的地方,已注意到正確處理經濟的發展與人的發展的關係。作為這次會議的成果,江蘇省的常州市和無錫華莊鎮被選作‘城鎮社會發展示范試點’。”

  對于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形成過程,甘師俊記憶猶新。“1989年12月,國家科委、國家計委等十多個部委共同召開了試點工作會議。1990年,在宋健同志(時任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的提議下,科技部組建了社會發展科技司。1992年‘社會發展科技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珠海召開,23個部委與社團組成了協調領導小組。1994年中國發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1997年全國人大將可持續發展確定為中國的長遠發展戰略。同年,‘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正式更名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經歷了30多年的探索,如今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是一種自覺、自願、自主的行為,這已成為中央和各級政府的共識。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新發展理念的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內涵不斷豐富和完善。

  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認為,示范區建設是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中國藥方”。這將在新常態下激發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領域創新活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為全球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問題提供係統的解決方案。

  打造升級版與考核評估並行

  30多年來,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已建立189家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300多家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形成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共同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格局。回顧過往,實驗區的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創新性的地域可持續發展模式,如美麗鄉村建設的浙江安吉模式、生態迴圈農業的廣西恭城模式、大病再保險的江蘇太倉模式等。這些成功的可持續發展經驗和模式已經推廣到實驗區周邊地區乃至全國,實驗區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一個標桿。

  值得一提的是,國務院在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基礎上又提出創建升級版的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2016年12月3日,國務院推出《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建設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要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主線,以推動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為目標,以破解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瓶頸問題為著力點,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完善體制機制,提供係統解決方案,促進經濟建設與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要按照創新理念、問題導向、多元參與、開放共用的原則開展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使科技創新對社會事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不斷增強,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程度明顯提升,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現實樣板,對國內其他地區可持續發展發揮示范帶動效應,對外為其他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中國經驗。

  今年3月份,經過實地考察、專家評審、聯席會議審議等環節,山西太原、廣西桂林、廣東深圳從15個申請省(區)中脫穎而出,分別以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景觀資源可持續利用、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優勢,獲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目前來看,實驗區的工作在我國未來發展中依然十分重要,從實驗區發展策略選擇上,應該少而精,不一味擴大數量,要建立退出機制,削弱互相攀比的不利影響。”甘師俊直言道,實驗區工作已開展30多年,目前仍然存在著主管部門、執行主體等管理機制上的挑戰。“我們仍需認真研究科技如何促進民生改善、社會進步,如何實現面向實驗區的輸血、造血、反哺和支援公共産品服務,以及如何從源頭上保障實驗區的穩固地位和穩定發展。”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發展的考核評估工作一直都在有序進行。今年1月26日,科技部社發司發布關于開展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情況總結評估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實驗區按照總結評估報告編寫提綱,依據本地區可持續發展規劃和實驗區有關建設要求,對本實驗區創建以來或驗收以後的發展建設情況進行係統總結,形成自評估報告,上報省級主管部門。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實驗區發展情況開展第三方總結評估,除了全面掌握各實驗區發展狀況,提煉總結一批典型經驗,探索基于評估結果的實驗區動態管理機制外,研究建立基于監測與評價結果的實驗區激勵與淘汰機制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實驗區自身也要可持續發展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是一項係統工程,離不開各項要素的支援。一般來説,土地、岸線、海洋、環境等是一地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必須確立集約利用意識,切實加以保護。按照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綜合運用價格、稅收、獎勵等經濟手段調節社會對土地資源的需求與供應。對灘涂圍墾産生的新增土地,要嚴格管控、統籌兼顧,為未來發展留下空間。

  在業內專家看來,完善提高生態功能規划水平,就是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規范運作提供保障。要秉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生態功能區劃的相關原則,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制定藍圖。配套出臺生態補償政策意見,認真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係。根據生態功能區劃,確立一些“不開發區”,對區內生態實行最嚴格的保護。

  另外,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還要從廣義上理解,做好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要聚焦社會治理,把PPP模式引入到實驗區工作中來,建立和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互信。”甘師俊建議。在他看來,必須加強可持續發展專項資金的持續投入,研究資金來源、資金投入、資金效力等係統運作機制。“以垃圾處理為例,我曾經去四川省廣漢市進行過調研,它們當地有一個企業和地方政府以PPP模式就當地的垃圾處理項目進行合作,企業承擔垃圾處理,然後地方政府在稅收和財政方面給予適當的補貼。這就是一個良性的互動。”

  在甘師俊看來,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未來要走高品質發展路線。而建設得是否有成效,關鍵是要理順中央管理主體、地方建設主體的分工和責任,實現部門間的協調,特別是在科技部決策層面,明確實驗區工作的法定地位和內部責任分工。另外,建立協調和績效機制,並主動與財政和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協調溝通,實現聚力推進。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不當競爭拖累中國遊戲産業

不當競爭拖累中國遊戲産業

專家建議,通過探索遊戲産品分級、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和遊戲出海能力建設等措施,促進遊戲産業做優做強。

·部分國産品牌窘境:質高價優卻“抬不起頭”

山西新型國企密集發力

山西新型國企密集發力

文旅、大地、雲時代等一批專業化大集團公司相繼成立,優化了山西省屬企業産業結構布局,也讓山西國企“一煤獨大”格局有所改變。

·中國太保:以風險管理功能破解民生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