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醫藥養生”金字招牌
專家解讀《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
2015-05-15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從拔火罐到針灸,從湯藥到膏方,從望聞問切的理論到相生相剋的規律——近年來中醫藥“治未病”的獨特優勢逐漸受到海內外認可,中醫藥養生與保健的理唸經驗廣受民眾歡迎。
  我國首個國家級《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規則》”)日前&&,今後中醫藥養生將如何服務百姓生活?《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主管部門負責人和相關專家。

  “治未病”:發揮中醫藥的“養生”功效

  中醫界流行着一個笑話:當一個中醫向病人家屬推薦去看西醫,家屬立刻反應:“壞了,這下真的病了。”而當一個西醫向病人家屬推薦去看中醫,家屬張嘴就哭:“完了,這下真的沒救了。”
  “這是一個誤區。”安徽省立醫院中醫腫瘤科醫師徐媛媛説,西醫都是發病後再診療,而若要中醫藥療效顯著,往往需要在身體健康平衡剛剛出現失調時開始介入,即健康養生。
  “這次《規劃》給了中醫藥一個全新定位。”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馬烈光認為,中醫學提倡“治未病”,注重機體保養,這順應了當前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條件下,人們追求健康養生的趨勢。
  我國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早在2000多年前就記載有“治未病”的思想。這種理念和方式不僅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阻斷疾病深入或轉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保健需求,還能降低醫療費用,實現“多贏”。然而,近年來我國“重西輕中”“中醫西化”的現象十分普遍,一些地方醫院採取適用西醫的管理辦法管理中醫,如同“牧師管理和尚”,阻礙了中醫在“治未病”方面的功效。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説,此次規劃提出了七項主要任務,其中第一項就是大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支持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發展,並從管理、規範等多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

  強監管:讓“靠譜”的中醫藥為百姓服務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名老中醫告訴記者,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各種打着醫療、養生、中醫旗號的江湖騙子,打着“包治百病”的旗號用來路不明的偏方招搖撞騙。
  近年來,從張悟本到馬悅凌再到李一道長,一個個養生大師的神話破滅,讓越來越多的人對本就疏離的中醫藥産生了更多誤解。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醫藥事業國情調研組負責人陳其廣認為,中醫行業的人員混雜與我國現行的中醫藥院校教育模式有很大關係。一方面,現行模式輕視傳統中醫藥理論的學習和臨床實踐,教授的內容中西混雜,導致近20多年畢業的中醫藥院校學生並不相信自己所學,也不掌握先輩流傳下來的驗方;另一方面,民間一些沒有經過正規院校教育,但通過師徒傳承或經多年臨床實踐確有一定專長的人員無法取得“執業醫師證書”,沒有合法的行醫權、處方權,只能游走在“灰色”地帶。
  此外,還有一些毫無資質的人員利用人才培養機制和管理體制的空子,乾脆就混跡江湖,騙人錢財甚至貽誤患者的生命健康。
  此次《規劃》在加強監管、加快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如設立黑名單、實行屬地管理和准入許可,改革中醫藥健康服務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認證管理方式等。
  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秦曉明建議,有條件、有能力的中醫藥機構和科研院所要加大科普健康教育,切實提高全民的健康素養和醫療保健知識。

  做産業:打造“中醫藥養生”的金字招牌

  《規劃》專門提出要發展中醫藥文化産業,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這在不少專家看來,富有前瞻性也很有緊迫性。
  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侯勝田&&,中醫藥以預防、休養、保健為主的養生理念,符合當前旅游注重健康的觀念。
  根據世界旅游組織定義,醫療旅游是以醫療護理、疾病與健康、康復與修養為主題的旅游服務。據了解,目前全球醫療旅游規模每年已超過數百萬人次,産值增長迅速:2004年該産業全球年産值為400億美元,2006年增長到600億美元,2012年則達到1000億美元。泰國、印度、新加坡、韓國、瑞士等國家,已發展成世界醫療旅游強國。
  與歐洲一些國家的溫泉療養、東南亞國家的水療康復等醫療旅游項目相比,我國雖然擁有豐富的中醫藥養生保健資源,卻缺乏成熟的産業鏈條和服務措施。以遼寧省最大的涉外醫療旅游機構、鞍山湯崗子醫院為例,該院境外客戶來源單一,俄羅斯籍游客佔比95%以上。
  此外,在已開展的醫療旅游項目中,缺乏開發意識、“醫旅合作”不暢、複合型人才匱乏等問題,已成為制約其發展壯大的原因。
  王國強指出,此次《規劃》在編制過程中也考慮到了産業發展的優勢和潛力,提出了“培育發展中醫藥文化和健康旅游産業”這個新命題及相應措施。
  “政府應將中醫藥旅游和醫療養老相結合,促進醫療保健和旅游産業互動發展,並將其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予以扶持。”侯勝田説。  (記者鮑曉菁、吳晶、王思北、胡浩、董小紅、彭卓采寫)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報告稱中醫藥將靠大數據獲新生
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發布
俄羅斯成中醫藥“走出去”突破口
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國家級規劃發布
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印發
 
頻道精選:
【思想】化解地方債風險需加快財稅體制改革 2013-06-14
【讀書】並購外企:中國如何獨闢蹊徑 2015-05-13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新興産業加速布局 中部經濟“迴旋”中積蓄動能 2015-05-1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