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催化青年返鄉創業
2015-05-08    作者:記者 張遙 章利新 余靖靜/杭州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如果不是今年春節回鄉聽説農村電商創業項目,26歲的貴州侗族小夥羅沙大概依舊在離家1300公里的浙江溫州打工,在酒店做前廳管理——與中國數以億計外出務工者中的大多數一樣,每到過年才涌進春運大潮,像候鳥一樣從沿海回到家鄉,與親人短暫團聚。
  “城裏的工作穩定,但總歸是不如在家門口創業好。大學裏學的電子商務專業派上了用場,能陪着父母,感覺有一份自己的事業。”羅沙説。
  羅沙是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黃道鄉“農村淘寶”服務站的“操盤手”。憑藉對互聯網、電子商務的了解,他在春節過後的阿里巴巴“農村合夥人”篩選中pk掉了應聘這個站點的其他4名競爭者,踏上創業路。
  羅沙的工作是,幫村民通過互聯網買到和城裏人一樣豐富的商品,通過後&的代購返點模式賺取收入,同時在網上幫村民把山裏的土特産賣出去。電商企業提供電腦、液晶電視、定期培訓、後&技術支持,當地政府對基礎設施拿出補貼和扶持政策,比如讓快遞頭一回送到了村民家門口,以往他們只能去鎮上取,甚至要到縣裏。
  接入互聯網21年,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當一二線城市的産業、消費在互聯網大潮中變革時,由於物流、網絡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中國廣大農村仍未完全被喚醒。眼下一、二線城市的網購增速已開始放緩,而小城鎮和農村正在迎來爆發期。
  麥肯錫今年2月發布報告稱,儘管目前中國農村互聯網的普及率只有19%,但約六成的農村數字消費者都在使用電子商務,而且跟城市居民一樣活躍。阿里研究院預計,2016年中國農村電商消費市場總量將突破4600億元,隨着物流和網絡基礎設施普及,未來10年到20年,農村網購甚至有望超過城市。
  互聯網企業紛紛投向農村市場這片新藍海尋找增長空間。京東近期公布了農村電商發展戰略,在農村建“京東幫服務店”和縣級服務中心。蘇寧易購也在4月宣布,將農村市場作為今年的重大戰略,將在四五級市場鋪設自己的服務站。阿里巴巴集團則是在去年啟動“千縣萬村”計劃,宣布將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覆蓋中國三分之一的縣及六分之一的農村地區。
  這背後的商業邏輯是,以電子商務平台為基礎,通過搭建縣、村兩級服務網絡,突破物流和信息流瓶頸,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産品進城的雙向流通。
  “過去吸引年輕人返鄉,缺乏合適的載體。現在引入互聯網、電子商務,年輕人更願意回來了。不光是開網店,電子商務延伸出的物流、包裝、營銷策劃整條産業鏈上能帶來大量的創業機會。”貴州省銅仁市電子商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吳釗輝説。
  不過,基礎設施薄弱甚至部分地區空白、産業鏈缺失,都是擺在眼前的困難。在中西部農村,一些村莊尚無網絡覆蓋。部分地區人口密度小,快遞量少,物流成本高,快遞站點難以為繼。從買到賣,創業者要幫助農村家家戶戶把農産品賣出去,農産品包裝、保鮮等環節的公司大多沒有進駐農村,至於食品安全,個人和家庭農産品的質檢亟須支持,一些地區在嘗試引入第三方質檢機構。
  “年輕人返鄉創業幫助農民買和賣,帶來的更多的是意識的變化。農民對互聯網的價值從未知到觀望、了解、參與,會對農産品、對農業有新的思考,這會給農村面貌帶來改變。”吳釗輝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用“互聯網+”激活傳統製造業
鋼鐵電商尚“有頭無緒” 又來鋼鐵“互聯網+”
互聯網+客戶體驗成中國家電新着力點
山東農村興起“一元快遞” “互聯網+”紅利惠及農民
借力“互聯網+”打造“快遞+”
 
頻道精選:
【思想】環境治理首先要政績觀“綠化” 2013-06-14
【讀書】從IT到DT 2015-05-06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改革推進落實遭遇“軟抵抗” 利益固化現象浮現 2015-05-07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