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聯網+”激活傳統製造業
2015-04-27    作者:記者 毛振華/天津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中國游客捨近求遠赴日本買中國産馬桶蓋,這樣的現實留給中國製造業更多的是反思。在一些企業負責人看來,在人力成本快速上漲及互聯網驅動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將主要體現為智能化發展,“機器換人”在所難免。他們建議,吸取國外傳統製造企業衰落的深刻教訓,摒棄觀望等待情緒,抓住當前“互聯網+”帶來的難得的彎道超車機遇,搶佔“中國製造2025”先機。
  “從原材料成本集中上漲,到財務成本集中上漲,再到如今人力成本集中上漲,從這些年發展歷程看,裝備製造業必然要向智能化方向發展,以抵禦外在影響,但這也正是當下國內企業最大的軟肋。”山東永華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舟的一席話,代表了絕大多數製造企業負責人的切身感受和對未來的判斷。
  大型展會是行業發展趨勢的“晴雨表”。在第十一屆天津國際裝備製造業博覽會上,記者在8萬多平米的展覽空間發現,參展的1200家企業中,四分之一為工業機器人領域企業,産品主要集中在市場需求量大的碼垛、裝卸、焊接等領域。
  參展商濟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鈑金裝備事業部負責人郭玉璽輕拍着參展的機器介紹稱,這是一款自動化程度頗高的激光打標機,配合送料系統使用,可以大大節省人力。“這台機器賣50萬元,參展頭天一早就被滄州的客戶看好選走了。”
  另一家參展商天津易而速機器人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更是一口氣在展會上發布了三款新産品。公司總經理張天江説,去年展會上公司自主研發的六軸通用型機器人由於自動化性能突出,獲得了數百萬元訂單。今年三款産品主要瞄準衝壓領域上下料環節,市場需求大,平均“一台機器人可以頂替兩個工人”。在現場展示中,該款機器人完成一次上下料過程僅耗時2秒多。
  “中國正在從機器人進口大國向出口大國轉變。”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博導梅江平分析認為,我國生産機器人的廠家已有500多家,相關工業園區有40多個,今年預計機器人産量將達一億兩千萬台。他認為,傳統製造業的智能化改造升級過程,將帶來巨大的智能裝備製造産業需求市場,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上中下游相關産業將快速崛起。
  在我國製造業“機器換人”的大趨勢面前,美克國際傢俬(天津)製造有限公司製造基地總經理顧少軍提醒稱,“‘機器換人’必然伴隨着原有一線就業崗位的減少,值得有關部門提前做好預案,化解矛盾。”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實施“中國製造2025”,受到製造業的廣泛關注。郭玉璽認為,“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提出的“工業4.0”不謀而合,都是圍繞製造業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充分調動起來,製造業的生産、銷售模式在這種背景下將發生革命性變化。他&&,希望3D打印能夠在這股智能化浪潮中真正走進工廠,讓生産變得更有效率,更個性化,生産成本也能夠因此下降。
  製造企業普遍有一種共識,在“中國製造2025”勾勒出製造業未來10年發展藍圖背景下,智能製造將是中國製造未來的主攻方向,而要實現智能製造,互聯網和傳統工業的融合將是最直接的推動力。
  互聯網改變了很多行業,製造業不能在互聯網時代落下腳步,這是記者在調研中聽到製造企業負責人談及最多的話題。全國智能製造發展聯盟秘書長劉功效等專家建議,在互聯網幫助下,國內製造業需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智能産品研發、生産體系,構建快速響應、精準管理、柔性製造的新型生産組織方式。用新的製造技術、製造模式、製造理念來解決製造業轉型升級面臨的問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鋼鐵電商尚“有頭無緒” 又來鋼鐵“互聯網+”
互聯網+客戶體驗成中國家電新着力點
山東農村興起“一元快遞” “互聯網+”紅利惠及農民
借力“互聯網+”打造“快遞+”
“互聯網+三農”升溫催熱農村金融市場 加快發展仍需突破多重掣肘
 
頻道精選:
【思想】奔馳被罰對“縱向壟斷”再敲警鐘 2013-06-14
【讀書】如何保持持續的專注力? 2015-04-02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IMF何時擺脫份額改革“拖延症” 2015-04-2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