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態牧業檢疫造假
2015-04-21    作者:邵海鵬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分享到:
【字號

  從一開始只是目睹,到自己也同樣得病,這種戲劇性的變化,讓王大力深感命運的無常。

  王大力在原生態牧業有限公司(下稱“原生態牧業”)位於黑龍江的一個牧場當清理組主管。原生態牧業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

  2013年3月經醫院確診,王大力感染了布魯氏菌病(下稱“布病”)。這是一種畜牧行業的職業病,人畜共患。

  王大力等多名患病員工對記者稱,自2011年有工人感染布病以來,在牧場工作中直接接觸奶牛的多個工種有工人患上布病,今年年初也有工人發現患病。

  感染報道始於2011年

  這個牧場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甘南縣甘十屯,名為甘南瑞信達原生態牧業有限公司(下稱“瑞信達”)。

  根據原生態牧業2014年年報,甘南歐美牧場的實際設計規模是12000頭,實際存檔頭數為10730頭。

  該牧場原名黑龍江飛鶴甘南歐美養殖有限公司,曾是飛鶴乳業的控股子公司,2011年9月出售給瑞信達。

  2011年10月,瑞信達被媒體曝光有多名工人感染布病。

  其後,甘南縣畜牧獸醫局出具調查報告回應稱,2010年12月~2011年3月,牧場分階段主動對全牛群進行布病免疫,11名工人係投放布病疫苗過程中“不嚴格按規程操作,加之員工防護措施不當,直接接觸疫苗引起感染”。

  然而,2013年1月,媒體又報道稱該牧場有16名員工感染布病。

  多個工種多人患病

  在王大力確診之前兩個月,也就是2013年1月,周亮(化名)開始到瑞信達上班。

  今年2月底,周亮確診患上布病。

  來瑞信達上班之前,養過七八年牛羊的周亮尋思:“養了這麼多年牛羊(也沒得病),到這裡上班也不可能得這病。”

  周亮回憶今年第一次布病發作時的情況説:“當時感覺腰腿疼、發酸,不知道腿往哪放。”後來又發了高燒,在家人的催促下,他到醫院去檢查,在齊齊哈爾市疾控中心確診。

  周亮在犢牛組上班。他説,上班8個小時一直跟奶牛接觸。平常工作就是接生小牛。他懷疑得上布病可能是因為“羊水濺到身上太多了”。

  不過,他也強調:“這跟體質有關,有些工人上班七八年也沒有得病。”

  吳俊卿(化名)2014年1月患上布病。他在瑞信達飼養組工作,有時候也需要進出牛舍打掃衞生,上班兩年來“跟牛接觸比較少”。他回憶説,有一次去牛舍打掃衞生,牛一個噴嚏,打得他滿臉唾沫星子,估計那就是一頭病牛,後來就“發虛了”。

  吳俊卿説,跟他同一組的,在他之前之後都有得布病的,有七八人。

  在清理車間當維修工的鄭強(化名)、在奶廳負責維修設備的王東明(化名)也得了布病。

  本報記者獲得的職業病診斷證明書顯示,2011年10月,鄭強在齊齊哈爾市疾控中心檢查結果為虎紅平板凝聚試驗(下稱“虎紅試驗”)陽性,血清學試管凝聚試驗為1:100(++),診斷結論為“職業性布魯氏菌病(急性期)”。鄭強説,因為需要維修牛捨得設備,他必不可少地會跟奶牛密切接觸。

  從2010年10月進入瑞信達工作,到2013年8月患病,王東明在牧場工作不到兩年,每天上班都要跟奶牛直接接觸。患病一年多來,王東明感覺身體狀況不佳,幹不了活,關節間歇性疼痛,尤其是晚上,情況比較嚴重,渾身無力。

  2014年1月28日,王東明與瑞信達簽訂協議書接受補償。根據協議書,王東明係“給牛接種疫苗過程中操作不當患有布病”,公司一次性支付15萬元作為補償金。協議書簽訂後,王東明將不得以勞動關係、患病等任何理由向公司提出任何其他要求或主張公司承擔任何費用,否則應退還15萬元補償金,並承擔因違約而給公司所造成的全部損失,同時支付一次性補償金的20%的違約金。

  王東明説,當時簽署這個協議並非自願,而是考慮到有親戚朋友在當地任公職。“他們在政府的壓力下,出來給我做工作,為了不影響他們而簽署了這個協議。”他説,“這些錢根本不夠治病,現在一年多了,15萬元已經花得差不多了。”

  在周亮之前,同在犢牛組的沈良茂於2011年1月在齊齊哈爾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做布魯氏菌病檢查,檢查結果是虎紅試驗陽性,試管凝集為1:200(++),當時的職業病診斷説明書結論是“職業性亞急性布魯氏菌病”。這距離沈良茂2010年9月開始在瑞信達上班只有4個月時間。

  沈良茂對記者&&,剛去上班時就有老員工提醒,公司有一間牛舍專門用來隔離布病牛,要盡量遠離。但由於奶牛分娩,他必須去處理牛犢,這就意味着不可避免地要進出這個後備牛舍。

  4年過去了,沈良茂説,至今他仍有布病的各種症狀。2014年11月,公司開始停發他的工資。12月,他的布病復發。公司未再為其治病。

  “我們這個區域沒有發病牛”

  王大力算是牧場的“老人”了,幾乎在牧場成立之初就來這工作。他從清理組基層工人做起,到2011年1月開始擔任該組主管,成為公司中層幹部。他説,這個級別的中層每月工資是8000元。

  確診布病後,王大力説,公司要求其在崗治療,藥費、交通費和檢查費由公司承擔。不過,他的病情一直不見好轉。2014年5月,他從醫院拿回一個療程的藥物,開始間歇性上班,主要時間在家治療。至8月初,這一療程結束,病情有所好轉,化驗檢查各項指標均有下降。他認為好轉的原因是“離開了傳染源”。

  不過,公司領導隨後要他回去上班。王大力答覆稱,需要把輸液的藥物輸完後再回去,因為輸液需要連續,不能間斷。結果,輸液療程結束後回去上班,領導開始不允許,後告知他“回家治療”。此後,他的工資也下調至組內員工的平均水準,每月在2400元上下浮動。

  沒得病之前,王大力還勸慰過那些得病的員工。如今自己得病了,飯碗受到影響的他透露了一些事情。

  2011年10月,瑞信達被媒體報道有病牛、員工被感染。王大力説,2012年年中,省畜牧獸醫局派工作組下來調查,對每個牛捨得牛都進行抽血化驗。

  王大力對&&,當時公司有6000多頭牛,採了3天。據王大力稱,當時的血樣被全部換掉,(檢查人員)拿走的全部都是沒病的(健康)血。王大力稱,換血的時候,他在旁邊跟着。

  健康的牛血從哪來?王大力説,提前從牛身上抽的。“之前化驗過、知道哪頭牛沒有病,提前抽出來的。”

  對於該牧場牛群的檢疫情況,前述甘南縣畜牧獸醫局的調查報告稱,2010年9月,在國家常規要求的“兩病”檢疫中,抽檢全部2843頭泌乳牛,未發現異常;2011年10月進行全群檢疫,檢疫頭數7494,檢疫結果未見異常。

  由於布病無法在人際間傳播,因此這一調查報告並不能解釋未參與疫苗投放的員工緣何感染布病。而且,自當時的調查以來,瑞信達又陸續有多個工種的多名員工查出患有布病。

  這些員工患布病的原因何在、是否存在病牛?本報記者欲就這些問題採訪瑞信達及原生態牧業方面,但被瑞信達辦公室主任張爍春拒絕。他還以“現在正處於免疫期間”為由,拒絕記者進入牧場。

  本報記者多次撥打牧場場長劉宏亮電話,均無人接聽。接通原生態牧業董事會副主席王紹崗的電話,希望就奶牛的防疫進行採訪,他也以正在開車為由挂斷了電話。

  對於上述問題,甘南縣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張建民也沒有正面回應,只是稱,布病檢測陽性不等於發病。

  “在我們這個區域沒有發病牛,也沒有懷不上犢、流産這些(布病症狀)現象。”至於布病牛的屠宰、無害化處理情況,張建民以“不管具體業務”為由拒絕回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主題確定 種業和畜牧業被看好
現代牧業湖北通山遭遇逐客令
青海設立國內首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
青海:生態畜牧業6年惠及牧民11萬戶
現代牧業陷病牛門 超七成奶源供給蒙牛特侖蘇
 
頻道精選:
【思想】大幅降準有助避免經濟硬着陸 2013-06-14
【讀書】如何保持持續的專注力? 2015-04-02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圈地規模每十年上升擴一倍 大量新城成爛尾 2015-04-20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