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近日從多家信託公司處獲悉,繼上月建信信託與綠地控股集團、上海建工共同投資中國城市軌道交通PPP産業基金之後,中信信託唐山PPP項目即將落地。與此同時,中融信託、長安信託等也有意向加快試水步伐。對此,業內專家認為,由於回報低、周期長等仍未解決,PPP項目在信託公司內全面推廣還需時日。 “監管層近來明確要求信託公司大膽嘗試、勇於創新,盡快與地方政府合作,把PPP項目做出自己的‘拳頭’産品。”對此,北京某知名信託公司管理層29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他認為,目前,新一輪PPP熱潮已經開啟,PPP法治環境正大幅改善,面對萬億市場,信託公司應當抓住機遇積極嘗試。 事實上,信託一直是地方最為重要的融資渠道之一,其傳統業務模式通常是信託公司與地方融資平台合作,以信託貸款或假股真債的形式為基建項目提供資金,地方政府出具擔保承諾函。這一業務模式的核心是政府信用要為合作背書。不過,隨着國務院43號文的下發,基於地方債務風險的考慮,目前監管層明確要求融資平台公司不得新增具有政府兜底的債務。這意味着信託公司與政府的合作模式,不得不轉型到具有更大前景的PPP模式上來。 中融信託創新研發人士&&,信託公司參與地方平台的PPP項目,在資金成本和回本週期上不佔優勢,目前僅僅處在試水階段。但這是未來信託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只要在尋找項目上注意風險,在産品設計上科學合理,未來大有可為。為此,他建議,鋻於PPP項目期限長而收益較低,如果信託公司自身在轉型時沒有特別的實力來“試錯”,不妨撮合保險、銀行等長期低成本資金來合作開展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