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關注]食品謠言止於信息對稱
2015-06-19    作者:記者 張小潔/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謠言肆虐讓“躺槍”食品企業忍無可忍。據媒體報道,目前,至少有康師傅、肯德基、農夫山泉等五家食品企業向法院起訴涉嫌製造和傳播食品謠言的微信公眾號及其運營公司。這五家食品企業的索賠金額超過6100萬元。
  網民認為,網絡謠言層出不窮,給許多食品製造加工企業造成巨大損失,更造成社會恐慌。有網民建議,治理食品網絡謠言首先要擊碎謠言,嚴厲打擊在社交媒體等平台上惡意制謠傳謠者。更重要的是,需填補信息真空,讓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得到充分溝通。

  謠言惑眾傷企

  食品謠言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體大行其道,讓網民感到憂心忡忡,他們中的一些人&&,這些謠言“很難辨明”,只能選擇“寧可信其有”。
  網絡謠言的肆意氾濫,已經造成企業重大損失。據報道,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娃哈哈也是網絡謠言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從2011年開始到今年5月,累計造成近50億元銷售額的損失。”
  網民“周均虎”認為,在網絡信息技術和新媒體大步發展的今天,與之相伴的網絡謠言也在不斷滋生,特別是自媒體時代,謠言經過朋友圈的轉發,傳播速度呈現幾何級式的增長,食品行業成為了謠言的重災區。

  治理陷入困局

  有網民指出,打擊網絡謠言並非無法可依,但在各種實際操作問題困擾之下,企業維權十分艱難。在很多網民看來,這是食品謠言治理陷入困局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網民“施維”&&,各種類型的食品謠言已經流傳多時,企業雖然也進行過危機公關和澄清,但是由於取證難、訴訟成本高等問題,採取法律行動的並不多見。此番大概也是忍無可忍之下,終於出手。而且,他們的索賠額度與損失相比,完全不成比例。
  網民“彭世超”説,“謠言治理一時陷入困局,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謠言傳播成本低,廣大網民不分事實,隨手轉載,以訛傳訛;二是謠言製造者主體難以認定,導致受害企業追責舉證、維權困難;三是平台自身監管和政府法律監管不嚴,監管責任難以履行。”

  填補信息真空

  “面對謠言治理陷入的乏力困局,首要工作就是治理擊碎謠言,還公眾一個真相。”網民“彭世超”指出,食品問題還不應止於治理謠言階段。食品謠言的産生有的源於惡意競爭和攻擊,有的則是源於真正的食品安全問題而被無限放大。對於前者,相關監管部門應予以嚴厲打擊,維護企業權益,嚴肅追責造謠主體;對於後者,相關管理部門則要及時發布權威信息,第一時間破除謠言,那種藏着掖着,捂着蓋着,能拖則拖的思想只會讓謠言“發酵”得越來越“醉人”,從而“醉倒”一大片網民,擴大事態。
  還有網民認為,信息不對稱,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謠言的産生和傳播。填補信息真空,讓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得到充分溝通,是治理和消除食品謠言最有效的途徑。
  網民“扈宏毅”稱,必須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生産銷售環境,建立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良性互動,重獲百姓對食品安全狀況的信任感,謠言才會不攻自破。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新食品安全法助推食品工業轉型
[網民關注]食品添加劑亂象暴露監管標準缺失
李克強:以“零容忍”的舉措懲治食品安全違法犯罪
靠什麼建立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食品企業很少主動召回問題食品
 
頻道精選:
【思想】感慨拖平均工資後腿正常嗎? 2013-06-14
【讀書】每個人都是被束縛的精靈 2015-03-25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美國大選透視未來政策牌局 2015-06-19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