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推出國內首支公募REITs 或將有力支撐小股操盤
2015-05-04    作者:白亞靜 發自深圳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摘要:近日,中國證監會網站公告顯示,萬科與鵬華基金公司旗下“鵬華前海萬科REITs封閉式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已於4月22日被證監會受理。

    一直謀求輕資産運作,並在去年仿傚美國鐵獅門推出“小股操盤”模式的萬科,在進行了各種試驗後,似乎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理想模式。

  近日,中國證監會網站公告顯示,萬科與鵬華基金公司旗下“鵬華前海萬科REITs封閉式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已於4月22日被證監會受理。

  萬科距離成功公開發行首支公募REITs,已經近在咫尺。

  前海首支REITs

  政策解凍後,前海首支REITs被提上議程。

  2014年2月,中國證監會肖鋼主席在前海&&支持前海試點REITs,9月,央行和銀監會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開展REITs試點工作。

  近日,中國證監會網站公告顯示,萬科與鵬華基金公司旗下“鵬華前海萬科REITs封閉式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已於4月22日被證監會受理。

  封閉型 REITs 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流通,發行量在發行之初就被限制,不得任意追加發行,投資者如果想買賣REITs份額,只能在二級市場上競價交易,不能直接以凈值進行申購贖回。

  去年,中信證券推行了兩款類REITs産品,一是“中信啟航”專項資産管理計劃,成功實現在深交所[微博]綜合協議交易&&掛牌轉讓,二是中信華夏蘇寧雲創資産支持專項計劃,推出售後返租。但受限於前者的轉讓額度過高(劣後級甚至都不得低於3000萬),以及私募定位(投資者限制在200人以內),兩款産品的流動性大打折扣。

  萬科董秘譚華傑&&,該基金現由萬科深圳公司負責。

  從基金名稱來看,該基金標的位於前海。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在前海管理局成立以來的15次土地拍賣中,萬科並未參與其中,目前僅有的項目是前海企業公館。

  該項目係前海首個企業實體辦公園區,由萬科建設並運營8年後移交給前海管理局,現有40多棟低密度企業辦公樓和部分公共商業配套設施。由於前海地區註冊的企業數量眾多,而前海大多數土地還處於沉降整備狀態,所以該項目在租賃方面一度供不應求,租金在每月每平方米300元左右。

  小股操盤升級版

  REITs上馬,使得萬科距離凱德、鐵獅門等又進一步。

  目前,萬科在商業地産(體驗式商業)、産業地産方面均有涉獵,融資成本高、重資産、回報周期長是這些類型地産開發運營的難題。

  除了銀行貸款外,房企的資金來源還有私募或者信託,但兩者的融資成本並不低。

  倚天投資投資總監葉飛稱,房企在私募渠道的融資成本平均在20%左右,信託渠道的融資成本在10%~11%,而且樓市下行後,融資額度逐漸走低。

  萬科的解決辦法是出售股權給第三方,自己負責操盤管理運營,比如2013年,萬科將北京金隅萬科廣場股權售予麥格理,以實現商業地産資本化。上述模式,也即萬科此前提出的“小股操盤”模式。

  在傳統的融資模式下,租金收益很大一部分被融資成本吞噬。萬科提出小股操盤後,杠桿率上升,融資成本下降,但這種模式只是將絕大多數的融資成本轉嫁給第三方,資産仍未盤活,很難退出。

  與國內不同,鐵獅門在合資基金助力下,通過提取運營鏈條各個環節的相關管理費,以及基金的收益分配,以不到5%的資本投入,賺取了項目40%以上的利潤。

  凱德除了賺取基金收益外,還在項目實現增值後,以REITs的方式退出。

  去年,萬科與凱雷合作時,就曾提出未來資産&&公司會以資産證券化的方式退出。如果上述REITs産品順利成行,可以預見,萬科總裁鬱亮的小股操盤模式將得到有力支撐。

  當然,從首支公募REITs到全面鋪開還有距離,新加坡從建立REITs法律到第一支産品成功上市,整個過程用了五年。

  目前,國內商業地産的租金收益普遍偏低,REITs若想在收益率上達到7%以上,至少還要等到政府層面針對REITs推出免稅政策。以香港上市的越秀信託為例,在高收益率的背後,正是較高的杠桿、較低的海外融資成本和免稅的共同作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中糧萬科半島廣場開業
萬科高管年薪整體下滑逾20% 王石縮水三分之一
北京萬科發布社區服務商2.0戰略
萬科內部發文鼓勵員工創業
萬科、合生創展:身陷“質量門”
 
頻道精選:
【思想】讓進出口稅收新政切實引導消費回流 2013-06-14
【讀書】人類還能接受最節約能源的生活方式嗎 2015-04-28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誠信”難題拷問商事改革 2015-05-0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