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於3月21日-23日在北京舉行。在會場上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英卓華&&,中國可以繼續開放一些行業,供民營企業、民營資本進入,中國上海自貿區這樣模式的推開是一項創舉,能夠用負面清單的方式進一步推進這樣的開放,對於小微企業的減負也很重要,這將給商業環境非常積極的改變,能夠帶來更多的就業、創業。
以下為發言實錄:
各位尊敬的來賓,領導,女士們,先生們,我很榮幸再次回到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發言,我想感謝劉世錦副主任的開場,感謝我們跟發展研究中心的合作,我也想感謝連維良副主任非常透徹清晰的一些講解,我們今天想要討論的是什麼叫做新常態,我們看到中國經濟更多的是轉向以服務為依託,同時中國的人口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所以這個新常態帶來的是新的一幅畫面,當然憑心而講它並不是那麼簡單,中國發展大業的轉向一直在發展,已經發生了很多年,然後中國今年和明年的7%左右的經濟增長的定調也是指明了這個新常態的方向,一方面中國還在發展去創造足夠的就業;另一方面,這種新常態的增長速度可以為達到新常態的目標所需要的改革提供動力、提供條件,當然在這塊過程可能會非常複雜,中國可能要把它的債務佔GDP的比重降下來,同時要把以信貸拉動的這種投資更多的轉為以需求拉動的增長。當然我們知道需求的創造,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帶來一定的增長。
我們過去走的這種靠盈餘、靠順差的發展道路可能並不可持續,並不能繼續下去,當然我們需要一些東西來補缺,可能需要政府加大投資,或者説居民來加大消費。同時,居民在整個國家國民收入中應該提高佔比。在短期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財政手段達到這個效果的,同時要有一個比較平穩的過度,還需要比較穩健的財政政策,能夠去切入消費的刺激。這樣的話才能避免經濟放緩的速度不會超過我們的預期,另外還有一些配套改革,土地制度、財政、金融體系的改革,還有國有企業的改革,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要改變地方政府借貸的模式,要改變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另外也要放開中小城市的戶籍制度。這些改革是非凡的,我們看到也是取得了一些進展。
中國速度非常快,不僅是跟過去來比較。同時橫向比較,跟其他需要進行結構改革的經濟體比較中國也走得比較快。我剛才講的國家,就包括幾乎所有的20國集團裏的成員國。當然我們並不能自滿,我們必須要沿着這個道路發展下去,要把這樣的一種發展議程推進下去。正如在兩會中李克強總理提到的那樣,我們看到的一些結構性的問題,他們成為發展的“攔路虎”,如果沒有深化改革,沒有讓經濟結構的調整做得更好,我們將會面臨非常艱難的時期,不能取得可持續和穩健的經濟增長。對於中國來説,它的問題並不是要不要打這個“攔路虎”,而是怎麼打的問題。在這個變化的環境裏怎麼去應對,中國這個改革路徑會與它過去採取的措施很不同,可能需要耐心,需要精益,因為這個結果可能並不會比負擔來得要快,是要在陣痛之後、代價之後才會取得效果。同時要讓中國經濟變得更加可持續、更加有效,必須作出以下幾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