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平: 4月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低迷,特別是物價水平仍然處在低位。儘管貸款利率已經開始下行,但PPI低迷下企業實際融資成本處在高位。降息有利於促進實際融資成本下降,促進經濟平穩增長。未來銀行息差將進一步收窄,盈利承壓。若經濟運行仍不見好轉,未來可能再次小幅降息,但三季度後會受到美國加息制約。 劉戈: 顯然,央行降息和降準已經進入常態,直到月度PPI回歸正值。在這種準確的預期下,投資會回升,對於股市的推動也會邊際效益遞減。股市依然會走自己的路,找各種題材輪番炒作,然後在高點狂跌。未來20年的股市依然將重復這一規律。 郭施亮: 央行降息對衝新股發行節奏加快的利空,但仍然不改變市場去杠桿化的趨勢。此外,央行降息力度稍遜於預期,且擴大了存款利率的上浮區間上限,實則縮減了銀行的息差,或多或少利空銀行股,但也會加快其轉型進程。不過,此次降息並非針對股市而來,無需過度解讀。 劉勝軍: 當前企業、銀行都存在明顯的負面預期,在預期發生扭轉之前,經濟不會實質性好轉。要修復企業信心,惟有以“超預期”的手段來為市場“減負”。針對當前投資回報率低於利率、稅負水平過重、産能過剩嚴重,應該“大手筆”進行減稅。 范劍平: 一邊是舉國上下大搞“互聯網+”,另一邊,美國則悄悄地進入了我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新硬體時代”,我們的企業乃至整個社會,應該在所謂的“互聯網+”狂熱中冷靜一下,放眼2至3年後的未來,那裏有一個“新硬體時代”在悄悄來臨。這個時代更適合製造業實業家的口味。 郭凡禮: 對於擁有技術、資金、平台以及口碑與品牌的互聯網大佬而言,發展平台支付十分重要。雖然支付業務只是整個産業鏈的下端服務,更多的是P2P、眾籌、社區服務等産品,但其也是完成這一産業鏈的關鍵環節。 廖新波: 德國醫藥分離制度使醫院或診所不設藥房。患者看病後可拿着醫生開的處方到社會藥店買藥。醫保基金固定了參考價,如藥價超過參考價,投保人有兩種選擇:自付超額部分或改買其他藥品。由於願自付超額藥費的投保人不多,制藥公司也就較少提供價格超出限額的藥品——這就是醫保定價、市場調節的機制! 周宏春: 綠色産業是個模糊概念,既可覆蓋全部戰略性新興産業,也可僅指節能環保産業。本質都是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綠色産業是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亮點,也會形成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