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令出海”重在疏通行政經絡
2015-05-04    作者:劉艷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4月29日國務院推出新規,國字頭政令文件簽發周期不得超過7天,對於符合政府公開信息範圍的文件要求簽發與公開同日。此項改革措施劍指“政令難出中南海”的頑疾。
  政令不暢是一種行政“慢性病”,僅靠精簡行政事項快刀斬亂麻的方式很難達到根治的目的。行政流程繁冗就像病菌一樣融入到行政運行體系的血液中,亟須精細調養進而疏通整個經絡。這種精細調養主要體現在標準化、精細化、創新化這“三化”。
  首先,行政管理流程標準化將讓政府職能轉變過程減少行政成本的新增量。本次國務院針對內部行政流程的新規,首次精確設定文件簽發日期要求,這是治理繁文縟節的一個開端,標誌着行政機構改革正在從大刀闊斧走向精耕細作,公共服務標準化是公共治理髮展的一個方向。儘管公共事務中有很多難以量化的影響因素,但是量化與標準化並非同義詞,標準化更加注重對行政程序的行為規範設定與對政策執行效果的考量依據,以此來為新的治理行為建立科學依據。持續的簡政放權已經讓很多原本直接干預市場主體經營行為的行政職能部門轉向了新的公共服務領域,但是出於對新業務的陌生,在文件簽發過程中形成了先觀望再掂量最後勉強簽發的狀態。這種行政行為惰性直接轉化為影響政策執行效率的行政成本,而這種惰性的産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原來相關規定中對文件簽發的時間期限沒有明確規定,給懶政留下了可乘之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部門心態根深蒂固。
  其次,國字頭政令限期7天出海體現出的改革底氣最終要建立在行政管理精細化的基礎上。精確到天數的文件簽發要求將倒逼建立更加科學高效的公共決策機制。面對日新月異的改革環境,決策時間的長短直接關係到政策效果的高低,改革本身就是一個爭分奪秒的過程,很多企業和老百姓的投資和消費預期需要及時準確地通過公共政策傳遞出的信號來預判。可以説,政策文件的簽發時間直接影響着社會經濟的運轉。如果國字頭的文件簽發都出現了低效運轉,很難想象改革政令下發到地方基層的困難程度,政策傳達的“最後一公里”將是非常艱難的一段路程,政策執行的實際效果也是很難得到保障的。
  最後,嚴謹的時間期限要求不斷創新治理模式,讓改革政令通暢。在新規中,不僅規範了文件簽發的精確時間期限,更是要求相關部門務必做好政策解釋和輿論引導工作,體現出文件限期簽發不僅是科學行政的嚴謹問題,更是一種公共治理藝術的表現。無論是多麼科學嚴謹客觀的政策,在政策執行過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公眾的理解和信任問題,在大數據與自媒體等新興傳播手段興盛的當今社會,如果政策部門不能堅持創新出更有效的傳播引導方式,即使文件簽發與政令傳達的速度再快,也是事倍功半。輿論引導是政策意圖傳播的第一關,也是保障改革血脈通暢的第一步。若想政令出海並且順利走完政策最後一公里,需要創新和建立公眾參與式的公共治理模式。
  總之,如果説這輪行政改革的前半段我們追求更多的是速度與激情,現在步入改革深水區,我們更要注重速度與質量。打通行政的經絡,讓各種利國利民的政策紅利能夠暢通無阻的惠及全社會。大刀闊斧的壯士斷腕改革精神,最終要通過精雕細刻一個又一個行政流程和決策環節來進行詮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總理放狠話:政令出海限定時間 7日內須印發
國辦發文清理中介服務 行政審批事項不得轉為中介服務
國辦清理規範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
總理再批“處長”,不滿政令腸梗阻
國務院取消和下放90項行政審批項目
 
頻道精選:
【思想】讓進出口稅收新政切實引導消費回流 2013-06-14
【讀書】人類還能接受最節約能源的生活方式嗎 2015-04-28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強震重創尼泊爾經濟支柱 2015-04-30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