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經歷了大幅度下跌,上周市場累計下跌超過13%,創下近年來之最,直到本週,市場才有所企穩。我們認為,雖然前期利空導致的市場激烈調整已結束,但短期市場快速反彈恢復到前期高點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我們認為,促發本週市場逐漸企穩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前期促發市場激烈調整的主要因素來自於管理層嚴格查處配資導致的資金出逃,如6月初,證監會重申,證券公司不得利用網站藉口,為任何機構和個人開展場外配資活動,為非法證券活動提供便利,證券業協會也於13日發布了《證券公司外部接入信息系統評估認證規範》,以此來進一步加強證券公司信息系統外部接入的風險管理,有效防範風險。而除了證監會外,北京市銀監局近期也已啟動對傘形信託和結構化信託場外配資情況的摸底工作,不排除未來銀監系統將&&相關規範傘形信託的措施。這都促發近期諸多券商在管理層要求下,紛紛關閉與配資端口的HOMS系統,一些配資的公司為了規避風險也紛紛減倉,集體踩踏的結果也就釀成了市場大跌。但這種衝擊本週開始減弱,如近期上證指數改變了運行規律,原本下午1點後配資公司的強平都會造成市場大跌,但是周二下午市場來自於強平的衝擊卻明顯減弱。
第二,上周市場新股申購資金規模高達4.78萬億元,這一數據已然超過上一批新股的全部凍結資金4.7萬億元,而打新資金將在本週陸續回流二級市場,其中周三是資金回流高峰,峰值預期1.9萬億元,這無疑有利於市場反彈。
第三,近期,國務院會議刪除了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這對於市場影響也比較深遠,如貸存比的取消既緩解了利率市場化進程中銀行面臨的負債成本上升壓力,也在從制度上消除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真正病根,這既是呼應化解融資難融資貴政策大方向的有效步驟,也是為銀行松綁的重要一步,這無疑有利於銀行股估值的提升,從而有利於穩定市場。
第四,國企改革概念股的活躍。如據媒體報道,預計央企“四項改革”試點的具體實施方案將於近期公布,而近期多家國企上市公司都公布了重組方案:國投電力宣布正在籌劃重大事項,從24日起停牌;6月16日晚,新興際華集團旗下的際華集團宣布正在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重大事項,從17日起停牌,而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新興鑄管也已停牌;國務院已批准交通銀行深化改革議案,這都預示隨着政策公布臨近,央企整合和深化改革正加快升溫,從而有利於市場活躍及熱點的延續。
儘管市場在以上利多因素刺激下有利於反彈,但是考慮到以下因素,市場快速反彈突破前期5178高點的可能性較小。
第一,技術上面臨較大壓力。如上周連續大跌已經令滬綜指短期形態走弱,今年以來屢現支撐的30日均線以及上周五跳空低開的4780-4744點缺口都將形成短期較大阻力,5日和10日均線也成為滬綜指上行需要攻克的關口。
第二,貨幣政策持續寬鬆的空間不足。如5月10日降息之後遲遲未見新的寬鬆政策兌現,市場普遍預期的降息降準落空,其原因包括以下方面:近期房價出現明顯上漲,尤其是一線城市漲幅更大,這無疑讓管理部門感到為難,擔心持續的寬鬆貨幣政策會刺激樓市繼續上漲;近期,通過實施定向調控和各方努力,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變化增多,央行繼續加大政策寬鬆力度的可能性也變小;隨着美國經濟增速的回升,美聯儲三季度加息的可能性也大增,為了保持跨境資金流動的穩定,這也制約了央行降息的空間。
第三,經過前期暴跌後,儘管市場反彈,但是中小創股的表現已經明顯不如前期,制約它們上漲的因素包括:創業板的高估值已經引發多方面資本蜂擁套利,如不少海外上市的相關個股都紛紛私有化,擬在高估值的A股市場上市;創業板的炒作也遭到管理層的嚴格監控,管理部門要求基金謹慎投資創業板等,這無疑不利於市場活躍。
當然,制約市場反彈的更重要因素還在於經過前期管理層的嚴控後,高杠桿資金進入市場的熱情也在減弱,這也會影響市場做多情緒。
因此,我們認為,市場短期難以重回前期的強勢,投資人對於反彈不能報以過高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