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濟學家:中國經濟仍需警惕多重風險
2015-04-24    作者:記者 高攀/華盛頓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美國多位經濟學家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認為,目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臨房地産市場急劇下滑和信貸大幅擴張的風險。不過,專家認為,房地産市場調整也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推動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的機會,有利於經濟走上健康、可持續的增長軌道。

  房地産和信貸風險不容忽視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兩大風險是房地産市場急劇下滑和信貸大幅擴張。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很大程度上是房地産投資大幅下滑造成的,由於此前房地産市場存在過度投資,市場進行調整本身是件好事。這有利於中國從依靠投資驅動向依靠消費驅動模式轉型,走上更加可持續的增長軌道。
  拉迪説,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信貸過快增長所帶來的金融風險,去年儘管經濟增長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央行並未大規模地放鬆貨幣政策,而是將信貸增速降了下來。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加強了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和規範,降低了金融風險。他舉例説,截至今年2月的過去一年新增信貸中,影子銀行融資比重降到14%,而在2013年年底,這一比重高達30%。
  拉迪&&,目前中國信貸增速相當於經濟增速的兩倍,仍然處於較高的水平,政府需要將信貸增速繼續降下來。但他同時強調,如果信貸增速降得過快,也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增長大幅放緩,因此中國需要在保持適度信貸增長與避免過度信貸刺激之間取得平衡。

  企業債務風險引人關注

  談到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學院教授鮑泰利認為,中國企業債務風險比地方債務風險更加棘手。他説,中國企業債務水平太高,與此前的強刺激政策、影子銀行過快發展和房地産市場投機太多相關。如果未來中國房地産市場大幅下滑,他預計許多私營房地産開發商將會破産。
  “令人意外的是,迄今我們並未看到中國出現大量的企業債務違約。我曾與一些地方政府官員交流,問他們為什麼不允許更多的企業破産,他們説擔心企業破産會影響到就業。但我認為,他們應該允許一些企業破産,這是資本市場的本質特徵,淘汰落後的企業才能使資本得到優化配置,”鮑泰利説。
  鮑泰利認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因為中央政府擁有充足的資源提供救助,同時地方政府也在嘗試開展自行發債。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期限一般是5-7年,而此前地方政府的融資周期多為1-2年,這有助於緩解部分融資壓力。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最近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過去7年新增的21萬億美元債務中,幾乎一半與房地産市場相關。報告認為,如果房地産市場大幅下滑,中國將面臨較大的債務風險。不過即便一半的房地産貸款發生違約,中國政府仍然擁有充足的資源對國內金融體系進行資本重組。
  拉迪認為,隨着美元升值和國內房地産市場持續調整,一些從海外貸款的中國房地産開發商可能會出現債務違約,但並不存在大規模的貨幣錯配風險。
  他分析説,雖然中國家庭、非金融類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合計總債務共佔GDP的283%,但以外幣計價的債務僅佔GDP的5%。考慮到中國儲蓄佔GDP的50%,家庭債務佔GDP的38%,銀行體系的流動性資産佔GDP的80%,中國債務風險並不像數字表面看上去那麼嚴重。

  中國經濟仍蘊含巨大增長潛力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4月7日發布的《全球經濟預測》報告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6.9%,明年將放緩至6.7%。拉迪認為,如果中國採取正確的改革措施,未來10年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速可達到7%-8%。
  他&&,近年來中國經濟轉型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居民收入持續增加,私人消費佔GDP的比重持續上升,部分抵消了房地産投資下滑的不利影響。
  拉迪認為,中國經濟內部仍存在巨大差異,如果通過改革消除這種差異,將釋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例如,在服務業領域,中國國有企業的投資佔比高於私營部門,但國有企業的資産回報率僅為私營部門的一半。
  拉迪説,如果中國進一步開放服務業,那麼服務業的生産力水平將會得到巨大提升。目前服務業産出佔中國GDP的比重已超過製造業,服務業生産力水平的提高將極大推動中國潛在經濟增長。
  鮑泰利説,經濟“新常態”的提法説明中國領導層對當前的經濟增長放緩並不感到恐慌,願意接受更低的經濟增速。如果今年中國經濟增速能達到7%,將會是一個很大的成就。考慮到一二月份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繼續放緩,他預計今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速可能會略低於7%。但他認為,即便是按7%計算,中國仍然是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最大。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資深研究員杜大偉&&,中國對某些行業的投資仍然不夠開放,特別是在金融服務、電信、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方面,如果中國能取消這些行業的投資限制將是重大進展。

  在奧巴馬任期內達成中美投資協定難度較大

  兩會期間在中國實地考察的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告訴記者,最近中國政府採取了發布最新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擬&&《外國投資法》、在自貿區縮減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等一系列舉措,表明中國政府正在為達成中美雙邊投資協定積極準備。中國需要在對外作出履行國際條約的承諾之前,率先調整國內不適宜的法律法規。
  談到中美達成雙邊投資協定的時間表,甘思德認為,中國政府期望在奧巴馬任期內完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但難度較大,因為美國政府不會在完成《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談判之前與中國敲定雙邊投資協定,目前來看TPP談判何時完成也不明朗。
  甘思德認為,TPP談判的進程和條款制定都會對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産生影響。以國有企業規則來説,美國政府在與中國談判時不大可能會接受比TPP條款更低的標準,而中國國企改革方案也會對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産生影響。他&&,目前外界還未看到中國國企改革的核心內容,期待今年年底之前中國政府能夠公布國企改革方案。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涂子沛:大數據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世行預計中國今明年經濟增長放緩 仍對中國經濟發展情況&&樂觀
蔡洪濱:中國經濟處於總體可控範圍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改革面臨的挑戰
林毅夫:中國經濟仍有5%到8%的增長潛力
 
頻道精選:
【思想】讓"有毒"果蔬不再威脅"舌尖安全" 2013-06-14
【讀書】如何保持持續的專注力? 2015-04-02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部門利益化加劇 短命規劃淪為案頭擺設 2015-04-23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