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數據印證外資未現撤離潮
外資大企業經營總體穩定 終止減資外企數下降
2015-05-13    作者:記者 孫韶華/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前四月吸收外資同比增長11.1%

資料圖片
  《經濟參考報》記者12日從商務部獲悉,今年1至4月,我國吸收外資保持增長態勢。商務部&&,外商投資企業終止和減資情況保持平穩,造成的實質影響較小,目前並未出現所謂的外資撤離潮,總體來説外資有進有出,進大於出。專家稱,隨着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以及外資管理制度的進一步改革,吸收外資還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790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736.1億元人民幣(折444.9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7%和11.1%。其中,4月單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90.4億元人民幣(折96.1億美元),同比增長10.5%。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唐文弘對記者介紹説,1至4月我國吸收外資呈現四個方面的特點。首先是現代服務業領域吸收外資增幅較高。二是部分高端製造業吸收外資增勢良好。三是主要國家/地區對華投資總體保持穩定。四是終止/減資涉及合同外資金額均呈下降趨勢。1至4月,全國共計2262家外商投資企業終止,746家外商投資企業減資,同比分別下降14.5%和26%,涉及合同外資金額同比分別下降11.9%和16.8%。對外國投資者而言,中國市場依然充滿機遇。
  對於有外界提出所謂的“外資撤離潮”,唐文弘回應説,外商投資企業終止和減資情況保持平穩,造成的實質影響較小,目前未出現成批大規模的撤資。
  唐文弘列舉數據&&,外資大企業經營總體保持穩定,2014年規模以上外商投資工業企業利潤1.6萬億元,同比增長9.5%,比全國高出6個百分點。2010年營業收入前1000位的外資企業中,至今只有19家終止,其中僅有2家是因為虧損,還有10家是轉股變更為內資企業。
  此外,終止企業平均投資規模較小。2011年至2014年,終止企業佔同期新設企業數的36.9%,新增合同額佔比16.1%。製造業終止企業規模共計420.9萬美元,不足新設規模的三分之一。而且,終止的外資企業數在全國終止企業數量中的佔比也很低。2011年至2014年,全國終止各類企業184.4萬戶,其中外資比例不到2%,低於外資企業的總體佔比。
  “因此,並未出現所謂的外資撤離潮,總體來説外資是有進有出,進大於出的。”唐文弘説。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也&&,個別外資企業撤出中國,這主要是隨着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在發生經濟結構升級和比較優勢轉換。在這一背景下,一些外資企業出現不適應,他們或者轉型,或者轉移,這是利用外資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現象,總體數量有限,“不用大驚小怪”。
  中國美國商會今年初開展的年度商務環境調查顯示,近70%的受訪者對中國市場發展&&樂觀。其中,服務業和研發密集型行業的樂觀程度最高。
  專家&&,隨着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以及外資管理制度的進一步改革,吸收外資還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霍建國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從自貿試驗區新版負面清單來看,製造業和服務業均有新的開放內容,尤其是一般製造業已經基本上全部放開。預計接下來外資在製造業、服務業的進入會有明顯增長。而自貿試驗區的擴大開放效應也會進一步對全國吸收外資起到帶動作用。
  2014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285億美元,同比增長3.7%,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引資國,産業結構持續優化,區域布局更趨合理。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我國吸收外資已經達到一定規模,接下來要更加看重吸收外資的質量,伴隨着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吸收利用外資也要轉向高技術、高水平、高起點。吸收外資的結構特點值得關注,目前,我國製造業吸收外資增速放緩,服務業吸收外資增長相對更快,這也是由於之前一直是“短板”的服務業空間和潛力更大。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宋泓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對於外資企業而言,隨着經濟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國已經從低端廉價的加工者角色轉變為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這裡面的機會非常多。其次,我國服務業吸收外資潛力還很大。從開放程度來看,金融業、公共服務業、教育等行業都還有空間和潛力。
  據了解,圍繞“穩定外商投資規模和速度,提高引進外資質量”的目標,商務部今年吸收外資重點工作包括:穩規模、調結構、提質量;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改進投資促進工作觀念和工作方式;積極推進“三法合一”,制訂《外國投資法》;加快外商投資審批管理體制改革;推廣自貿試驗區可複製改革試點;建設好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多家外資機構預計4月份我國宏觀數據有望企穩
利用外資進入“服務經濟時代”
外資零售商在中國處境艱難
揭秘外資首季投資
外資來襲對銀聯影響幾何
 
頻道精選:
【思想】環境治理首先要政績觀“綠化” 2013-06-14
【讀書】從IT到DT 2015-05-06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改革推進落實遭遇“軟抵抗” 利益固化現象浮現 2015-05-07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