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經驗”:以創新突破轉型瓶頸
2015-06-10    作者:本報記者 陳弘毅/采寫 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福建泉州石湖港區
  在經濟下行壓力日漸增大的情況下,中國民營經濟發展重點區域——福建省晉江市依靠改革創新突破轉型升級“瓶頸”,探索出一條縣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新路子。全市GDP連續20多年位居福建省各縣(區、市)首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居全國第5位,實際排名上升2位。有關人士認為,新時期的“晉江經驗”對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有借鑒意義。

  突破轉型升級瓶頸成關鍵

  “經濟進入發展的‘彎車道’,不能再像過去依靠外延擴張來謀求發展,必須依靠轉型升級,在內涵提升上下工夫。”晉江市經貿局副局長林永紅説。
  “晉江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轉型。許多企業已意識到‘不轉型,就等死’,但不知道怎麼轉。”晉江商界領袖、恒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許連捷説,晉江一兩億元的企業很多,都面臨轉型升級的瓶頸。
  市委書記陳榮法分析説,晉江當前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和結構調整陣痛期,擁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和“單打冠軍”,但整體産業創新意識不強,重模仿、輕設計,重銷售、輕研發普遍存在,産業整體競爭力還不夠強。人才密度偏低、高層次人才偏少也是晉江經濟的一大軟肋。
  “只有依靠改革創新,才能突破轉型升級的瓶頸。”陳榮法説,近年來,晉江市在新型城鎮化、金融改革、民營經濟綜改、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全面推進,走在全省甚至全國前列。
  晉江市民營企業發達,企業家“居安思危”苦心鑽研怎麼打造富有市場競爭力的産品。“晉江紡織、鞋服等行業同質化嚴重,産能過剩,就要走差異化道路。”特步(中國)有限公司總裁丁水波説,特步將産品定位為時尚運動産品,取得了成功。

  改革創新成轉型升級引擎

  晉江市將改革創新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引擎,由傳統的“製造基地”向“智造名城”升級,重視文化創意、工業設計、金融創新、現代物流等生産性服務業對製造業的提升作用。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晉江洪山國際工業設計園投用不到一年就匯聚了30多家一流工業設計企業,為1000多家製造企業破解了設計難題。晉江市政府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成立了“晉江-哈工大機器人研發中心”,以“機器換工”。經過一年,已有陶瓷、經編、食品等行業的50多家企業嘗到了企業自動化的甜頭。
  晉江市市長劉文儒説,政府首先是服務,然後才是管理,主要扮演好三種角色:服務員,服務好企業的發展;推車手,企業遇到困難,幫助企業爬坡過坎,排憂解難;引路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發揮政策杠桿作用,強化戰略引領。
  政府給力,企業家也很有信心。面對電子商務對傳統産業的衝擊,許連捷將其視為産業轉型升級的機遇。“互聯網時代,傳統産業應借助信息技術的進步變革。”他説,恒安集團已經開始第三次變革,通過經營鏈、供應鏈的轉型,迎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中小企業也在尋找突破。著龍國際集團聯合70多家鞋服産業鏈製造商、渠道商,創新組建了企業營銷聯盟,從去年12月試運營以來,已有一批聯盟成員從聯盟渠道獲得超過1億元的産品訂單。“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做成龍頭企業,絕大多數還是中小企業,抱團發展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集團首席執行官蔡著龍説。

  新時期“晉江經驗”可資借鑒

  陳榮法認為,改革創新是“晉江經驗”的根源。作為我國縣域經濟發展重要模式的“晉江經驗”,由改革創新催生、發展,也必將在新一輪的改革創新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陳榮法説,晉江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三閒起步”“三來一補過渡”,到後來的“集群上路”“品牌上市邁大步”,再到這幾年創新驅動的逐漸深入,雖然每個階段的形勢在變,發展方式也在變,但核心內涵卻是一脈相承,都是晉江人改革創新的結果。
  劉文儒説,晉江地少人多山貧瘠,經濟發展依靠的就是愛拼敢贏的精神,原來靠吃苦拼,現在要“智拼”。“晉江沒有資源,最大的資源就是這些企業家。”許連捷説。
  良好的政企互動是“晉江經驗”的另一面金字招牌。晉工集團總經理柯金鐤説,晉江政府總是對企業適時引導,政企互動良性。
  “企業需要的時候,政府就要去幫扶,企業不需要的時候,政府就不要管。”陳榮法説,政府要從抓手到推手,從推手到幫手、到放手,由直接干預向完善服務轉變,為企業搭建公共服務平台。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圖説晉江•城市影像
晉江賦
晉江:從“千年僑鄉”到“智造名城”
福建晉江:用文創産業引領傳統製造業再起步
晉江係匹克等日均關店5家
 
頻道精選:
【思想】國企改革不能“為改而改” 2013-06-14
【讀書】每個人都是被束縛的精靈 2015-03-25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中國先進製造緊盯三大風口:3D打印 大數據 機器人 2015-06-09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