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催化效應"將全面釋放
《中國製造2025規劃》有望於近期公布
2015-04-27    作者:記者 侯雲龍/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資料圖片
  知情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由四部委聯合起草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於近期上報國務院,有望於近期正式公布。《規劃》提出了9大任務、10大重點發展領域和5項重點工程。其中,10大重點發展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産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生物醫藥等;5項重點工程則包括此前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智能製造。
  《經濟參考報》記者還從工信部獲悉,智能製造推進工作將率先在智能工廠流程製造、離散製造、以個性化定制和電子商務等為代表的智能製造新業態和模式、智能裝備和産品、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務6大領域展開試點。為此,工信部還詳細劃定了包括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雲製造、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能源管理在內的23個試點子領域。
  “智能製造”概念,最早於1990年代在日本工業界被提出,後來泛指利用信息技術參與生産的數據收集、分析、決策等環節,提高生産效率的生産方式。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及3D打印、能源網絡等技術的不斷成熟,智能製造的概念不斷豐富。我國提出的智能製造目標,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製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變。
  目前,各界均將“中國製造2025”視為中國版的“工業4.0”,而智能製造則被認為是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突破口,以及和“互聯網+”思路的結合點。博時基金研報認為,中國不少産業仍處在工業3.0,甚至工業2.0階段,如機器人、增材製造等核心技術還有待提高,技術路線和標準也有待統一制定,工業4.0將是中國未來工業的發展方向,而智能製造則將成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以及“中國製造2025”順利實施的重要支撐。
  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以實現製造業升級。會議明確提出,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推進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工信部部長苗圩多次&&,完成從製造業大國向強國的轉變,智能製造將是主攻方向。
  據工信部介紹,目前推動智能製造領域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已經明確,即通過試點示範,關鍵智能部件、裝備和系統自主化能力大幅提升,産品、生産過程、管理、服務等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智能製造標準化體系初步建立,智能製造體系和公共服務平台初步成形。試點示範項目實現運營成本降低20%,産品研製周期縮短20%,生産效率提高20%,産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
  多家券商和研究機構研報認為,隨着“中國製造2025”的穩步推進,智能製造有望成為未來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之一。
  工信部近期調研顯示,目前企業對智能製造抱有極大的熱情,部分率先嘗試智能製造的企業已取得顯著效果,但製造業企業仍存在不少問題,如生産全流程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裝備、關鍵部件、核心技術對外依賴程度較高,數據價值挖掘不足等,需要通過加快推進智能製造發展來解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國務院推進“中國製造2025”智能製造迎巨大風口
智能製造試點啟動 機器人行業迎黃金期
智能製造試點今年啟動
新一輪産業革命本質是智能製造主導權之爭
工信部:明年智能製造成主攻方向
 
頻道精選:
【思想】奔馳被罰對“縱向壟斷”再敲警鐘 2013-06-14
【讀書】如何保持持續的專注力? 2015-04-02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IMF何時擺脫份額改革“拖延症” 2015-04-2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