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東:“中國製造2025”緊缺技術人才
2015-03-24    作者:孫東東(作者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字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為製造業畫出未來10年的發展藍圖,受到極大關注。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宏偉目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幾乎涉及社會方方面面。但最重要的是人才。特別是在操作層面要有眾多文化素質高、技術精湛的優秀工程師和技術工人。

  德國的傳統製造業一直走在世界最前列。20年前面對工業信息化革命,德國明顯落後於美國和日本。但在短短十餘年間,它的傳統工業在加入信息化元素後,很快便跟上了時代步伐。特別是在汽車製造業、精密儀器製造等傳統技術強項領域,又重新回到了領頭位置。一台機光電一體化“徠卡”高端照相機的售價,可以買幾十台日本“尼康”高端照相機便已説明一切。透視德國此次工業化進步,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的人才結構合理,即從頂端出思想的科學家到底端操作層面的技術工人,呈完整的正金字塔結構。

  從我國技術人才的培養現狀來看,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浮躁這一副産品也隨之而來。全社會的目光都集中在貿易、金融等流通領域,逐漸輕視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傳統製造業領域大中型國有企業的轉型、解體,直接影響到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導致工程技術人才斷層。一些以傳統工科專業為主的名校開始把工作重點轉向建設理科和文科,對傳統工科專業實施了一系列壓縮學時、減少招生人數等措施,使得高端工程技術人才嚴重缺失。那些本應是培養操作層面工程技術人員的院校也緊隨名校之後,推行所謂的改革。中等專業技術學校更是慘澹經營。職業教育的重點也都放在第三産業上。未經過嚴格技術培訓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成了一線技術工人的主要來源。雖然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面向世界引進高端人才,但沒有操作層面的優秀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再好的理論、發明及設計也難以變成現實。

  有鋻於此,要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應將培養優秀工程技術人才作為中長期戰略發展一項重要內容,給予高度重視。

  國家應當引導以傳統工科專業為主的名校端正辦學理念,發揮自己的傳統學科優勢,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理論&&實際,辦好傳統工科專業。着力打造幾所中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培養頂級的優秀工程技術人才。

  促進絕大多數高等院校由研究型教育向職業教育轉型,以培養操作性人才為己任。大幅縮減一些實用性差、內涵少的專業招生規模。加速與企業的緊密聯合,形成産學研一體化培養模式。

  加強中等專業技術學校的建設。特別是在農村城鎮化建設進程中,充分發揮中等專業技術教育的優勢,並與國家職業技術專業等級鑒定相結合,大力培養優秀專業技術工人。在教育條件發達地區,可以借鑒德國的做法,將中等專業技術教育由普通職業教育轉為普通高等教育之後的繼續教育平台。

  計劃經濟時代,一個八級鉗工的月工資與大學副教授相等。新時期,國家應當引導全社會重視技術工人的生存狀態。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完善對技術工人的評價機制,提高優秀技術工人的生活福利,吸引更多的優秀技術人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離“中國製造2025”只有十年的時間。要使我國由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加速形成技術人才的正金字塔結構已迫在眉睫。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中國製造2025”路線圖浮出水面
林左鳴:中國製造2025面臨兩個挑戰
對話新國企:“中國製造2025”智能轉型在行動
四大怪相折射中國製造業之痛
中國製造業闖關,還面臨幾隻“攔路虎”?
 
頻道精選:
【思想】僵屍APP是線上政務形式化 2013-06-14
【讀書】當前經濟形勢的六大前沿問題 2015-03-17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效率低下是科研投入最大的浪費 2015-03-26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