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平台融資城被指自融自擔保
融資方與P2P平台關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名,多個項目無法兌付提現
2015-04-14    作者:記者 劉麗/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老牌P2P平台-融資城近期被曝投資者無法提現後,據《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融資城的部分融資包項目,其借款企業負責人與融資城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同一人,均為林鈺婷。一位匿名業內人士對記者説,融資城觸犯了銀監會關於P2P行業的監管紅線,涉嫌自融自保。
  另據P2P網貸信息交流與服務平台——網貸天眼的數據顯示,融資城借款高度集中,前10位借款人佔待收的60%。而且,融資城的項目標的金額都較大,最大單個項目融資額高達一兩千萬。

  融資方與平台關係密切 融資城被指自融自擔保

  記者查詢工商資料看到,深圳市融資城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林鈺婷,公司註冊資本為100萬元人民幣,成立日期為2010年08月08日。而據記者調查發現,林鈺婷同時也是融資城平台上已經下架的部分融資包項目借款方的執行董事。
  融資城平台上一個項目標題為龍王湖度假區藝術村落項目2期10組的融資包,其所在地區是湖北省黃岡,合作金額300萬,合作期限為180天,預期資金效益率不低於19.20%/年,由聚盛資産提供權益收購。該項目管理方為紅安龍王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王湖旅游公司),而融資城在其網站上對於龍王湖旅游公司的信息披露主要為,公司目前已經管理的中國第一創意文化景區—龍王湖景區,年接待游客量將達到100萬人次。記者通過查詢工商資料看到,紅安龍王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陳頂立,註冊資本50萬元,成立於 2012年7月3日。經營範圍包括農副産品銷售、旅游諮詢服務。隨後,記者在其工商資料主要人員信息一欄中,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林鈺婷,擔任該公司執行董事。而林鈺婷同時也是融資城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另一個被冠以項目管理冠軍榜排名第一的項目,龍王湖度假區藝術村落項目1期8組,其項目管理方為紅安龍發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紅安龍發農業),項目規模為1300萬元,權益收購方為聚盛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記者通過查詢工商資料發現,紅安龍發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 500萬元,成立於2002年12月5日,其法定代表人為林鈺婷,也就是融資城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一位匿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以上行為是銀監會明令禁止的,網貸平台、融資平台必須做中介平台,不得進行自融、自擔保,而融資城的做法顯然已經涉嫌自融,也就是非法集資。融資項目的真假先不討論,這種模式説明融資城在給自己融錢,而不是給第三方融錢。
  對此,融資城網絡服務委員會副主任柯立新對記者&&,融資城的所屬公司是融資城網絡服務中心有限公司,並非上述融資城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當記者問到兩家公司有什麼關係時,柯立新&&兩家公司完全沒有關係,是獨立運營的兩家公司,融資城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完全不參與融資城的任何業務與管理,與融資城沒有關係,融資城只是一個互聯網公司,只負責提供技術和平台,不參與任何P2P業務、融資業務,只是一個純網絡服務平台。如果想在平台上發布融資標,只需實名註冊,並上傳要求的營業執照等信息,即可成為融資城客戶,即可發布融資需求和項目,融資城不對其進行風控審核,不過前提是這些信息必須是真實的信息。融資城作為信息服務平台,只對發布融資需求的企業收取1%年華的服務費,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收費。
  不過,根據工商資料顯示,融資城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資人為融資城網絡服務中心有限公司(證照號碼為440301103919423)和深圳市聚寶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證照號碼為  440301103919329)。且其辦公地址也在深圳市南山區深南大道以北、中山園路以東新豪方大廈(與融資城總部為同一辦公地址)。
  記者發現,有關龍王湖的項目,融資城平台上就有多期,單個項目融資金額較少的大約200萬,融資金額多的高達1000多萬。目前,這些融資包項目從今年2月中旬開始都不予提現了,待收金額近十億元。據網貸天眼統計,“融資城”借款高度集中,某些項目融資金額高達9000萬元,前10位借款人佔待收的60%。

  描繪上市藍圖 勸説投資者“債轉股”

  面對大量待收金額無法提現的現狀,融資城向投資者提出了“債轉股”的轉權益方案。所謂轉權益就是指投資者將無法收回的資金直接轉為融資城權益份額,待融資城上市後這部分權益份額可以轉換成公司股票,而融資城説服投資者的“充分理由”則是融資城將在今年下半年登陸納斯達克。
  一位投資者告訴記者,已經別無選擇。按照融資城的答覆,如果轉權益的話,未來將給權益份額持有者三次退出機會,預計在6個月內完成;如果不轉權益的話,回款時間不保證。如果投資者有異議,融資城的銷售人員甚至直接説:“去法院告啊!”
  不過,由於融資城與投資者簽署的協議顯示,融資城不承擔賠付責任,由聚盛資産對融資城的“融資包”業務提供項目來源,並且在出現壞賬後,承擔不良資産的權益收購,因此,有投資者將聚盛資産告到了法院,不過至今仍未立案。上述業內人士稱,聚盛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並非融資性擔保公司,其註冊資金只有五千萬元,但其負責回購的項目規模已有十幾億元。即使立案了,全部兌付資金的可能性也極小。
  此前,柯立新也公開&&不鼓勵權益回購方聚盛資産起訴出現逾期的中小企業,這是因為考慮到企業籌款也需要時間,其經營發展也不能停,平台應當盡可能保護他們,起訴的做法很容易讓這些借款的中小企業瞬間倒閉,造成大量社會問題。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稱,如果融資城平台與權益收購方聚盛資産以及借款方均為互不關聯的獨立公司的話,那麼借款方無法償還資金,權益收購方有權利起訴借款企業,要求法院幫助其追討資金,或者進行清算以減少損失。融資城無權稱“不鼓勵”權益回購方聚盛資産對逾期企業採取何種手段催收。融資城此番表態,説明其與聚盛資産和一些借款企業可能有着千絲萬縷的&&。除此之外,融資城拋出的“轉權益”方案,實際更像是在拖延時間,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融資城目前為投資者描繪的上市藍圖,即是為防止擠兌風險,還為提升其吸金能力,因為畢竟還有一些沒到期的項目和新發標的項目仍在進行。一些比融資城規模更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都沒有底氣談上市,融資城的上市計劃也並非易事。
  如果融資城下半年沒有上市的話,投資者轉權益份額將如何退出?柯立新告訴記者:“這個問題我並不關注,什麼時候結算,什麼時候完成項目,都是投資方、融資方和收購方他們之間的關係,平台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雖然轉權益是融資城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建議投資人轉的,但是轉權益的方案是由投資方、融資方和收購方,他們協商出來的一個結果,他們認為可能轉權益是目前比較好的一個方案,融資城平台並沒有主動要求投資者去轉權益,這也不是我們的工作,我們沒有收擔保費,也沒有收任何兜底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從P2P業務困局看互聯網金融新態勢
李丹:監管互聯網金融風險應更加嚴謹和專業
互聯網金融成中國經濟新引擎
P2P領銜投訴榜 自融導致提現困難佔多數
P2P宜企融涉嫌自融自擔保
 
頻道精選:
【思想】牛市風險:嫩韭菜也是韭菜 2013-06-14
【讀書】如何保持持續的專注力? 2015-04-02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最大國有林區直面停伐陣痛期 2015-04-13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