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黃策論]澳門建中醫藥科技園可做六件事
專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港澳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楊金生
2015-04-10    作者:記者 王皓然/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近來,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引起了廣泛關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港澳中醫藥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楊金生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的專訪時&&,對於澳門建中醫藥科技園,有六件事可以推進落地。其中,他認為葡語語言文化培訓和推動發展會議展覽這兩件事,可以率先落實。
  去年11月份,在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澳門提出的四項要求之一,就是繼續統籌謀劃,積極推動澳門走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道路。“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的建設,高度契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大趨勢。”楊金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強調説。
  楊金生&&,具體而言,六件事分別為:第一,利用和港&距離近的優勢,讓澳門成為優質中藥材集散地,以便確保港澳&的中藥材供應;第二,由於港澳對功能食品方面的嚴格管制,能夠確保食品藥品質量,讓澳門成為健康産品進口地,“那以後大老遠跑美國去買魚油等健康産品就不如在澳門買了”;第三,讓澳門成為知識産權交易地,無論是版權、商標權、專利權還是著作權,都可以實現國際與國內接軌,實現中醫藥在大中華區域的一體化;第四,讓澳門成為葡語語言文化培訓地,將澳門作為一個橋頭堡,建成葡語國家中醫藥培訓中心,開展短期交流和教育培訓;第五,讓澳門成為養生休閒旅游地,借助旅游熱帶動養生休閒産業鏈的發展,凸顯中醫藥在“治未病”和養生保健方面的優勢;第六,讓澳門成為會議展覽聚集地,定期舉辦學術交流大會,舉辦中醫藥文化與養生保健展覽、中醫藥健康産品和診療器械的展覽國際會議。
  而這其中,楊金生最看好的是葡語語言文化培訓和推動發展會議展覽這兩項。“澳門作為葡語國家的傳統醫藥培訓中心,現在用的教材大多都是英語的,我們可以和澳門的大學合作,一起組織專家編寫中醫藥葡語教材。另外,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可以將澳門作為一個葡語國家中的橋頭堡,大陸相對給一些支持政策和項目支撐,比如人才、授權和經費這些方面,那麼實現起來會很快。”
  在推動發展會議展覽方面,楊金生&&,可以模仿上世紀70年代我國援外的做法,每年給一些國家分一些名額,各國西醫醫師可以到中國來免學費學習中醫,對中醫和針灸的推廣起了很大的作用。當時共有北京、上海、南京三所中醫針灸國際培訓中心參與援外,僅北京地區就培養了兩萬多人。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港澳中醫藥交流合作中心,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事業單位,成立於1991年。主要職責包括配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港澳&&公室,研究制訂對港澳&&醫藥交流與合作政策、計劃和規劃,組織對港澳&&醫藥學術交流考察活動,&&對港澳&&醫藥技術合作項目等。
  談到中心今年的工作重點,楊金生&&,無疑是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的建設。該産業園是粵澳合作産業園區首個啟動項目,也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11年3月6日在北京簽署《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後,兩地合作的首個項目。2011年4月19日,項目正式啟動,時任廣東省省長黃華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都參加了當時的啟動儀式。2015年1月26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在京拜訪國家衞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雙方就共同推動內地與澳門中醫藥合作進行了工作會談。王國強對特首一行來訪&&歡迎,並&&崔世安特首在新任之初專程訪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既説明高度重視澳門中醫藥事業發展,也表明對加強內地與澳門中醫藥合作寄予厚望。
  被問及澳門中醫藥發展的前景,楊金生坦言,當下澳門中醫藥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時又面臨着“三缺”的嚴峻挑戰——缺人才、缺藥品資源、缺中醫藥法規。澳門特區政府方面曾提出過三個具體要求:首先就是人才問題,澳門希望國家級的名老中醫、中藥研究專家扶持澳門的中醫藥産業發展;其次是建立工作&&機制,能夠針對今後出現的諸如溝通協作、企業技術、科研産品註冊等方面的問題給予點對點的支持;另外,還呼籲開發藥品註冊通道,優先處理有關新藥技術委託生産申請等。
  但客觀而言,解決澳門方面的需求也並非易事。以藥品註冊為例,現在在內地,藥品註冊歸藥監部門負責,進出口歸質檢總局,而企業經營又歸工商總局管理。解決這種“碎片化”的管理模式,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這個項目十分看重。3月20日,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廣東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等剛剛對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進行了實地考察,深入了解粵澳中醫藥科技産業園建設情況。據了解,2015年,産業園多項工程將全面啟動。
  王國強當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一如既往支持産業園的發展並給予政策支持。他勉勵園區加快相關平台頂層設計及平台建設,成為集“精品、特色、優質、優惠政策”於一體的中醫藥園區,並鼓勵園區可通過孵化小型企業,吸引大型企業,以“小手拉大手”的合作模式,帶動澳門企業發展。
  楊金生透露,澳門今年將迎來的一件中醫藥方面的喜事,世界衞生組織將在澳門掛牌,澳門將成為傳統醫藥合作中心,這進一步承認了澳門在國家傳統醫學上的地位。“那麼,若能逐步落實上述六件事,相信澳門有實力憑藉自身變劣勢為優勢,在國際傳統醫學上站穩腳跟,引領中醫藥國際發展,造福更多民眾!”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他山錄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支持粵澳合作中醫藥産業園建設
內蒙古:在基層開展蒙中醫藥適宜技術
福建:促進中醫藥繼承和創新
兩部門發文推進中醫藥“走出去”
中醫藥國際教育“走出去”需邁三道檻
 
頻道精選:
【思想】公共資金成謎,責任追查不可少 2013-06-14
【讀書】如何保持持續的專注力? 2015-04-02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政企投資熱高漲 石墨烯上游産業現"泡沫化"端倪 2015-04-09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