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現場]海島漁民捧起“旅游金飯碗”
2015-05-20    作者:記者 趙葉蘋/三沙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站在萬噸級“椰香公主號”郵輪的甲板上遠眺,天際處三兩朵白色的沙洲和幾處綠色的小島圍成一圈,島與島之間、船與島之間,橘色的快艇滿載游客往來穿梭,在碧藍的海面激起一條條白色的浪花……
  四川游客王女士和朋友站在郵輪甲板上,欣賞着落日和眼前景色,禁不住感慨,“西沙真美,不虛此行。”
  自西沙郵輪旅游航線2013年4月開通以來,三沙市永樂群島已接待58航次、1萬多名游客,昔日沉寂的海島一天天熱鬧起來,建設項目增多、島礁生活改善、旅游活動越來越旺,三沙市永樂工委的幹部們更是躊躇滿志,計劃要將此地建成“中國的馬爾代夫”。
  登上這些島嶼發現,工委幹部們所説的不僅僅是夢想,圍繞着旅游發展、島礁建設,一系列基礎設施項目正不斷改變着昔日島礁的荒涼麵貌。
  在晉卿島,永樂群島綜合執法救助中心、漁民定居點已經開工,各種機械設備均已運抵島上,數十名工人不顧烈日烘烤,緊鑼密鼓施工。覆蓋全島的無線WIFI,使這座海島與網絡世界無縫對接,夜幕降臨時,漁民們掏出手機,上網看視頻,讓人忘了置身遙遠海島。
  在羚羊礁,潟湖旁的防洪樓已打好地基,潟湖內播種着漁民們新的希望——珍珠貝,來自三亞的珍珠養殖商人梁勝帶來了黑珍珠養殖技術和項目,在這片中國最潔凈的海水裏,未來有望出産全球頂級的黑珍珠,羚羊礁社區居委會已組織漁民成立合作社,與企業合作走上新的致富路。
  而在接待游客最多的鴨公島、全富島、銀嶼,去年底辦起了5家漁家樂,漁民們為游客加工親手捕撈的龍蝦、石斑、紅口螺,轉産轉業之路越走越寬,昔日寸草不生的荒島,已成為游客體驗漁家風情的重要一站。
  “西沙郵輪每個月來四五次,游客來的多了,我們的收入也增加不少。”鴨公島居民楊開琼樂呵呵地説,現在他的主業是漁家樂,副業是打魚。鴨公社區居民陳耀也對記者説,三沙市成立前,西沙島礁缺水少電,生活十分艱苦,如今水電充足、建設加速,魚貨不愁銷路,他對今後的生活充滿信心。
  在三沙市永樂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郭勇心中,永樂群島的變化才剛剛開始,“今年內還要開工晉卿島、甘泉島環島路項目,以及5個島礁的1500噸級簡易碼頭工程,綠化海島的行動更會持續不斷。”
  “未來西沙旅游航線還將增多,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郭勇告訴記者,根據規劃,永樂群島5個島礁將突出“一島一特色”:羚羊礁主推珍珠養殖文化、甘泉島建唐宋文化遺址文博館、鴨公島提供餐飲服務、晉卿島有住宿休閒、銀嶼則主打潛水游泳……以後游客再來西沙,除了看海、拍照、買特産,將會收穫更加豐富的旅游體驗。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李克強海南考察:入小店訪漁民談改革察民生
康菲食言漁民賠償
漁民網地爭端上升 “多龍治海”不可持續
江蘇洪澤:"水面換城保"讓漁民上岸做市民
遠洋漁業:能否緩解漁民失海困境?
 
頻道精選:
【思想】讓企業家不“憋屈”簡政放權須到位 2013-06-14
【讀書】締造偉大的秘訣 2015-05-15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把教育當做生意 安徽文達集團瀕臨倒閉 2015-05-19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