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支持融資平台後續融資
2015-05-16    作者:趙婧    來源:經濟參考網
分享到:
【字號

    國務院辦公廳15日轉發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關於妥善解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問題的意見》。


    專家認為,此次發布的意見,意在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要求,支持融資平台公司在建項目後續融資,確保在建項目有序推進,切實滿足實體經濟的合理融資需求,有效防範和化解財政金融風險。


    不過有分析認為,市場需要關注政策重心切換可能帶來的影響,《意見》的發布可能成為地方政府加杠桿的開始。


    《意見》要求妥善解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問題,支持存量融資需求。多位專家認為,《意見》的&&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此前財政政策一直相對偏緊,這是一個正式放鬆的文件,現在可以説財政政策確實是積極的了,三季度出現硬着陸的可能性下降。


    招商固收團隊分析師孫彬彬認為,地方債發行置換 之後,融資平台後續融資問題成為當前疏通傳導穩增長的當務之急;地方政府依託平台投融資模式不能一刀切,仍然需要在一定範圍繼續,國辦發40號文明確引 導;平台在建項目後續融資進一步落實有助於在地方債發行置換的背景下,進一步解決穩增長資金來源,疏通傳導寬信用;在地方債和平台雙輪驅動下,經濟二季度 內逐漸企穩的可能性進一步上升。


    此外,《意見》的&&,有利於優化政府融資平台項目的資金結構。是政府融資平台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大岳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意見是43號文的重要補充,從地方以平台公司為主轉向以債券和ppp為主進行融資,中間需要過渡機制,解決融資平台在建項目融資困難就是這種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陳衛東認為,推動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安排是推進融資平台平穩轉型的有效措施。在建項目在加快向政府債券、PPP模式的轉型過程中,容易出現資金補充不及時等問題。如果出現在建項目資金鏈斷裂,則不僅會影響項目自身的正常運作,還會影響其社會效益的有效發揮。


    《意見》規定2014年底前已放款在建項目,銀行繼續按照合同約定發放貸款,不得盲目抽貸、壓貸、停貸;借款合同到期的在建項目銀行可協商重新修訂,合理確定貸款期限並補充合格有效抵質押品。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意見》的&&有助於解決政府融資平台的後續融資問題,防範財政和金融風險,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意見》強調銀行不得盲目抽貸、壓貸、停貸,不得抽資的規定起到呵護項目的作用。


    金永祥認為,《意見》對穩增長會有積極作用。一段時期以來,金融機構對ppp政策理解影響了存量項目的融資,政策明確了會有集中發放貸款的現象,基建短期內會有一撥小高峰。不僅是存量項目,也會有部分增量項目搭便車。


    《意見》強調對符合條件的在建項目增量融資需求,優先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在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額度內,財政部門可動用國庫庫款用於在建項目後續融資的資金周轉;在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額度內,財政部門可動用國庫庫款用於在建項目後續融資的資金周轉。分析人士認為,可以動用國庫款支援融資平台項目,這體現出財政政策更為積極。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意見》的出 &可能導致地方政府加杠桿在即,需警惕債券風險。華創證券認為,很明顯這是地方政府加杠桿的開始,實際上自從去年43號發布後,地方政府融資渠道就被卡 死,也導致了經濟的更快下滑。而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信用收縮導致經濟下滑的局面更為加劇。但是《意見》無疑是在變相的放鬆43號的約束,強化後期地方政府加杠桿的 趨勢,那麼後期我們應該可以看到地方政府融資渠道的打開,支出的加快,進而緩和投資下滑和經濟下滑的趨勢。因此二季度可能從前期的信用收縮轉向信用擴張 期。一旦地方政府開始信用擴張,那麼信貸的速度,債券發行的速度都有可能加快,也利於將寬貨幣的局面轉向寬信貸的局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國務院發文解決地方融資平台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問題
調查報告顯示:融資並非當前産業經濟發展瓶頸
發改委:創新融資服務支持民營資本特許經營
P2P掀融資並購高潮 行業進入拼爹拼資源拼資本階段
潘基文:改善國際投融資機制促進可持續發展
 
頻道精選:
【思想】化解地方債風險需加快財稅體制改革 2013-06-14
【讀書】締造偉大的秘訣 2015-05-15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英脫歐公投折射歐盟改革之痛 2015-05-15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