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隻眼睛看中國]旅游業或可遏制中國傳統村落衰敗
2015-03-20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3月6日刊登題為《讓瀕死的中國村莊恢復生機》一文説,中國各地有數以千計的傳統村落,它們風景如畫、古色古香,但因村民大量遷居城市,這些傳統村落如今瀕臨消亡。發展旅游業或許能夠遏制中國古村落進一步衰敗的勢頭。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在中國南方浙江省的松陽縣,有一個偏遠的小村莊吊壇村。這個村子坐落在竹林覆蓋的山頭上,一座座夯土房常常籠罩在濃霧中若隱若現。痕跡斑駁卻牢固的泥墻依然環繞在村中最大的建築祠堂周圍。祠堂裏挂着燈籠、貼着紅對聯,石板鋪就的院落長滿青苔雜草。來自北京,到這裡幫助村民修繕老房子的建築師徐甜甜驚嘆於這一派竹林和500年古樹構成的靜謐景色。她説:“這就像桃花源一般。”
  然而,儘管如詩般美麗,吊壇和松陽縣的其他小村莊以及中國各地數以千計的傳統村落,如今卻瀕臨消亡。儘管在中國14億人中仍有將近一半被劃為農村人口,但政府最近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即促使村民遷居城鎮,進一步提高城鎮化率。他們希望通過這樣的計劃減輕農村地區根深蒂固的貧困現象,使經濟從目前的投資驅動型模式轉變為一種在很大程度上由消費提供動力的模式。但是,村民大量遷往城市會讓傳統建築和生活方式遭到拋棄。
  為幫助保護松陽縣的小村莊,當地政府邀請了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和香港大學等中國一流大學的一些建築師和教授。他們希望進行小規模設計干預和翻修,目標是令瀕死的村莊恢復活力,使它們成為游客和畫家的目的地。利用小規模設計干預影響對中國村莊的更大規模改造,這種思路令人想起一些設計師支持的作為刺激城市發生變化之方式的“城市針灸”概念。例如,在哥倫比亞麥德林,在貧民窟中建設圖書館和小型博物館,希望以此恢復這些荒棄地區的活力。此類項目能夠向居民和官員發出有力信號,即這些社區值得投資。
  領導松陽縣這一項目整體規劃工作的清華大學建築學教授羅德胤説:“我們需要擴展對旅游的認識。除了是吃飯和睡覺,文化和創意産業等很多可以納入這些村莊的活動。”
  事實上,要吸引游客,規劃者需要具有創造性,松陽已面臨激烈的地區競爭。這個偏遠的浙江小縣遠離很多游客在尋找“真正的”村莊時的常規旅游線路——最受歡迎的是江蘇省蘇州附近的水鄉和安徽省徽州地區的一些村莊。情況往往是,地處偏遠使得古建築在得以保存下來的同時也成了旅游業發展的障礙。附近的橫坑因為可俯瞰當地全景,已開始吸引游客。一天下午,一輛旅游巴士載着一群中年業餘畫家來到這裡,但由於沒有地方吃飯和睡覺,他們隨後將回到城裏。
  5年後,一座新的高鐵站將使松陽與外界的&&更加方便。不過.當地官員也希望避免極端商業化。在中國很多小鎮,充斥着售賣相同蹩腳小飾品的小販,擠走了當初希望保護的地方文化。
  保護傳統建築在技術上非常困難。DnA建築師事務所的創始人徐甜甜、清華大學建築學教授羅德胤和數名建築系學生設想,增加玻璃圍墻等物,為露天院落提供遮蔽。他們計劃將一些已經廢棄的老房子改造成展示空間和一家出售當地手工藝品的禮品店並為畫家提供住處。他們的部分設計方案是,通過將一些小房子連通起來,創造出較大的連續空間來營造出村民中心和圖書館等公共區域。計劃設計更多窗戶,讓陽光能夠照進以前用作倉庫的房屋。但是,在修復這些夯土房時,必須保持精妙平衡,因為負荷增加可能導致墻體坍塌。
  除了在松陽的工作,羅德胤還是領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一個全國性項目的專家之一。這個項目指定傳統村落,希望以此對地方建築進行更強有力的保護。羅德胤還為100多個村莊制定了修復傳統建築的計劃。雲南哈尼族的水稻梯田和河北省的明朝城堡村落,都曾留下他的足跡。在很多村莊,他為官員們出謀劃策,告訴他們如何在開發旅游業的同時保持傳統建築的特性。
  截至2015年1月,中國已有2555個村落入選傳統村落名錄,其中50個位於松陽縣。羅德胤認為,如果不能發展旅游基礎設施,中國的很多村落將沒有未來。“在目前這一階段,要讓一個古村落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存活下來,旅游業是最有效和最簡單的方式。”
  然而,在很多村莊,居民外遷使人們難以想象,這些村莊如何能恢復以前的生機!鎮裏一名官員説,在僅有一條狹窄蜿蜒的道路通往山下的吊壇村,儘管官方統計人口為400人,但估計只有100人還住在這裡。很多居民並不認為他們這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有何值得讚美之處,留下來的多為老人和沒有勞動能力的孩童。有當地人希望在羅德胤教授完成工作後,能有一些年輕人願意回來,做點小生意。但是,全國很多地區正在開展的大規模搬遷項目削弱了這種希望,村民們在遷往城鎮中的新公寓,旅游業還來不及發展起來,也就不能吸引他們回來。
  但是,傳統村落要存活下去,發展旅游業似乎仍是最佳選擇。羅德胤説:“旅游業將外面的人帶到這些古老村落,為他們與村民接觸創造了機會。我認為,這最終將有助於改變村民對文化遺産價值的認識,從希望拆掉老房子到希望保護它們。”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馮驥才:1天100個村落就沒有了
別借城市化擠佔古村落
城市化蠶食村落的社會憂思
五里坨村落的古民居能否不拆除
改善村落分佈事關新農村建設大格局
 
頻道精選:
【思想】查查三公賬單外還有多少白條 2013-06-14
【讀書】當前經濟形勢的六大前沿問題 2015-03-17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亞投行擴容 凸顯多邊金融架構漸變 2015-03-20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