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複製“互聯網+” 房企集體進入戰略轉型期
2015-04-17    作者:記者 洛濤/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未來,或有七成的中小房企面臨被並購的命運。萬科總裁鬱亮&&,中國所有的地産開發商都還沒有拿到下一個時代的入場券,黃金時代的做法不再適用,需要更多創新才能找到活下去的方法。
  2015年伊始,國內房企紛紛改造傳統業務開始探索轉型。

  規模化複製“互聯網+”

  去年“雙11”期間,萬科、遠洋、方興、保利等眾多開發商均推出了一些帶有濃重互聯網色彩的服務,將這個電商促銷日變成了一場房企也深度參與的狂歡。
  世茂在2014年年底提出“白金時代”理念之後將其正式寫入企業年報。2014年,世茂通過“宅行動”、“e生活”等一系列行動落地雲平台資源,並初步構建出世茂生活服務APP矩陣,布局社區O2O領域。世茂相關負責人稱,公司將根據市場變化,繼續以靈活的策略,及時調整供貨節奏,以實現穩健增長的企業發展目標。
  萬科總裁鬱亮也早早給自己貼上一個“互聯網信徒”的標籤,除了頻繁遍訪小米、阿里、騰訊這樣的互聯網標杆公司,讓網絡紅人馬佳佳去萬科講課之外,鬱亮在10月25日北京召開的萬科30年媒體見面會上更是直言,“在互聯網的衝擊下,中國地産已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繼續依靠舊有的模式已無可能。”在萬科、遠洋等企業發出了探路互聯網的聲音後,一場聲勢浩大的房企觸網運動拉開了大幕。
  不僅是住宅,商業地産也在觸網中深度轉型。面對電商商務對傳統零售行業的衝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一邊宣布減少萬達廣場零售業態佔比,同時高調與百度、騰訊組成聯合體,上線萬達電子商務網站萬匯網以及萬匯網獨立APP。有業內人士認為,大多數房企都將互聯網思維當做房地産企業營銷的噱頭,而不是經營思路的一種嘗試和轉變。像萬科和萬達的嘗試,則帶有更多的互聯網意識,無論是對於未來智慧社區的建設,還是智慧商場的打造,與互聯網的深度合作,都很可能讓房企在競爭中趨於技術領先的地位。

  集體進入戰略轉型期

  2014年是房地産行業集體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注重增長質量轉型的一年。
  分析人士認為,投資性物業會成為世茂下一個增長亮點,在行業的戰略轉型期,這也是衡量房企成長性的重要指標。紛紛改造傳統業務,大多數房企開始探索轉型,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仔細研究可以發現,商業地産幾乎是各大房企轉型的“標配”。萬科總裁鬱亮曾&&,中國所有的地産開發商都還沒有拿到下一個時代的入場券,黃金時代的做法不再適用,需要更多創新才能找到活下去的方法。
  “萬科還有十年左右的時間來完成傳統業務的轉型”。在近期的業績説明會上,萬科董秘譚華傑首次披露了萬科未來的業務藍圖,主要將圍繞兩方面進行:一是“三好住宅”,二是城市配套服務商。萬科選擇向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在繼續做好傳統的住宅業務的同時,圍繞城市建設和配套發展消費體驗地産和産業地産。
  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綠地集團的戰略是“以變應變”,通過優化區域結構和産品結構,做強商業地産、強化房地産關聯産業、加強産品研發創新等。
  事實上,包括華潤置地、招商地産、金地集團等在內的房企也都在加大商業地産的布局。雖然商業地産會形成較大的資金沉澱,對企業的資金實力要求較高,但在土地日益稀缺的時代,商業地産的運營可以為房企帶來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房企將一部分“雞蛋”放入商業地産,可獲得穩定現金流、優化財務結構。如果説去年國內房地産企業還在“洗牌”中蓄勢待發,今年,産業調整開始加速,房企已出現明顯的“梯隊”落差。為追求更為持續穩定的盈利模式,房企依託住宅開發積累的客戶資源,向家政、養老、醫療、教育、休閒、社交等多元化方面發展,“住宅+X”在樓市風起雲涌。有的品牌房企已大膽邁出“跨界”的步伐,如朗詩地産介入養老産業,恒大地産集團高調進軍農業、乳業、畜牧業,併發布了恒大糧油産品。
  看來,中國房地産市場在走過了高速增長的十幾年之後,洗牌加劇、企業轉型已勢在必行。

  未來市場充滿風險

  “全行業對去年整個市場判斷偏樂觀,實際上前三季度,貨幣環境非常緊,銷售端壓力是比較大的。”龍湖地産首席執行官邵明曉在業績會現場接受採訪時説,“作為龍湖來講,我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有回款的簽約’,儘管銷售只有491億,但回款率在90%左右,位居業內前列。”根據業績報告,龍湖地産去年的營業收入達到509.9億元,相比2013年同期增長22.83%。龍湖地産正在加大投資物業的比重。對於存貨,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説,公司的口號是要把“存貨當癌症看待”,龍湖一直強調供銷存管理。吳亞軍稱,得益於公司對存貨的強力管理,公司去年的存貨約為76億元,這“肯定是行業裏非常低的”,而且存貨的結構很安全,所以“心裏很踏實”。“可以這樣講,未來的市場肯定充滿了不確定的風波和風險,”吳亞軍説。
  在未來20年裏,中國的房地産企業數量將大大減少,並呈現出強者恒強的特點,大約70%至80%的中小房企將面臨被並購的命運。對於房地産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雲昌&&,房地産行業具備互聯網思維是大有前途的:“客戶資源的整合、房産大數據的應用,都將是未來的趨勢。”顧雲昌稱,中國的房地産市場在經歷了前幾年的飛速發展後,迎來了當下的轉型期。具體來講,房地産市場面臨着三方面的轉型:房地産産品的轉型、房地産服務的轉型,以及房地産“綠色化”的轉型,“只有順利度過轉型期。”
  中國指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過去黃金時代受市場供不應求的影響,房地産市場是賣方主導市場。市場長期供不應求促使房地産價格快速上漲,2014年以來,房地産市場供大於求明顯,市場庫存節節攀升,導致市場價格出現下滑。未來只靠賣房子就能賺錢的時代已漸行漸遠。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跌破10%
綠地啟動互聯網房地産金融業務
余斌:預計2015年房地産投資增速下降到7%左右
房地産整體仍存量過剩
新提法!未開發房地産用地可轉型利用
 
頻道精選:
【思想】中國經濟二次探底幾率低 2013-06-14
【讀書】如何保持持續的專注力? 2015-04-02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非法集資”騙局再升級 2015-04-16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