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上行空間打開
中國證券報:本週滬綜指強勢突破3478點前期高點,後市股指是延續升勢還是高位蓄勢震蕩?
周旭:近期股指表現強勢,自周二放量突破3478點,周三繼續放量遠離3500點一線,進一步驗證3478點突破的有效性。目前滬指上方已無實質性壓力,滬指上漲空間已被打開。而本輪牛市行情第二波的一個顯著特徵是板塊熱點輪動。在金融股有效企穩後,鋼鐵、有色、煤炭等二線藍籌也隨之接力上漲。此外,與穩增長密切相關的“一帶一路”、“京津冀”等區域概念也先後走強,市場呈現明顯輪動普漲格局,市場賺錢效應突出,這將有助於吸引場外資金入場。因此,股指有望延續震蕩攀升走勢,市場將進入指數新格局。
傅子恒:去年四季度以來,市場的強力上漲得益於貨幣寬鬆周期窗口開啟、改革紅利釋放、金融資産搬家等多重因素,目前市場上行邏輯並未改變。由於股市走強帶來的財富效應,市場熱點仍有挖掘空間,尤其是藍籌股尚沒有達到過度投機的地步。我們認為,在滬綜指強勢突破3478點創下七年以來新高之後,由資金“任性”推動,超強勢特徵凸顯,短中線市場做多動能仍將繼續釋放,股指將延續升勢反復向上拓展空間。當然,短線急升之後的震蕩與技術調整不可避免,且如果部分板塊有過度投機之嫌引發監管外力干預,則震蕩調整的幅度相對可能會大一些。但只要推動市場上行的邏輯沒有逆轉,震蕩仍然可以視為升勢途中的蓄勢。
陳建華:我們認為市場維持高位蓄勢震蕩的可能性更大。一方面滬深主板自3月9日上漲以來漲幅均在10%左右,且期間幾乎呈單邊上行趨勢,從技術面看短期兩市存在調整需求;另一方面近期滬指儘管放量突破3478點前期高點,但作為長達七年的技術關口,我們認為其壓力不容忽視,後期該點位突破的有效性同樣需進一步確認。
此外,本輪滬深兩市的上漲在很大程度上由中小市值個股帶動,中小板、創業板以及各類題材股成為推動指數上行的主要力量。伴隨股價快速拉升,風險也在逐步增加,其後期回調可能對市場造成一定衝擊。整體上,我們認為仍可持樂觀態度,但短期股指更多的將以高位蓄勢震蕩為主。
資金驅動力仍強
中國證券報:滬綜指衝關成功,滬深兩市的成交額再度放大至萬億元,後續市場流動性如何?能否為股指上漲提供充沛彈藥?
周旭:今年以來,在實體經濟數據不佳、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背景下,央行貨幣政策放鬆步伐明顯加快。降準之後又降息,同時進一步加大MLF等定向操作,並主動下調7天逆回購利率10個基點。此外,財政部也及時&&萬億存量債務置換方案,這些舉措都有利於改善市場此前資金面較為緊張的格局。近期資金利率已出現一定回落,這有利於奠定市場流動性總體較為寬鬆的局面。
目前來看,資金入場速度依然在不斷加快,上周末證券市場交易結算資金已達1.78萬億元,相比年初增長7000億元。此外,在規範兩融業務後,近期兩融資金增速也明顯回升,兩融資金餘額已高達1.32萬億元,相比前期也有2000億元的增長。這意味着滬市對於場外資金的吸引力在不斷加大。考慮場外養老金入市、儲蓄資金加大金融資産配置、A股加入MSCI指數的良好預期,流動性能夠為股指走強進一步保駕護航。
傅子恒:本週市場日成交量雖然再放大至萬億水平,但與去年12月的成交相比並沒有形成突破。股指突破前期高密集成交區域,向上衝關並不需要天量成交配合。這一方面説明市場籌碼相對穩定,投資者對市場趨勢性分歧並不大,偏向以持股為主。而籌碼的穩定則預示,股指繼續上行並不需要成交量過度放大配合。如果成交量大幅放出而股指上漲乏力,反倒應當警惕短線回落調整的風險。目前而言,由於宏觀經濟數據欠佳,政策溫和刺激經濟的方向短期不會發生變化,降息與降準繼續處於時間窗口之內。因此,從流動性以及市場預期穩定度兩個方面看,短期股指向上的彈藥並不匱乏。
陳建華:後期市場資金面趨於寬鬆的趨勢仍將延續,即流動性因素將不會是制約後期指數上行的主要因素。滬深兩市成交額再度放大至萬億元,一方面表明各方對後市普遍樂觀,另一方面也顯示當前市場資金充裕。我們認為管理層貨幣政策的放鬆以及場外增量資金的入場,將對後期A股提供流動性支持。在國內實體經濟下行壓力不減,而管理層穩增長力度逐步增強的情況下,後期央行再度降息、降準依然是較為確定的事件。此外,隨着股市賺錢效應被激發,增量資金積極入場,無論是新增開戶數的大幅增加還是新成立基金的熱銷,均是增量資金入場的體現。因此從宏觀趨勢及居民大類資産配置轉變的角度考慮,我們認為後期市場流動性仍有望持續改善。
均衡配置 持股待漲
中國證券報:從市場風格上看,投資者應該布局大盤藍籌股還是小盤成長股?
周旭:自股指突破3478點重要壓力位後,市場風格與年初以來明顯不同,此前成長股一枝獨秀,如今兩市呈現明顯的熱點輪動上漲特徵。在改革與轉型雙軌驅動下,大小盤個股都有機會,大盤藍籌股勝在估值相對便宜,有改革預期、轉型預期,而小盤成長股借力於“互聯網”、“智能化”的行業東風,雖估值高企,卻處於政策“風口”,上漲趨勢未改。
我們認為,近期個股將輪動上漲,市場賺錢效應較佳,總體以持股待漲策略為佳。短期建議關注穩增長舉措受益品種,如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水利建設、地下管網等板塊個股。此外,受益於資金利率下行下的低估值、高股息率的金融、地産板塊機會再現,可逢低關注金融、地産等龍頭股。
傅子恒:近期兩市大盤藍籌股與小盤成長股呈現出交替表現格局,在股指盤局中“蹺蹺板”效應明顯,而在股指上漲中“蹺蹺板”特徵弱化,齊漲色彩增強。但小市值股票漲幅要高於大市值股票,可謂“藍籌股搭&,小盤股唱戲”。因此,對這兩類股票可以“大票短做,小票長做”,投資效果會更好。在多頭市場中以持股為主,等待表現機會,忌諱追漲殺跌。就市場熱點而言,我們短中線較為看好年報業績、成長性以及年報分配方案較好個股,如傳媒、醫療健康、“互聯網+”等,中期看好大消費等漲幅相對不大的股票。另外,券商股處在中期調整中,調整結束後仍有二度上漲機會。
陳建華:後期市場風格將相對均衡,不大可能再度上演前期極端行情,大盤藍籌及小盤成長均有較好的投資機會。一方面當前市場資金面整體寬鬆的格局將為各類個股的活躍創造條件,另一方面,中小市值個股將受益於經濟結構轉型大背景。而對權重板塊而言,各種改革措施的&&同樣為其提供催化劑。具體配置上,成長股更多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來把握投資機會,而對傳統周期板塊,則建議關注國企改革、一帶一路、工業4.0以及互聯網+等交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