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風險上升 政策寬鬆亟待加碼
2015-06-10    作者:記者 王曄君    來源:北京商報
分享到:
【字號

  5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比預想中來得更加糟糕:CPI創4個月新低,PPI連續39個月負增長,雙雙低於預期。多重因素作用下,剛剛有所緩解的通縮風險,又有捲土重來之勢。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數據顯示,5月CPI漲幅回落至1.2%,低於預期的上升1.3%和前值的上升1.5%;與此同時,5月PPI下降4.6%,也不及預期的下降4.5%。

  所謂通縮,即隨着流通貨幣減少,居民購買力下降,商品和服務價格持續下降,投資與再生産隨之減少,從而導致失業率上升,經濟增長乏力甚至衰退。今年1月CPI增長0.8%,五年來首度跌破1%,引發市場對經濟陷入通縮的普遍擔憂。但隨着2、3月CPI漲幅回升至1.4%,市場對通縮風險開始降溫,4月CPI更是漲至1.5%,創4個月新高,但此次5月CPI、PPI雙雙低於預期,表明通縮風險並沒有遠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今年經濟運行的最大風險就是通縮,5月CPI、PPI雙雙回落表現通縮的風險還在上升。目前工業品已經通縮得比較嚴重,PPI連續負增長,CPI也逼近1%。雖然經濟還沒有正式進入通縮,但通縮預期還在不斷形成,應該引起政府警惕。

  首都經貿大學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指出,目前我國通縮壓力來自於多方面,既有國際市場不景氣、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導致的“輸入性”通縮,也有我國經濟轉型,結構調整加快,産能過剩問題仍然嚴重,市場總體供大於求的原因。

  在面臨通縮風險下,宏觀政策如何調控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3月就曾&&,中國現在的物價總水平比較低,但並不是中國向世界輸出了通縮,實際上中國是“被通縮”。對這種“被通縮”的問題,中國有應對,也有進一步的準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姚余棟:通縮風險上升已是全球現象
經濟仍有通縮風險 貨幣寬鬆空間加大
歐元區通縮風險繼續緩和
通縮風險加劇 降息呼聲漸起
CPI同比增速62個月來首次低於1% 專家建議防範通縮風險
 
頻道精選:
【思想】國企改革不能“為改而改” 2013-06-14
【讀書】每個人都是被束縛的精靈 2015-03-25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中國先進製造緊盯三大風口:3D打印 大數據 機器人 2015-06-09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