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份中藥材大數據價格指數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中藥材價格同比小幅上漲,漲幅低於預期。報告同時預測,二季度中藥材市場將以震蕩小幅下滑為主。
這份報告名為《新華經參康美 中國中藥材價格指數報告(2015年第一季度)》(以下簡稱:《報告》),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與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康美藥業,SH,600518)於4月28日在京聯合發布,是國內第一份基於市場大數據的中藥材價格指數報告。
據了解,《報告》選取了安徽亳州、河北安國、廣西玉林、成都荷花池、湖南廉橋、廣東普寧等六大具有代表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作為信息採集點。在研究方法上,基於中醫藥經典著作和國家藥典,通過市場調查、歷史數據分析和中醫院藥房調查,依照市場商戶、中醫專家、醫院中藥房的中藥品種名稱規範三者統一性原則,以及常用品種用量佔中藥材總用量85%以上的原則,確定出按用藥部位分類的12大類、500多個品種、700多個品規,作為價格指數品種目錄。
《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4月1日,新華經參康美 中國中藥材價格指數收於1163.06點,與2015年1月1日相比上漲20.63點,同比上漲1.81%,漲幅低於預期。
《報告》指出,一季度本是中藥材市場每年的傳統銷售旺季,但是由於今年春節較晚,且受近年中藥材市場大環境不佳的影響,總體交易不夠活躍。少數品種行情雖因價位偏低或減産因素有上漲跡象,但價格上漲幅度並不大。
從分類指數來看,在以用藥部位分類的12大分類指數中,今年第一季度上漲9個,下跌3個,並且上漲幅度明顯高於下跌幅度。512個代表品種中,一季度價格指數上漲的有258種,佔比50.4%;價格下跌的有199種,佔比38.9%;價格不變的有55種,佔比為10.7%。
從具體品種來看,2015年第一季度價格指數漲幅最大的品種是橘核,規格統産地為浙江,指數漲幅達到76.3%。同期,價格指數跌幅最大的品種是覆盆子,規格統産地為四川,指數跌幅達到32.3%。
《報告》指出,3月底進入春耕生産季節。從藥材種籽種苗行情來看,今年種植積極性減弱,預示秋後産量將會減縮。但結合目前市場來看,交易依然不是很旺盛,多數品種行情徘徊猶豫。如這一現象短期內得不到改觀,那麼指數短期內很難達到理想漲幅。可以預計,今年二季度大盤還是以震蕩小幅下滑為主。
《報告》建議,目前,正值中藥材種植季節,藥農應通過分析中藥材的歷史價格和走勢,預判種植周期的價格變化,決定種植的品種和數量,不要盲目跟風種植,甚至被誤導。
《報告》強調,對於政府部門,需更多關注中藥材價格指數,科學制定中藥産業發展政策和措施。應避免片面地鼓勵農民種植、忽視産業鏈均衡發展、有違市場規律的行為。幾年前,一些地區盲目擴大太子參、三七等品種的種植面積,導致藥農虧損、造成社會資源極大浪費,就是明顯的教訓。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中藥材資源保護和中藥材産業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這是我國第一個關於中藥材保護和發展的國家級規劃,規劃特別提出要“建立反映生産經營成本、市場供求關係和資源稀缺程度的中藥材價格形成機制”。
“《報告》今後會按季度、年度繼續進行發布,將在保護髮展中藥材、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等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報告》執筆人、康美藥業常務副總經理許冬瑾&&。
附:
新華經參康美 中國中藥材價格指數報告(2015年第一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