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係P2P是否“保險”?
業內:雖無“跑路”之憂,仍存一定風險
2015-04-17    作者:記者 譚謨曉/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P2P浪潮襲來,險企也開始加入弄潮的行列。由陽光保險發起設立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北京中關村融匯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金所”)近日獲准開業,這是繼中國平安集團陸金所之後,成立的第二家保險係P2P。
  從風險管理和資金運用方面考量,險企涉足P2P具備天然的優勢。但由於沒有太多經驗可供借鑒,加上監管體系尚不完善,險企成立P2P平台仍存一定風險。
  作為布局互聯網金融的棋子,P2P對保險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陸金所到惠金所,更好地控制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是生存之本,也是促使保險係P2P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綜合金融資産交易服務平台

  據了解,惠金所是一個基於現代互聯網技術的綜合金融資産交易服務平台,包括P2P、C2C、B2C、B2B等金融資産交易服務,旨在為合格投資者提供豐富優質的投資標的,實現投融資需求高效匹配。
  從惠金所的業務範圍來看,它與陸金所的定位相似。不久前,平安集團將陸金所的P2P業務、平安直通貸款業務以及平安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整合為“平安普惠金融”集群,陸金所將轉型為純粹的綜合金融資産交易服務平台。
  北京中關村融匯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見介紹,未來惠金所將重點發展三方面業務,一是P2P業務,將結合公司在小額保證保險積累的數據和經驗,根據不同目標客戶的投融資需求,開發設計系列網貸産品。
  二是與各類金融機構合作,廣泛獲取優質金融資産,通過平台為廣大投資者提供豐富優質的金融産品信息。
  三是了解不同機構客戶的投融資需求,為機構間金融資産交易及投融資提供信息諮詢服務,提高機構金融資産的流動性。
  張見説,惠金所將會與醫療、教育、創新創業型高科技企業等産業鏈和企業的投融資需求深度融合,在優質資産獲取、風險控制、投資客戶獲取、平台運營方面建立更加專業、寬廣的創新平台。

  保險係P2P無“跑路”擔憂

  P2P公司經營不規範、壞賬風險過高等是當下網貸行業面臨的較為普遍的困境,時有出現的“跑路”事件更是讓這個新興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網貸問題平台共計273家,佔全部網貸平台的近20%,涉及金額數十億元。造成如此高比例的風險,主要原因還是資産狀況披露不充分、高回報誘惑、風險控制薄弱等。
  業內人士&&,保險公司具有經營範圍廣、資産規模龐大、運營經驗豐富等多方面優勢,並且有很強的風險控制能力,這些都是保險係P2P發展的有利因素。
  記者了解到,早在3年前,陽光財險就已開展了小額保證保險的金融服務業務,在業務承保及風險控制方面積累了大量的運營經驗,也為涉足P2P做好了鋪墊。由於保證保險是為對方的信用和能力提供擔保,實際上跟P2P類似,所以在風險控制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除了具備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保險係P2P背後的“大樹”也成為其開展業務的堅強後盾。作為綜合金融集團,平安集團和陽光保險集團具備完善的公司治理及運營管理體系,與眾多金融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能更好地保證平台資産的質量和安全性。
  北京一家P2P公司負責人&&,不存在保險係P2P跑路的擔憂,因為它背後有保險集團雄厚的資金做保障,擔保問題和誠信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高風險阻滯行業發展

  目前保險係P2P發展仍顯緩慢,主要是因為高風險。由於監管體系尚不完善,以及沒有太多經驗可供借鑒,行業如果要繼續發展壯大,必須從源頭控制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
  值得關注的是,當保險係P2P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開展業務時,風險相對較小,而一旦遇到借款對象或者産品來自陌生領域時,就可能産生較大風險。
  對此,張見&&,將借鑒在小額信用保證保險、資産管理等方面積累的風險管理經驗,建立包括風控政策、風險審核、徵信調查等在內的風控體系,嚴格審核借款人及相關金融産品的風險,甄選優質資産和交易主體進入平台。
  同時,建立産品全生命周期動態監測與緩釋機制,對平台所有的借款項目及金融資産,持續關注其融資主體的經營及信用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並快速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風險。
  此外,增強信息的透明化程度也是化解投資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重要砝碼。
  “對資産端的相關信息,進行嚴謹的形式要件審核並充分披露,便於投資者全面了解投資項目的具體情況,理性投資。”張見説,還要建立嚴格的投資人適當性管理機制,引導投資者選擇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資品種。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熊貓煙花控股P2P你我貸
我國3月P2P網貸成交492.60億元
從P2P業務困局看互聯網金融新態勢
P2P融資城被指打“自擔保”擦邊球
3月P2P問題平台達56家 遠超去年同期
 
頻道精選:
【思想】中國經濟二次探底幾率低 2013-06-14
【讀書】如何保持持續的專注力? 2015-04-02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非法集資”騙局再升級 2015-04-16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